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第五十二」牝常以静胜牡,以静為下

来源: 博寿堂中医院/bstzhongyiyuan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

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


大国者下流。此句是说,大国是天下文明的中心,天下事用,莫不交并于此汇集于此。道德经中,阐述类似道理的,还有后面章节中的这句:“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天下之牝,作为文明中心,要向天下诸国,输出道德,输出文明,输出秩序,输出标准。


天下之交也。小国是没有外交的,作为天下共主的大国,应该是各国外交秩的奠定者,和主导者。也是各国利益的交汇所在地,所以,同时还得要充当天下各国利益的仲裁者。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牝常以静胜牡,牝为雌,牡为雄。这句讲的是,有道胜无道,有德胜无德,柔弱胜刚强的道理。


道德经中,多处多次讲到上下之辨。同时,还有先后之辨,刚柔之辨,强弱之辨,荣辱之辨。这些道理,都是有无之辨在不同角度和方面的具体化。


道,无,虚,静,曲,下,后,雌,黑,朴,辱。无极,不易之易。

物,有,实,躁,直,上,先,雄,白,华,荣。有极,变易之易。


为什么雌会胜雄呢,因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凡有形者,皆可统之御之用之胜之。凡有极者,皆可致与人。唯无极者,无以致与人。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无论用道用兵,老子都主张,要恬淡为上。这里的静,就是指要恬淡为上。以静为下,虚而应之,后而先之,下而上之,蓄而王之。


所以,在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军事史上,鲜有中国主动的无端挑衅攻打周边小国的情况发生。都是周边的小国,活蹦乱跳的,中国一开始根本不理睬,实在闹的鸡犬不宁,才兴兵讨伐。这背后的文化根源,并不是简单的中国人讲仁义,不喜欢欺负人,而是骨子里的外交军事文化和思想,几千年以来,一直都是这样。它的根源,就在道德经中。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故大国以下小国,这里讲的是,外交和军事中的以静为下。抽象的讲这个道理,可能不太容易理解。如果翻开历史书一看,就会发现,那些喜欢活蹦乱跳的民族,他们的国家,多数都已经不存在了。他们的民族,甚至也销声匿迹了。这样一看,就比较直观。


则取小国,下流则多蓄,多蓄则多取。就好比,江海的海床越低,容积越大越能容,川谷之水,才能越多的流蓄进来。


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小国以下大国,如果小国有道德,懂得虚静之道,那么小国也可以取大国。这里讲的原则就是,有道胜无道,有德生无德。有道德者必虚静,知虚静者多善策。


则取大国,小国怎么取大国的,最近几十年的中美关系就是一个例子。在中美关系中,中国都下的没底线了,所以,中国所取美国的也很多。中国在几十年前,虽然块头挺大的,但是太穷。相对美国而言,那时的中国,只是经济军事外交上的小国。转眼几十年过去了,风水轮流转。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故或下以取,取这个字,愿意是指,捕捉到小动物,或者擒获到战俘,用手把它们的耳朵割下来。国与国之间,说到底全是利益,要么是你割我的耳朵,要么是我割你的耳朵。


怎么才能割别人的耳朵,而不让别人割自己的耳朵呢。老子认为,不管大国还是小国,只要以静为下,那么对方就会主动的把耳朵伸过来给你割。


或下而取,以取,讲的是方法,怎么才能取别人。而取,讲的是结果,说明,以静为下,以下取人的道理,是颠补不破的。只要这样去做,那么一定就可以取人而不为人说取。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大国只是想兼蓄其他各国,好主导并维持一个和平的天下秩序。


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小国因为国家小,在物质生产方面,缺乏完备的生产体系和产业链分工。所以,它们天然的需要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尤其是和生产体系比较完备的大国进行贸易。


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夫两者各得所欲,大国所欲,为蓄人。小国所欲,为事人。蓄人者取天下,事人者取恩惠。两者互取,各得所欲,皆得所愿,两全其美。


大者宜为下。大国不下,不足以蓄小国。大国不下反为上,则为小国所取。外交之道,通俗的来说,就是永远不要把自己的耳朵伸给别人,而要让别人心甘情愿的把他的耳朵伸过来,想怎么割就怎么割,想怎么取就怎么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