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用精湛医术守护患者——记许昌市中医院心肺科主任张少华

来源: 许昌市中医院/xcszyy1

张少华简介

张少华,男,汉族,本科,学士学位,主任医师,1959年2月出生,现任许昌市中医院工会主席、内一科主任。1983年7月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系,1993年赴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专科深造,一直从事内科临床工作。在省级以上医学杂志上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20余篇,获许昌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专著一部。先后被授予许昌市劳动模范,河南省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先进个人,河南省抗击“非典”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许昌市优秀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许昌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

当年选择上医科院校,张少华是负有使命感的,因为母亲患有严重的肺心病,父亲觉得家里应该有一个医生。父亲这个看似“自私”的决定,成就了一名大医师。

1983年,张少华自河南省中医学院毕业后开始从事心内科诊疗工作。心内科是一个风险性极高、挑战性极强的专业,猝死或病情急剧恶化屡见不鲜,让人防不胜防。心脏号称人体发动机”,一刻也不能停止跳动。心内科病人的救治都是和死神赛跑,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在心内科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快速的了解病情,准确地诊断,争分夺秒的抢救,关乎病人的生与死,也是对心内科大夫严峻的考验。特别是急性心梗的超早期,是心脏病最危险的阶段,诊断和治疗都是争分夺秒,这就要求心内科专家必须具有深厚的专业素养,给病人一个准确及时的治疗方案。有的病人,刚到诊室就犯病了,如果医生反应慢一点儿,后果就不堪设想。

一名来就诊的年轻男子,还没开口讲述病情就出现了室颤,张少华迅即起身,对准男子的左胸猛击一拳,这名男子才缓上气来。张少华的精准判断和快速反应为这名男子接下来的救治赢得了良机。谈到这些危急病人,张少华就感叹心脏病的凶险和复杂。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心脏病不仅会影响其他脏器,还会诱发全身疾病。心血管专家必须具有多学科、融会贯通的医学素养。因为母亲患有肺心病,张少华格外关注呼吸病人的治疗和研究。尽管张少华潜心研究肺心病并卓有成效,还是没有彻底医治母亲的病。在他毕业5年后,老人因心衰、呼吸衰竭而离世。母亲的离去留给张少华无尽的遗憾,也给了他巨大的工作动力,让他更加痴迷于肺心病的诊疗。

1995年,张少华开始出任心肺科主任。其实,心血管和呼吸密切相关,肺心病就是由慢性支气管炎进一步发展导致阻塞性肺病,进而导致右心室肥大,最终出现呼吸、心力衰竭。目前,肺心病没有特效疗法,要想避免悲剧的发生,就应该扼住疾病的源头,张少华特别重视早期呼吸病患者的诊疗。中医出身的张少华,让中西医在他这里有了完美的融合。对支气管病的治疗,张少华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中西医辩证治疗为众多患者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一名80岁的老爷爷,同时患有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压、慢阻肺等,曾经让医生束手无策。找到张少华后,为其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今,6年过去了,这名老爷子依旧维持的很好。

类似这样的患者不胜枚举。心肺科很多都是慢性病,而且是高龄患者,治疗效果不可能立竿见影。医生能做的就是缓解病痛,延缓生命不仅需要医护人员拥要精湛的医术,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见彼苦恼,若己有之”从医几十年来,张少华见识过各种各样的病痛,但他没有麻木,而是深深体恤患者的疾苦和不易。一名优秀的医生,必须具备过硬的医疗技术,才对得起患者的信任。张少华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业务,关注心血管及呼吸内科领域的医学新动态,积极投身科研。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他研制出了行之有效的“双参饮”,结合西医扩冠、强心、利尿等治疗手段,明显提高了慢性心衰的疗效。

在日常工作中,除了救治病人,做为心内科主任,张少华事事严格要求自己,言传身教。他认为医术精湛只是一个前提,医德好更为重要。医生这个行业之所以神圣,是因为给绝望的生命带来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