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戊戌年2月19日为雨水节气。此时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 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饮食:去湿气宜食粥
1
春主肝
《黄帝内经》曰:“春主肝”,肝木易克脾土,稍有不慎容易损害脾胃。同时,因为降雨的增多,湿气加重,湿邪易困扰脾胃,所以,在这一时期,一定要注意对脾胃的养护,健脾利湿。
2
春时宜食粥
孙思邈云“春时宜食粥”,粥以米为主,以水为辅,水米交融,不仅香甜可口,便于吸收,还能补脾养胃、去浊生清。粥中加入一些药材后,还可治疗一些慢性病,对身体有滋补作用。祛湿佳品粥可选薏苡淮山粥。
据《本草纲目》记载,薏米健脾胃、消水肿、祛风湿、舒筋骨、清肺热,具有美容功效。淮山有健脾益气的功效。二者合二为一,效果益佳。
3
养生忌寒食
除了薏苡仁淮山粥之外,能祛脾湿的食物还有很多,如茯苓、芡实、小米、胡萝卜、冬瓜、莴笋、扁豆、蚕豆、鲫鱼等。在日常饮食中,可适当多吃这类食物。
需注意的是,花椒能散寒除湿,在炒菜时,尤其是炒菠菜、芹菜、白萝卜等寒性或凉性的蔬菜时,可以适量放入一些花椒,但易上火的人应注意少吃或者不吃。平时也不要吃太寒凉的食物。今年雨水又遇到中国传统新春,饮食亦注意勿食过多煎炸食品。
运动宜缓慢
1
起居——早起
雨水过后,作息应早起。随着气温回升,人们可适当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以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气血运行。春季健身以不出汗或微出汗为佳,适合进行节奏和缓的运动,春寒未散,不宜大汗淋漓、气喘吁吁,谨防耗伤津液、阳气,感受风寒。同时由于气候仍然干燥,运动时应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2
阳气养肝
万木吐翠的春天,也是采纳自然阳气养肝的好时机,各人应根据自身体质状况,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清晨、傍晚,漫步于芳草小路,舞拳弄剑于湖边公园,得空去郊外踏青游玩,登高望远,让自己融入大自然之中,人天合一,于游玩之中增强身心健康。
3
晨练注意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很多老人家开始了三五成群在公园或者江边锻炼。至此,提醒大家,老年人春练不宜太早,这是因早晨气温低、雾气重而易患感冒或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凡是有心血管疾病及呼吸道疾病的人们尽量在太阳升起后外出锻炼。另外,春练不能空腹,锻炼前喝些热汤饮。同时运动要舒缓,如杨氏太极拳、气功导引等。锻炼前应先轻柔地活动躯体关节,防止因骤然锻炼而诱发意外。
养生眠睡最重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人将睡眠称为“眠食”。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睡得香”为健康的重要客观标志之一。研究表明,睡眠可以对脑和整个神经系统进行有效调节。
《黄帝内经》中记载:“人卧血归于肝”,而在春季应“夜卧早起”。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流经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并加快蛋白质、氨基酸、糖、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代谢,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抵御春季多种传染病的侵袭。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注重科学睡眠。坚持睡前用热水洗脚。晚饭莫过饱,睡前莫喝浓茶及咖啡。以每日醒来精神抖擞为佳。
防病:
谨防寒湿上身:
年老体弱者勿用冷水。按中国五行学说,肾主水、主骨。雨水时节年老体弱者用冷水洗脸、洗手,湿寒易侵入关节,又无充足的阳气驱寒于外,湿寒滞留于手,指易酸痛,重则变形;湿寒滞留于头,头易疼痛。
勿过早减外衣:
由于阳气运动,体质偏热的人这时候往往开始有脱掉重重外套的冲动。体热外泄,湿寒交于内入骨,易伤骨关节致病。
洗头应及时吹干:
洗头淋浴后要及时吹干头发和擦干身体,不然一则容易感冒,二则容易湿气进入体内。
保健:
1
揉腹
腹为人体“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脾胃居中,负责运化水谷精微和统摄精血来充养布散全身,令五脏六腑常壮无恙。通过揉腹,可以收到调理脾胃,通和气血,培补神元等功效。即用手来回擦或搓肚脐周围。最佳时间为每日上午10时前后以及和晚上睡前。
2
捏脊
“背为阳,腹为阴。” 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对消化不良等脾胃疾病、肺系疾病均有裨益;捏脊还能起到安神作用,改善宝宝夜啼和睡眠不稳常用于小儿推拿之中;此外,捏脊对小儿遗尿和多汗症也有一定疗效。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历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