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漫谈之子午流注

来源: 霸州市中医院/bzszyy123

接待患者热心     解答问题耐心

排忧解难诚心     接受意见虚心

    

王炳成,副主任中医师,1987年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

擅长:中医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病、脾胃病、妇科杂病等。尊从中医辩证,妙用经方古方。在国内重要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子午流注是我国古代中医圣贤精透人体而揭示出来的一种规律。因为太阳与地球位置的变化,其引力使人体的十二条经脉在十二个不同的时辰有兴有衰,根据子午流注调节人体作息规律,对养生有很大的益处。“子午”指的是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古人用来表示年、月、日、时次序的符号。“流”就是流动的意思,“注”就是输注的意思。地球环绕太阳转的同时还自转,地球绕太阳转一圈为一年,地球自转一圈为一天,朝向太阳的半圈是白天,背向太阳的半圈为黑夜,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由十二地支来代表。子时为夜半,午时为午中。用“子午流注”来阐释人的生理活动,就是人的气血象水一样在十二经脉中川流不息地循环输注。据《汉书·律历志》记载:“萌于子”,“子”就是“籽”的意思,犹如种子开始萌芽。《华佗中藏经》记载:“阳始于子前,末于午后,阴始于午后,末于子前,阴阳盛衰,各有其时,更始更末,无所休止”。因此而知,子为阳之始阴之末,而午为阴之始阳之末,即阳盛极而阴生,阴盛极而阳生。阴极生阳,阳极生阴,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十二经脉胆、肝、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与十二地支一一对应,所以在子时,胆经当令,胆经的气血最旺,胆居六腑之首,与肝以经脉相连,互为表里,胆主决断。丑时肝经当令,肝经的气血最旺,肝藏血,主疏泄。所以,子时(23点至1点)睡眠有利于阳气的生发,更有利于丑时(1点至3点)肝脏的藏血和血液的新陈代谢。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将新鲜的血液输布全身。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排除废物及渣滓。辰时(7点至9点)胃经最旺,适宜进食。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最旺,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最旺,心主神志、主血脉。休息片刻,可以养神益气。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旺,加快营养的吸收。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最旺,排泄多余的水分和周身的“火气”。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收藏精华。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最旺,化解心郁,卫护神明。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经最旺,进入睡眠,休养百脉。“子午觉”是养生的三大法宝之一,就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中医认为: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此时阴气最重,而阳气初生,肝经胆经气血运行最旺,睡眠有利于血液的新陈代谢。熬夜的人就容易出现皮肤粗糙,黑斑,面色发黄等。午时人体的阳气最盛,称为“合阳”,午时是“阴阳交替”之时,适当休息,即使不睡觉也应“入静”,使身体得以平稳过度,提神醒脑,补充精力。午睡还能够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的风险。人体的健康,全靠有规律的“养”,只有遵循人体经脉气血运行的自然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方能使人体气机调畅通达,保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三寒两倒七分饱”的养生法宝是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密切关系。顺四时,适寒暑,遵从自然规律,才能够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