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絮叨叨小年夜,你还记得哪些习俗?

来源: 长沙医药健康产业园/shsy18918


小编说农历腊月二十三是中国传统小年

有些小伙伴就很疑惑:小年不是在明天吗?

那为什么我们不是在同一天过小年呢?

其其其其...其中是有故事的啦

原来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所以腊月二十四的小年习俗历史更悠久。然而到了清朝,为了节省开支,皇帝会在每年腊月二十三祭神的时候,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自此开始便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区别。


又由于清朝的中央政府在北京,所以北方人多选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而南方很多地方仍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可以说,南北小年日子的不同,是受官气的影响。


但具体还是要看各地风俗,不能一概而论!


虽然是不一样的南北小年

但一样的是温暖团圆



每当“二十三,糖瓜粘

灶君老爷要上天”的歌谣唱起

就意味着年味就越来越重了

人们开始准备年货

一系列年庆活动也将拉开序幕



今天腊月二十三

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小年”

又称“祭灶节”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是要祭灶王和吃糖瓜的哟



这个传统习俗有什么缘由和寓意呢?

让小编为你们好好解读一番吧~

对中国人来说,生活中的琐碎无非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而“柴”之所以能排第一位,是因为自人类告别茹毛饮血的年代,每家每户都会必备一个炉灶。


正源于此,玉皇大帝便在每家派驻一位监察官(灶王爷),以考察这一家在一年中的所作所为。到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监察官便返回天庭向玉帝汇报这家人的善行与恶行,玉帝以此来决定是奖惩还是处罚。


而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爷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灶王爷也开始继续监督这家的作为。所以,为了能使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美言几句,民间在“祭灶节”这天要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为的是让灶王爷甜甜嘴,上天说好话,入宫降吉福!


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以求来年有一个更红火的好年。


鲁迅先生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也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寓意是:请灶君吃灶糖,让糖黏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


小年习俗


N0.1 祭灶王


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以期灶君在玉帝面前多进美言,不提过失。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NO.2 吃美食



◆ 灶糖: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的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 年糕:在南方,小年这一天做年糕是很多地方的传统。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 饺子: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NO.3 放烟花和鞭炮


小年夜的鞭炮,可是年前的第一炮。除了鞭炮,有的人会来大招——直接放礼花。寓意:今年会红红火火!


NO.4 扫尘土


扫尘土即扫年,实际上就是进行家庭环境卫生的清理。北方人称“扫房”;南方人称“掸尘”。传统上,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


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为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NO.5 写春联

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


NO.6 洗浴婚嫁


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沐浴理发的活动多集中在小年期间进行,直到来年二月二龙抬头之后才可以再剪。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天,百无禁忌。


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而对于小孩而言,就是洗浴好后便换上新衣裳迎接新年。


辞旧迎新小年忙,擦窗扫地净灶膛

送得灶王上天去,多多美言迎吉祥

锅碗瓢盆洗干净,买来鸡鸭美味尝

愿你小年多如意,快快乐乐迎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