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见外伤之
骨折及脱臼
任何年龄的小孩都很容易受到外伤,最常见的外伤就是骨折和脱臼。
骨折是指骨头折断或破裂,通常由外力所致,常于跌倒或运动时发生。小儿常见的骨折或脱臼的情况多见于拉肘,如小儿跌倒时成人用力牵拉所致。虽然大部分骨折及脱臼经治疗后都会痊愈,但意外发生后父母切勿掉以轻心,除了加以安慰照顾外,还应特别小心留意小孩的颈部及背部是否有严重受伤,若有此情况而不妥善处理,可以引致脊椎神经功能的破坏,导致全身瘫痪。
骨折常见类型
骨折的特征是受伤部位无法正常活动和受伤处肿胀,疼痛随活动或触摸时增加。
骨折大致分为四类:
无创骨折:骨折处的皮肤表面完好,未有破裂。
有创骨折:伤口由皮肤表面深入骨折处或者折断的骨骼穿出皮肤表面。
青枝骨折:这种情况只常见于儿童,骨骼虽然折断,但还有一部分仍相连着。
复杂骨折:可以是有创骨折或无创骨折,同时令肌腱扯伤、破裂或神经受损。
何时就诊?
如怀疑孩子有骨折、脱臼,特别是有下列任何一项情况,请速到急诊室就诊:
•孩子不省人事
•孩子从高处落下、被汽车碰撞、在高速骑自行车时摔倒
•怀疑颈椎或脊柱受伤
•怀疑有胸腔、肺部、内脏或脑部出血
•怀疑儿童受虐待
•肢体位置异常(可能是骨折、脱臼)
就诊注意事项
家长必须先保持冷静,安慰伤者,避免过度紧张。除非现场有危险,否则应避免移动伤者,以防伤势恶化。
•小心脱去伤处的约束物,露出关节。例如是足踝扭伤而没有伴同骨折,应立即脱下鞋子,如果足部因肿胀无法脱鞋,就用剪刀剪开鞋子脱掉。
•若家长受过急救训练,在怀疑伤者有可能骨折的情况下,送院前可考虑作下列的急救处理:
1.先用双手稳定及承托受伤的部位,避免对受伤的部位做非必要的移动。
2.轻轻用手扶住受伤部位,将伤者摆成最舒适的姿势,在空隙间放软垫或相似物给予支持。
3.用软垫和绷带对受伤部位和身体上未受伤的部位绑在一起,减少活动。
4.处理开放性骨折时,在伤处敷上敷料后,才可进行包扎。
5.如前臂受伤,用木板固定和包扎后,需要用三角巾制作吊带,增加承托。
6.如上臂受伤时,用绷带将伤处固定于躯干。
7.如下肢受伤,将伤肢固定于腿旁。
8.保持身体暖和,小心休克。
9.处理骨折后,迅速送医院就诊。
小贴士
当到达医院时,请告诉医护人员发生意外的日期、时间、地点和受伤的经过。
如果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或有药物过敏,请告诉医护人员。
如有骨折可能需动手术,在没有医生指示之前,最好禁止饮食。
如果“拉肘”发生在一个较大的孩子,家长和照顾者要提高警惕,考虑孩子被虑待的可能性。
本文内容来自香港儿科医学会编制《儿童健康攻略》。
往期回顾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