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省医疗管理工作要全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省委战略谋划为统领,聚焦我省医疗管理和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坚持目标、问题和效果导向,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举措,扎实推进全省医疗管理各项工作。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积极开展急慢分治工作试点,畅通双向转诊渠道,促进有序转诊,力争上级医疗机构下转患者同比增长50%。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地,探索赋予家庭医生与大医院、大专家诊疗预约权和医保支付启动权改革试点。规范三级医院日间手术,逐步增加日间手术试点病种和术式。稳妥推进医联体建设,全省探索打造1—2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县域医共体典型,各市(州)至少建立一个成效明显的城市医联体集团或医共体典型。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及康复、护理等医疗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加强全省远程医疗建设。充分发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及九个区域医疗中心的引领辐射作用,建设覆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协作网。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的成员单位与主体单位之间,以及对口支援单位之间,必须建立远程医疗协作网。各县级医院开展远程会诊占院外会诊比在50%以上,远程医疗服务量增加10%以上。
2.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开展制定章程试点工作,探索形成引领发展、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医院章程。修订医院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结合公立医院公益性定位、工作特点和本地实际,以及不同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和医、护、技、药、管等不同岗位职责要求,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结构。
3.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推进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书证合一”和养老机构内设诊所、医务室、护理站执业登记备案制,取消医疗机构设置与其他部门互为前置的审批条件,下放血液透析中心审批权限,探索在中国(四川)自由贸易区开展港澳台独资医院审批试点。全面推进电子化注册管理,到2018年6月底,覆盖全省所有医疗机构、医师、护士,并积极争取在我省1—2个城市开展国家电子证照试点。
4.科学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科学有序推进医疗控费工作,制定差异化控费目标,压实责任,强化监管,逗硬考核,将医疗控费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全过程,动态监管不合理用药等行为,建立月分析通报制度,避免运动式、突击式、极端式控费。推进医疗服务价格结构性调整,理顺比价关系,体现医务人员价值,引导医务人员规范医疗行为。
5.强化行业综合监管机制创新。充分发挥信息手段在医院评审日常管理评价和动态监测中的作用,改革评审模式,不断推进医院评审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切实落实上划一级监管,进一步健全医疗三监管指标体系,完善监管规则,充分发挥医疗三监管平台监管作用,实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化监管全覆盖。强化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刚性约束,严禁擅自增加床位,并将其与医疗机构评审挂钩。强化医疗机构全行业管理,重点加强民营医疗机构管理。
二、促进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
6.实施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域实施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工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把质量强院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优质发展、以质取胜,坚持创新驱动质量发展,在对标学习中不断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以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着力强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持之以恒提高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控制水平。市(州)级以上医院要学协和、学华西,推进“高精尖优”发展工程;县级医院要学东阿、学宣汉,推进“服务主责”提升工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学丰禾、谭小琴,推进“健康守门”履职工程。
7.加强医疗卫生人才保障。扎实做好2018年医师资格考试工作,确保万无一失。继续开展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实施短线医学专业加试专业内容的考试。在口腔、公共卫生和中医类别中西医结合专业推行计算机化考试。合理规划并积极申报国家实践技能考试基地。继续参与国家分阶段考试实践探索。继续开展儿科医师转岗培训,大力培养康复医疗专业人员,全力支持儿科、麻醉科、康复医学科、精神科发展。
8.强化医疗行风建设工作。坚持党建引领,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有关要求作为首要任务,以党建促业务。强化医疗行业廉政风险防范,认真落实行风和党建主体责任,围绕医德医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完善行风建设工作机制,健全医德医风考评制度。启动新一轮大型医院巡查,加大对市(州)大型医院巡查工作的指导和督导力度,建立医疗卫生机构信用管理系统和行风评议平台。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并加强结果运用。开展新入职医护人员行风教育,确保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职工行风教育培训率达100%。加强重大案件的调查和督办,深入开展医用耗材、医保骗保等专项整治。开展优良行风创建系列活动,建立健全医师和医疗机构征信体系。
9.深化医院文化内涵建设。全面厚植医院特色文化,着力培育现代医院文化理念,加强以行业使命、职业担当、质量安全、人文关怀为主要内容的医院文化建设,促进文化育人与思想引领有机结合,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文化活动为载体,切实增强医院职工对本院文化的自信度和凝聚力。不断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后勤保障,让广大医务人员舒心、顺心、安心地为患者精心服务。
10.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成立省级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负责省级质控中心的日常监管,完善质控中心考核管理办法,进一步发挥各级质控中心、学会协会行业指导和规范作用。以分析2017年全省重大医疗事故案例为切入点,推动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落实。积极推进处方点评,加强抗肿瘤药物等重点药物合理使用管理。贯彻《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推进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科学管理。鼓励医疗机构创新药事管理模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鼓励具备条件的三级甲等医院申报器官移植资质,持续规范移植医疗机构、医师及协调员管理。做好征兵体检工作,避免因身体原因的责任退兵。
11.提升医疗技术水平。贯彻落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范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总结推广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管政策试点工作经验;抢抓医疗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机遇,积极推进医疗人工智能和相关健康产业发展。以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为依据,启动提升30家县级医院能力工程,力争县域内就诊率达90%左右。推进县域内发病率和外转率排名前十位的病种所对应的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和88个贫困县临床主要专科建设,并开展专科建设效果评价。
12.扎实做好血液供应保障。健全无偿献血长效机制,完善采供血服务体系,打造1小时供血圈,提高血液保障可及性。以《献血法》颁布实施20周年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深化宣传教育,强化社会发动,不断提高千人口献血率和采血量。建成区域联网的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完善覆盖采供血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体系。进一步提高临床用血合理性,选择5—10个单病种开展考核评价。规范单采血浆管理,落实单采血浆机构不良行为记分管理制度,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监督管理,保障供血浆者健康权益和原料血浆质量安全。
13.推动护理和康复医疗纵深发展。贯彻落实“十三五”护理事业发展实施方案,开展“十三五”护理事业发展中期评估。持续推进优质护理,切实提升老年护理、慢病管理、安宁护理等长期护理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连续性医疗服务。加快发展康复医疗工作,加强康复学科能力建设,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能力。
三、持续深化改善医疗服务行动
14.启动新一轮改善服务行动计划。印发《四川省全面改善医疗服务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全力推动医疗机构建立预约诊疗、远程医疗、临床路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医德医风考评等6项医院工作制度,创新推广多学科诊疗、急诊急救、日间服务、连续医疗服务、就诊信息互联互通、智慧医院、药学签约服务、优质护理、人文关怀、后勤服务、采供血服务、“1+1”综合满意度测评等12个方面医疗服务,实现全域实施、全员参与、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不断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
15.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指导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争取国家级医疗中心、区域医疗中心,鼓励省、市级医疗机构争取“十三五”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完善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健全院前急救工作机制,推进院前医疗急救标准化,优化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院内急诊与院内其他科室之间的协同服务流程。支持省人民医院四川省老年医学中心和精神卫生中心项目建设。
16.扩大临床路径覆盖面。贯彻落实《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将临床路径管理与医疗质量控制、支付方式改革、绩效评价、医院等级评审等4项工作相结合,以县级医院为重点,逐步扩大临床路径覆盖面,力争所有公立医院2018年年底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17.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借力互联网,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移动支付、床旁结算、就诊提醒、结果查询、信息推送等便捷服务。鼓励通过智能导医分诊、智能医学影像识别、患者生命体征集中监测等新手段,提高诊疗效率,推进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治疗系统等智能诊疗助手的研究应用。应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实现配药发药、内部物流、患者安全管理等信息化、智能化。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与相关业务生产系统互联互通,探索推进电子处方、延伸医嘱、药品配送等服务。依托省、市、县三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全面推进电子健康卡建设与应用工作,力争实现全省医疗服务“一卡通”。
四、聚焦精准健康扶贫工程
18.推进贫困人群医疗救治扶持。完善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十免四补助”、“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两保、三救助、三基金”等扶持政策。加快医药爱心扶贫基金筹集,协调修订卫生扶贫救助基金使用管理办法。综合施策,确保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10%以内。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依规转诊至县域外住院、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5%以内。进一步加大重特大疾病患者兜底救助力度并实施总额控制,确保其年度个人住院费用累计支出控制在当年贫困线以内。开展省政府民生工程和国家光明扶贫工程,为全省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大力实施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进一步扩大救治病种覆盖面,增加肺癌、乳腺癌、宫颈癌、儿童肿瘤和尘肺病等病种。开展卫生下乡暨大病专项救治活动,集中专家资源对贫困大病患者分类开展集中救治。
19.实施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针对88个贫困县,特别是45个深度贫困县,全面实施贫困地区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为贫困地区打造一支愿承担、有能力、可支撑的本土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指导30个计划摘帽县县级综合医院达到二级甲等。
20.做好重大传染病专项救治。完善艾滋病、结核、包虫病、乙肝等重大疾病治疗质控体系,结合脱贫攻坚和健康扶贫工作,将凉山州艾滋病、藏区包虫病等纳入当地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予以救治。力争凉山州经诊断发现并知晓的艾滋病感染者比例达80%,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覆盖率达80%,抗病毒治疗成功率达82.5%。积极推广石渠县包虫病防治工作经验。
五、统筹协调发展健康产业
21.点面结合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深入推动医养结合,促进医养机构提升服务质量,开展医养结合示范中心和老年病科建设。探索开展医养结合试点最佳城市、重点项目建设最佳单位、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创建活动。认真落实《四川省医养结合发展规划(2017—2025年)》,引领产业园区建设有序发展。围绕群众多元健康需求,促进体卫、医疗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科学评估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推动项目建设成果孵化,加强重点项目督导,促进项目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全面释放。
22.促进社会办医稳步发展。贯彻医疗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中心、中小眼科医院等基本标准,制定《四川省营利性医疗机构冠名管理办法》。鼓励社会力量投资举办二级以上妇儿医院、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专科医疗机构,以及医学影像中心、医学实验室、血液透析中心、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中心等独立的第三方新型业态。开展社会办医示范创建活动。大力发展医疗美容产业,整顿规范医疗美容市场秩序,以成都为重点,搭建对外宣传和经验共享平台,展示四川医疗美容良好政策环境和局面。强化行业协会发展引领,研判形势和任务,推动医疗美容产业有序有力发展。
六、巩固医疗服务风险防范
23.维护和谐稳定的医疗卫生秩序。贯彻落实《四川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办法》,以维护医患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加强和创新行业治理,会同公安机关加强“职业医闹”线索摸排和打击力度,维护正常医疗卫生秩序,提高医疗机构安全防范能力,以零容忍的态度严惩涉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医务人员放心执业,群众安全就医。配合有关部门妥善做好全面停止军队有偿服务工作。
24.持续规范医院感染和医废管理。健全院感工作网络,加强院感知识培训,提升院感控制能力水平,加强消毒供应室、手术室、产房、口腔科、内镜室、ICU、血透室等重点科室和手卫生、医疗废物等重点环节管理,严防医源性疾病传播和医废性污染。指导医疗机构加强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聚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推进医疗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
七、切实抓好医疗宣传工作
25.加强正面宣传引导。积极通过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利用报刊、横幅、宣传栏、展板等多种宣传方式,以开展好第一届“医师节”各项活动为契机,大力宣传行业先进典型,切实增强医务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加强健康促进,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健康知识普及力度,引导患者树立科学就医观和健康观,努力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良好氛围。加强医疗高质量服务宣传,引导医务人员自觉规范执业行为,筑牢服务意识,主动走进大众,科普医学常识。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