中药一学——鱼腥草

来源: 鸿翔中药/yxtzyysh

概述


鱼腥草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草药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归肺经。

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用于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

图片



入药部位


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归经


辛,微寒。归肺经。

功效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主治


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15-25g,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使用注意


蕺菜性寒,凡属脾胃虚寒或虚寒性病证者均忌食。

炮制方法

鲜鱼腥草除去杂质。干鱼腥草除去杂质,迅速洗净,切段,干燥。


本品为不规则的段。茎呈扁圆柱形,表面淡红棕色至黄棕色,有纵棱。叶片多破碎,黄棕色至暗棕色。穗状花序黄棕色。搓碎具鱼腥气,味涩。

生理特性


蕺菜,多年生草本,高15-50cm,有腥臭气。茎下部伏地,生根,上部直立。叶互生,心形或阔卵形,长3-8cm,宽4-6cm,先端渐尖,全缘,有细腺点,脉上被柔毛,下面紫红色;叶柄长3-5cm;托叶条形,下半部与叶柄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生于茎顶,与叶对生,基部有白色花瓣状苞片4枚;花小,无花被,有一线状小苞;雄蕊3,花丝下部与子房合生;心皮3,下部合生。蒴果卵圆形,顶端开裂。花期5-8月,果期7-10月。生于山地、沟边、塘边、川埂或林下湿地。

产地


产于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

鱼腥草的故事

相传在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做了吴王夫差的俘虏,勾践忍辱负重假意百般讨好夫差,方被放回越国。回国后勾践卧薪尝胆,发誓一定要使越国强大起来。传说勾践回国的第一年,越国碰上了罕见的荒年,百姓无粮可吃。为了和国人共渡难关,勾践亲自翻山越岭寻找可以食用的野菜。在三次亲口尝野菜中毒后,勾践终于发现了一种可以食用的野菜。并且这种野菜生长能力特别强,总是割了又长,生生不息。于是,越国上下竟然靠着这小小的野菜渡过了难关。而当时挽救越国民众的那种野菜,因为有鱼腥味,便被勾践命名为鱼腥草。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广告: 


鸿翔中药,始于1981,地道,厚道!

往期精彩

西洋参配一物,功效太惊人,这个冬天护心就靠它了!

流感高发,"防"重于"治",中药或许更适合你!

它是女人的补血王,男人的回春宝,秋冬吃最好,气血补足年轻20岁!

一味三七,温暖一冬,冬季五大病状用三七都有奇效!

秋冬“药王”—黄芪,这样搭配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