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扶贫攻坚、"一带一路"… 中医药事业发展融入国家大局

来源: 佛慈制药/foci002644

推动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必须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力求在解决重大问题、深层次问题上有所突破,这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黄璐琦委员的一贯观点。

“去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发布《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在贫困地区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体现了中医药行业在国家大局中的担当。”黄璐琦表示,中医药工作者必须认清新形势,把握新常态,适应新要求,围绕国家大局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重要。作为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服务健康中国、扶贫攻坚、“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和倡议,中医药的潜力和活力不断激发释放。

发展新业态,助力健康中国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牢固树立“大健康”理念,着力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这与中医药对健康的认识、维护促进健康的理念方法模式相吻合,为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了大好时机。

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新业态既是中医药助力健康中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中医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王伟明委员认为,中医药在优化健康服务、普及健康生活等方面大有作为。她介绍,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将发展中医疗养、康养、健康膳食等新业态作为创新型中医院建设的创新点,目前已形成建设方案,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委员表示,中医药健康服务以各种新业态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融入百姓生活,这是中医药自身的属性所决定的。但他同时强调,提高疗效是中医药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贡献力量的基础,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能离开“疗效”这一核心要求。

找准发力点,打好扶贫攻坚战

黄璐琦看来,中医药在扶贫攻坚中具有很大优势。“很多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原本就很脆弱,而产业扶贫往往加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中医药产业扶贫则不同。”黄璐琦介绍,“中药材不仅可以有效带动贫困户增收,还能发挥作为生态资源的优势,防止水土流失。”

“中药企业应该在精准扶贫中找准发力点,有所作为。”步长制药总裁赵超代表说,步长制药为贫困农户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他们种植中药,不仅有助于贫困户脱贫,还能够从源头保障药材质量。此外,步长制药资助支持“共铸中国心”项目,在四川、宁夏、山东、内蒙古、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山西等地开展大规模的健康志愿服务,50余万群众直接受益。

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代表建议,建立健全健康扶贫完整产业链。他表示,只有构建全产业生态链,形成基地种植优质原料、工厂精深加工、产品品质稳定、品牌逐渐形成、市场需求旺盛的完整产业化结构,才能实现长效扶贫。

积极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

当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已同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了86个中医药合作协议,其中绝大多数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中医药成为“一带一路”沿线维护百姓健康、促进民心相通的合作品牌和靓丽名片。

徐安龙认为,相比其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走出去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药能够切实解决健康问题。在美国马里兰州,我们建起首个集中医教育、医疗、科研和文化交流功能为一体的中医中心。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我们开办了第一所获俄法律认可的中医院。北中医之所以能创建一批海外中医中心,中医药的疗效得到外国朋友们的普遍认可是一个主要原因。”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张其成委员从文化角度阐释中医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中医文化具有超越意识形态、符合社会潮流、贴近百姓生活的独特优势,易于被其他民族所接受。”他建议,依托文化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国家汉办孔子学院以及由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成立的海外中医中心,设立中医药文化学堂,开设“中医文化”课程,策划举办中医药文化活动,开展中医药本土化的调查研究,以中医药文化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本文内容转自中国医药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