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政策引领,打通关键环节 烟台市推动医养深度融合

来源: 烟台卫生计生/ytwjwgw

要闻

2016年6月,国家启动医养结合试点工作,烟台市被确定为首批试点城市。烟台市以满足医养服务需求、打造现代康养胜地为目标,把健康养老产业作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取得初步成效。目前,烟台市已建成医养结合服务机构195处,医养结合床位达到13000多张。

坚持高点定位,强化统筹协调

医养结合是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发展方向。作好医养结合这篇文章,必须统筹力量、统筹资源,做到医疗和养老双向互动、无缝对接、融合发展。

一是明确工作定位。从2017年开始,烟台市把医养结合示范市建设,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10项重点工作之一,与建设制造业名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一同部署、一同调度、一同考核,形成了浓厚的工作氛围。

二是强化组织保障。烟台市政府成立医养结合示范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3位市级领导担任副组长,21个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度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烟台市政府明确一名副市长统管医疗、养老、医保,保证各环节配合联动、整体推进。

三是整合发展政策。集中医疗、医保、养老等政策、资金,做好上下配套对接,整体规划分配。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医养结合工作的指导意见》《烟台市发展养老服务业市级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等20多个文件,形成清晰的顶层设计。

打通关键环节,创新医养结合模式

医养结合,“养”是核心,“医”是保障。烟台市结合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实际,以需求为导向,实行分类配置,体现区域特色,形成了医养结合的四种模式,即“大养老+小医疗”模式,“大医疗+小养老”模式,“医疗、养老并重”模式,“居家养老+医疗网络”模式。目前,烟台市已有44处养老机构内设了医疗机构,32家医院开设了老年病门诊,25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医康养一体化服务,112处医疗卫生机构与146处养老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支持乡镇卫生院在养老院设立护士站、医务室,或者与养老院共建共管,烟台市已建成52个医养一体化机构。

实现医养结合,必须打通两个关键环节:

一是健全养老保障制度。规范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和从事养老的医疗机构纳入医保的项目、标准、程序,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扩大医保报销范围,将偏瘫肢体综合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等9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项目。开展职工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按照专护最高每人每天200元、院护40元、家护35元的标准支付护理相关费用,2017年已完成试点,今年将在全市推开。

二是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家养老是现阶段最主要的养老形式。医疗能不能为居家养老人群服务好很关键。烟台市围绕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老年人设计了五个签约服务包,签约服务项目全部纳入医保,落实了每人每年130元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新建小区全部预留社区卫生和养老服务用房。目前,烟台市2743处医疗机构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团队2000余个,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62%。

坚持政策引领,强化支撑保障

一是提高资金补助标准。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建设,每张床位补助12900元。养老机构内设医院实行以奖代补,按每100张床位补助20万元,最高补助200万元;内设医务室每处补助10万元。

二是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免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有线电视建设费,减半缴纳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有线电视终端用户收视维护费。水、电、暖、燃气等执行居民价格,固定电话、宽带互联网费用执行家庭住宅价格。

三是优先保障土地供应。烟台市1125亩养老用地中,800亩用于建设医养结合机构。2017年,供应医养结合用地9宗、353亩。

四是强化融资支持保障。市级层面筹集养老服务产业引导基金35亿元,留成福彩公益金65%以上用于发展养老服务。目前,烟台市建成民办养老机构114处。

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养老服务和管理人员千人培训工程”,2017年免费培训管护人员700多名,烟台市养老护理员持证率达70%。烟台市全科医师达到600多名,达到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