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抗菌药物会致癌吗?滥用抗菌药对人体有何危害?
抗菌药物一般不会致癌。滥用抗菌药物对人体危害严重的有药源性耳聋,如氨基糖甙类药物(庆大霉素等);过敏性休克,如青霉素类药物等。滥用抗菌药物对人类最大的危害是产生细菌耐药问题,这也是大家最应该引起注意的。
2
滥用抗菌药物有何危害?
滥用抗菌药物危害既多且大,轻则局限为个人,重则细菌耐药泛滥危害社会,对全耐药菌的感染将无药可用!在此,仅扼要列举以下4个方面的危害:
(1)诱发细菌耐药
病原微生物为对抗药物,在不断地变异,耐药菌株也随之产生。目前,绝大多数抗菌药物存在耐药现象;
(2)损害人体器官
抗菌药物在杀菌同时,也会造成人体损害。如喹诺酮类可致年幼动物软骨损害,使承重骨关节出现水泡,少数病人出现关节痛和炎症;四环素、利福平、红霉素均可引起肝损害;氯霉素服用后难以灭活,可引起儿童心血管衰竭的“灰婴综合症”,严重者可致死。
(3)导致二重感染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口腔、呼吸道、肠道都有细菌寄生,寄菌群在互相拮抗下维持着平衡状态。如果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菌群会被杀灭,而不敏感菌群则乘机繁殖,未被抑制的细菌、真菌及外来菌也可乘虚而入,诱发又一次的感染。
(4)浪费医药资源
抗菌药物的生产有天然、半合成、合成3种方法,其中前两种都需粮食作培养基;同时新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滥用造成资源浪费和治疗费用居高不下。
3
儿童感冒是否需要服用抗菌药物?
儿童患了病毒性感冒后一般不需要服用抗菌药物,只要加强护理,适当休息,多喝开水,给予易消化的饮食,通常会很快恢复健康。引起感冒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病毒的种类很多,而且十分容易发生变异,所以,儿童对感冒免疫力较成人差,体质和抵抗力较弱的儿童,反复发生感冒的可能性就更大。
如果感冒合并了细菌性感染,如并发化脓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或肺炎,往往病情较重,表现为高热不退、呼吸急促、咳脓痰等,这时应到医院就诊,一般需应用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4
腹泻时为什么不能随便应用抗菌药物治疗?
腹泻未必全是细菌感染所致,如腹部受凉引起肠蠕动加快;对乳品、鱼、虾及蟹等食物过敏引起肠的变态反应;外出旅行或迁居外地因生活环境的改变使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发生了“菌群失调症”而引起的厌食、呕吐、腹痛甚至腹泻不止等症状。诸如此类的腹泻并不是细菌感染所致。
还有些腹泻,如婴幼儿秋冬季腹泻和夏季“流行性腹泻”系轮状病毒感染所引起,而霉菌性肠炎是由霉菌引起。既然病原不同,治疗方法就不应该完全相同,所以用抗菌药物应慎重。
许多抗菌药物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尤其是口服后如恶心、呕吐、腹泻至食欲下降,甚至影响肝脏、肾脏和造血功能,其中以广谱抗菌药物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较为严重,因此腹泻不能随便应用抗菌药物。
5
服用抗菌药物时如何注意给药间隔?
以往的“白天给药,晚间停用”方案,通常不符合抗菌药物的特点。现在大多数抗菌药物的日剂量可平分为2~3次,每日2次者,应间隔12小时用药(可在8时及20时各给1次),每日3次者,每次应间隔8小时用药(可在6时、14时及22时分别给药1次)。24小时持续静滴一般并无必要。病人应按照医嘱或药品说明书的要求正确服用药物。
6
哪些皮肤病需外用抗菌药物?
在浅表皮肤细菌感染时可外用抗菌药物。皮肤位于体表,是机体抵御外界各种刺激的第一道防线,皮肤病是十分常见的。其中由微生物感染所致的皮肤病尤为常见。它可以是细菌感染,如脓胞疮(俗称黄水疮),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溶血性链球菌所致;或是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或真菌性的,如手、足癣,湿热环境下是很常见的,或是寄生虫感染,如疥疮,由疥螨引起的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所以,应针对不同的病原体选择抗细菌药、抗病毒药、抗真菌药、抗寄生虫药等。当发生浅表的皮肤细菌感染时,可首选外用抗菌药物。
7
在选择外用抗菌药物时应注意什么?
首先,应该选择不经常或不作为全身使用的抗菌药物,如多粘菌素、杆菌肽、新霉素、莫匹罗星等;
其次,要对症下药:细菌有很多种类,不同细菌造成感染的表现不一样,所选用的药物也就不一样;
第三,不要长时间、大面积外用抗菌药物,一是因为药物可以经皮肤吸收,产生全身性的毒性作用,如长期外用庆大霉素,吸收后可能产生耳毒性和肾毒性;而长期、大面积外用可诱发耐药菌株的出现,以后使用就不再有效了。
8
外用抗菌药物可能会出现哪些不良反应?
常见的有局部刺激作用,外用药局部有烧灼感、刺痛等;其次是过敏反应,外用后局部发生接触性皮炎,出现境界清楚的皮肤潮红、有丘疹、水疱渗出,自觉瘙痒;一般过敏,应立即停药,清洗患处;第三,偶可因局部外用后吸收而产生全身性药物性皮疹;如果在外用药后全身出现瘙痒性皮疹,应即刻去医院就诊,检查原因;如果与外用药有关,应及时停药。此外,在外用药前,应认真阅读说明书。
9
使用抗菌药物应注意什么?
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六大事项:
(1)及早(尽量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取标本)并尽可能地分离患者标本上的病原体,确定后做药物敏感实验;
(2)熟悉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抗菌谱、药代动力学和不良反应,从药效学、药动学、安全性和经济性综合权衡利弊,结合药敏实验结果制定用药方案;
(3)注意给药方法的合理性,调整给药方案。如选择磺胺药,应依据其药效维持的时间和半衰期确定给药间隔。如青霉素的血浆半衰期极短,仅为30分钟,最有效的给药方法为每隔4-6小时给药1次;
(4)注意特殊人群如新生儿、老年人、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正常者、营养不良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的选用药物品种、剂量、疗程的特殊性;
(5)预防手术感染宜在术前0.5-1小时开始用药,一是使血浆药物浓度达到峰值的时间与细菌可能感染的时间重合,二是免多次使用诱发细菌产生耐药性;
(6)尽量不在皮肤与黏膜上使用全身用途的抗菌药物。
图文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关注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编辑:范亚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