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经营困难 新政能否解燃眉之急

来源: 鼎臣咨询/dingchenyiyao

        2017年即将过去,距2018年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天。日前,笔者与数家药店老板聊天,咨询他们今年的运营状况,讨论来年的医药动向与发展目标,看看他们在2018年具有实际运营价值的设想是什么。


基层药店经营艰难

许多药店经理或老板都表示,2017是风雨沧桑的一年,有着说不完的心酸,特别是农村基层的单体药店老板,在诸多医改政策压力下,备感煎熬。“优惠政策不少,顾客上门不多;心没少操,收入不高。不知道下一年该何去何从?!”

        

        某中型药店张经理:

公立医院一直在狠压“药占比”,从年初的40%以上到目前的30%,原本想着会有大批处方外流,给药店带来好运,其实不然。医院主要还是在自身药品价格、种类及高耗材控制上动手,不进购高价、新特药,控制高耗材使用,年底又掀起“踢出”辅助用药的狂风,但一些高价、暗中差价大的药品仍在继续使用,一是治疗必需,二是争取政府“零加价”补助。所以说,靠医院狠压“药占比”来增加药店收入,目前还指望不上。


        某小型药店王经理:

我们这里的公立医院自9月开始全部实行药品“零加价”,加上“两票制”正在落实,公立医院的许多药品价格比药店还要低一些,加上许多基层公立医院内部信息联网,实行电子处方,病人即便有到社会药房购药的想法,因医生没有纸质处方权(医疗机构内部制度),处方外流不可能实现。所以,我们只好将主要精力用到健康保健类医药食品的经营上,投资多,市场知晓率低,医生推荐少,加上店员推销技巧差,成效可想而知!


        老板经理们倒出的苦水,着实让人感到基层药店经营难以维持,何谈发展!但在询问他们有何想法、有无新的经营意向时,他们几乎不约而同地说,如果来年能走“批零结合”的路子,基层药店还是有发展前途的!

批零结合,能实现否?


对此,他们有5大理由——


一、多点执业是医改重大决策——分级诊疗制度落实的必然结果。而基层是多点执业医师开设个体诊所或与私立诊所联合的最佳选择,由此带来的大量基层首诊病人需要大量的药品供给,而目前“两票制”下的基层医药供给,单靠上层的大中型药商及配送是无法保证的。


二、2017年国家已连续出台文件,放绑过去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苛刻管理。鼓励支持个体、私营及社会办医,有消息称,因乡镇合并、农村新区建设等,2016年“公立”村卫生室的数量开始缩减,但个体及社会办医数量明显上升,而这些医疗机构因为体制、属性与卫生院、村卫生室不同,其医疗用药可以不受“集采”严格限制,且相对公立医疗机构“药占比”的实施,他们的用药量有增无减,这无疑给了基层药店“批零结合”批发药品一个大好机会。


三、药店有“批零结合”的优势条件。除了既有的医药进购、营销、库存、储藏管理、专业人员外,这几年其与基层诊所、村室村医也建立了良好的销售及人际关系,并具备区域市场优势,再加上熟悉当地人文及地理环境,能及时、快捷地提供药品配送。


四、“批零结合”有利于药品价格的市场调节。按照国家有关物价政策,只要合理定价批发及零售药品价格,不出现“孤儿药”、短缺药、罕见药价格的违规暴涨就可以了。其他药品通过自控价格调整来消除或缩小与公立医疗机构“零加价”的价格差,就能招揽客户与顾客光临消费,增加药店的合理收入。


五、单体药店多为个体或独立法人,不可能出现医药代表与老板经理们的“暗箱”回扣与红包。因此,医药代表们更欢迎药店“批零结合”,他们将主动上门服务,公开提供双方接受、价格合理的药品。只要区域药店联合(尤其是基层连锁),药价就会随着定购量的增加而降价供给。


应该说,这个设想并不是没有可能实现,目前有省市正欲对此进行尝试。

         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印发《关于推动药品流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零售药店指出了10大方向,其中就涉及到药品的批零结合问题。


       《意见》第五条为:鼓励药品批发零售一体化经营。鼓励药品批发企业、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兼并重组其他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实施批发零售一体化经营。支持单体药店加入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统一企业标识、统一质量控制、统一采购配送、统一人员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网络计算机管理,提高药品零售连锁率,开展多业态混合经营。


       《意见》第八条为:创新药品零售服务新模式。鼓励有条件的零售连锁企业承接医院、社区等医疗机构药房服务。支持发展专业药房,探索“药店+诊所”、“药店+中医(国医)馆”等新型零售经营方式,培育新兴业态。鼓励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与社区养老机构合作,为老年患者提供用药服务,充分发挥执业药师在提高药品零售企业药品质量管理、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等方面的作用。


        基层药店的掌门人2017年虽然经营困难,但仍然重视国家医药、医疗及医保政策精神,细心关注基层医药市场变化,特别是药品供给渠道、群体的改变,他们的希望与设想,也许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来源:米内网 作者:孟庆远)

更多医药信息资讯 请关注“麦斯康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