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制度实施一年 每次诊疗人均少花127元

来源: 云南医保/ynsyb2016

分级诊疗制度实施一年 每次诊疗人均少花127元

2018年02月06日08:57 来源:广州日报

《东莞市建立和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方案》实施一年来,东莞分级诊疗初见成效,为上千万名患者直接节省费用预计超过23亿元,人均节省费用约127元。但市卫生计生局负责人坦言,东莞分级诊疗工作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仍然任重道远。他还表示,今年这一局面或有所改变,比如大医院将采取措施控制病人流量,特别是少收常见病、多发病住院患者,分流慢性病患者,建立以按病种付费、人头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等复合型付费方式。

成效:

预计患者少花费用超23亿元

大医院看病难,排队几个小时都不一定能轮到,而小医院门可罗雀。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分级诊疗作为一剂“良药”被国内各级卫生部门普遍使用。东莞也不例外,《东莞市建立和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方案》可谓东莞分级诊疗的总纲。

据东莞市卫生计生局负责人介绍,东莞的分级诊疗是通过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作为实施路径的,目前,东莞共设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372所,其门诊量约占全市门诊总量的42%,其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01所,门诊量约占26%。

数据显示,去年前9个月,东莞社卫服务中心(站)总诊疗人次超过1365万,平均每诊疗人次医疗费为77.26元,而同期到医院的患者平均每诊疗人次医疗费为204.38元。两者人均相差近127元。按此计算,如果没有社会服务中心(站),仅前三季度市民就将多花约17.36亿元,一整年下来,预计超过23亿元。

这与东莞社卫服务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推广使用平价药包,还提供中药颗粒和中药代煎配送等多样化中医药特色服务,吸引群众在社区首诊有很大的关系。2015年起,东莞还推广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目前,全市94.51%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行了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建成全科医生团队906支,签约群众87.88万人。

缺陷:

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 资源配置不合理

不过,东莞市卫生计生局负责人坦言,目前东莞的分级诊疗制定尚未完全建立,而最大的难点在于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尽管目前东莞基层医疗服务网络相对健全,但整体服务能力与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这使得部分常见病、多发病不能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第一时间有效处置。

东莞医疗资源配置及定位也不合理。该负责人解释,从区域分布来看,全市三分之一的医疗机构、一半的三甲医院集中在中心区域,人才、技术、设备等资源与医疗服务供给主要集中在少部分大型综合、专科医院。

“三级医院定位不明确,仍然承担着较大数量普通门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多数镇街医院发展定位也不清晰,部分医疗机构之间无序竞争、同质化发展,专科特色不明显,床位空置率高,人才流失严重,出现资源‘相对闲置’的现象,个别镇街床位使用率不足50%。”该负责人说。

另外,双向转诊效率也不高。目前东莞的转诊机制相对单一,有关转诊原则及标准相对陈旧,尚缺乏统一的转诊标准;转诊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目前全市尚未有建立统一的转诊信息系统,医院与社卫机构间资料无法通过信息系统实时共享。

举措:

大医院将减少常见病等普通门诊

按照之前实施方案的规划,2018年东莞要基本实现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东莞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

为此,东莞市卫生计生局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东莞将想方设法促使大医院主动采取措施控制病人流量,特别是少收常见病、多发病住院患者,逐步减少常见病等普通门诊,分流慢性病患者,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运行效率。

与此同时,如何吸引患者主动到社卫服务中心就诊也很关键。患者喜欢看中医,社卫就开展中医服务,满足患者所需成了最大的动力。东莞还将健全双向转诊管理制度,逐步形成由全科医师、专科医师预约专家就诊制度;建立和完善分级诊疗信息系统,建立区域检验、病理、影像等云平台,发展远程医疗,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共享。

东莞还会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着力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强化医保基金收支预算,建立以按病种付费、人头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等复合型付费方式,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

东莞市卫生计生局负责人提到的“复合型付费方式”,实际上东莞市政府已经在2017年12月29日发布了相关的《东莞市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实施方案》。

方案明确,将全面推行以按病种分值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到2018年底按病种分值付费病种数要不少于3000个;到2020年,要全面建立符合东莞医疗服务特点的医保支付体系。

针对不同医疗服务特点,对住院医疗服务,主要实行按病种分值付费,长期、慢性病住院医疗服务可按床日付费;对基层门诊医疗服务,可按人头付费,探索将按人头付费与慢性病管理相结合;对不宜打包付费的复杂病例和门诊费用,可按项目付费。

完善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等支付方式。支持分级诊疗模式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建设,完善基层医疗机构门诊统筹按人头付费方式,将符合规定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记者 汪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