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双元:
不断寻找突破的软件工程师
他是一个“骄傲”的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工程硕士毕业,曾参加大学生机器人比赛,获得陕西省第二名,大学与研究生期间就工作实习,实现经济独立;他是一个自信的人,离开熟悉的区域,回到东北重新开始,也许走过弯路,但自信自己可以走得更远;他是一个坚定的人,只要选择了,就会奋不顾身,努力向前走好每一步。他在信息智能的道路中,找到前端与后端的契合点,融入了自己的理解与态度,他还是个新人,但他成长得很快,他是大数据中心软件设计及开发工程师——李双元。
软件工程师,他们有着聪慧的大脑,熟练地掌握编程、设计、开发的专业技巧,加班对于他们来说很正常。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总部大楼4层的办公室里总有那么几盏灯在亮着,那是那些“码农”们又在为某个项目日夜编程。李双元作为其中的一员,自然逃不过常常顶着“熊猫眼”的命运。
首个项目带来的
迷茫与失落
●面对系统数据库的未知,他边学边做,做完再反复修改,走了很多弯路。
2015年,李双元研究生毕业后,奔向了上海,在上海某家公司主攻软件前端设计与策划,在熟悉的领域里如鱼得水。2016年,出于家里需要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考虑,他选择回到东北重新开始。机缘之下,他入职东药,并在大数据中心从事软件设计与开发工作。刚到东药的李双元,接到了第一个工作任务——“制剂物流查询”系统的开发。就是这个小小的项目,却让李双元尝到了苦头。后端代码开发并不是他擅长的领域,面对那么多不熟悉的程序和代码,他只能静下心来重头学习一遍。他查阅大量的资料,学习应用程序的基础知识,研究核心业务,边学边做,做完再反复修改,走了很多弯路。即便如此,也很难得到领导的认同,为此,他也一度懊恼迷茫。他回忆说,“现在花一个礼拜就可以完成项目,但那时却用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但是,弯路都不是白走的,这些弯路都将成为他成长的奠基石。
在BI项目重拾自信
●每天需要采集大量的数据信息,甚至需要通宵加班,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BI项目中。
第一个项目结束之后,李双元不断地总结与反思自己的问题。随后,他陆续又做了如线上火炬传递、微课堂、K3Cloud功能插件、云之家里云应用系统等项目。人总是需要磨练的,经过这一系列软件开发的摸索,他的专业技能迅速得到了提升。
2016年末,大数据中心成立BI项目组,与帆软集团共同完成BI项目数据采集与技术开发。BI即商务智能,它是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用来将企业中现有的数据进行有效地整合,快速准确地提供报表并提出决策依据,帮助企业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李双元对BI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主动找领导表达了想要加入项目组的想法。BI项目的难点并不在于技术,而是在于庞大数据库的建立与实际业务的展示。那段时间,李双元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BI项目中。他和同伴们每天需要采集财务、运营、人资、采购、营销等七大板块的数据。庞大的数据信息着实有些让人吃不消,甚至通宵加班,但他们都坚持挺了过来。李双元说,“那段时间,我掌握了很多公司业务上的东西,这为我以后做其他项目奠定了基础”。随着项目的顺利进行,他稳稳地把握着项目节奏,让他有了充足的表现和发挥的空间。
找准方向 再次突破
●他负责细河厂区MES系统的开发工作,全力迎接新的挑战,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自我的突破。
李双元如上阶梯一般,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沉稳而坚定。他现在明白,只有打牢基础才会了解到更深层次的东西。在经历了BI项目之后,李双元重新找到了方向,领导及同事也都看到了他的成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公司看到了智能系统对于企业管理与发展的重要性,于是,引进了MES系统(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李双元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并成立了项目组,由他负责细河厂区MES系统的开发工作。他说这是他做过的项目中最大的一个,从技术的复杂性,到多方的衔接与沟通,对他都是种挑战。他的团队,有负责技术的,有负责文案设计的,还有负责电子设备自动化管理的,他现在正带着团队成员,深入生产一线,每天往返于细河厂区和张士厂区,虽然辛苦,但是他们的工作劲头儿十足。
李双元渐渐地在大数据平台中将擅长的设计领域与数据融合在一起,找准了方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目前,他已经独立完成8个软件项目,参与的软件项目已达20多个,他现在主要负责东药e家的运营维护与云应用开发,MES 项目的系统开发。他告诉自己这只是一个开始,他将在自己喜欢的工作中不断突破,不断超越。
作者:马涵一
写留言有机会获得定制礼品哦,Go!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
关爱身体健康,关注东北制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