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看医界
近日,东莞市卫生计生局负责人表示,2018年,东莞市的大医院将采取措施控制病人流量,特别是少收常见病、多发病住院患者,分流慢性病患者,建立以按病种付费、人头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等复合型付费方式。
“三级医院定位不明确,仍然承担着较大数量普通门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多数镇街医院发展定位也不清晰,部分医疗机构之间无序竞争、同质化发展,专科特色不明显,床位空置率高,人才流失严重,出现资源‘相对闲置’的现象,个别镇街床位使用率不足50%。”该负责人说。
▍大医院“割肉”运动开始了!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东莞市第一次向大医院普通门诊喊话了,2017年10月,东莞市政府印发了《东莞市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工作方案》,方案明确,在门诊业务上,三级医院和镇街医院要逐步压缩和关停普通门诊,原则上仅保留专科(专家)门诊。
方案指出,要全面实施预约诊疗服务,启动阶段三级医院和镇街医院至少要预留30%的门诊号源提供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约转诊,并逐步增加,力争上级医疗机构向康复、长期护理机构、医养结合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转人数年增长10%以上,逐步实现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模式。
而大医院的“割肉”运动并不仅仅发生在东莞,2017年,全国多地相继下发政策,目标直指大医院的普通门诊——
10月底,上海政协召开的“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专题协商会上的消息,在未来,上海市中心部分二级医院将改成护理院,三级医院和专科医院将不设门诊,只接受疑难杂症病人和住院病人;
还是10月底,贵州省人民医院关于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通知中指出,医院将限制日常门诊量,逐步增加专家门诊,取消副主任医师以下普通门诊,取消便民门诊,提高门诊质量,以符合三甲综合医院功能定位;
2017年4月,作为全国首批省级综合医改试点之一的青海,该省卫计委要求,2017年,西宁地区三级公立医院普通门诊数量要较上年减少25%。
“三级医院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现在不是谈发展的时候,首先解决的是生存问题。是的,是生存问题!”广东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耿庆山在一次演讲时曾这样说道。这位原广东省卫计委副主任如今作为大医院管理者,对于大医院将面临的严峻挑战有着深刻的认识。
他的担忧原因在于,自2016年以来,分级诊疗政策正在逐步完善,优质资源继续下沉,到2017年,县域内就诊率要提高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三级医院生存问题将更加严峻。
可以明确地说,分级诊疗运动,说好听一点,就是一场对于大医院的减肥运动,说不好听的,就是一场割肉运动。
更悲催的是,这还是趋势。因为据“看医界”(Vistamed)了解,在医疗卫生体制相对合理的国家,社区家庭医生甚至能够撑起高达80%的医疗服务。这就意味着,中国大医院的减肥运动距离目标还是相当艰巨的。
怪只能怪畸形的医疗卫生体制和不合理的医疗行政规划,导致大医院长期以来被迫走上了扩张之路,一不小心大都吃成了胖子。虽然用一位卫生官员的话说,胖也是虚胖!
▍主动瘦身、调结构来应对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原院长段涛曾撰文指出,“在众多的医改措施中,政府决心最大,投入最多,最旗帜鲜明要落实的就是分级诊疗。对于三甲公立医院来讲,在不久的将来:大部分的普通常见病和多发病病人都会被分流,大部分的手术都会在日间手术中心完成,大部分的普通手术不再需要在三甲公立医院完成,那你还需要那么多的床位干嘛?还需要那么大的门诊楼干嘛?还要招那么多的医生和护士干嘛? ”
面对如此严重的病源危机,大医院该如何应对呢?据《看医界》了解,为了应对分级诊疗可能带来的病源危机,被称为全球最大医院的郑大一附院,对策之一就是派多名副院长和骨干到各地县医院兼任副院长揽病源。
而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应对办法,据耿庆山书记介绍,首先是调结构。 “该是我的病人给我,不该我治疗的病给我也不要,”能在社区看的病,广东省人民医院坚决不收。2016年,医院主动将门诊量下降5%,2017年要再砍5%。
耿庆山介绍,2016年广东省人民医院壮士断腕,主动关停一家以接诊常见病为主的分院门诊部。2017年,还要关停一家。
据悉,广东省人民医院还在学科和专科建设上,搞科研和专科“高地”建设,走医教研一体化道路。“关停不等于舍弃,而是进行优化,提高住院病人的住院标准,收治重病、大病患者。2016年的分院门诊部改造成了肺癌、乳腺癌的专科病区,就诊人群“旺”得不得了,病源结构调整了,收入也上去了。”耿庆山自豪地说。
据消息人士对《看医界》透露,一些知名三甲医院内科科室开始和三四线城市的二级医院合作,帮助这些医院培训医生、搞远程会诊的同时,从这些医院直接导流患者。
一位学界大牛级别的科主任则表示,大城市无论是二级医院还是三甲医院,内科主任和医生们现在都应该有危机感了,很可能不再需要这么多内科医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