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 | “健康山东2030”规划纲要:到2030年,主要健康指标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来源: 菏泽卫生计生/hezewsjs

权威发布


近期,省委、省政府印发《“健康山东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部署,深入推进健康山东建设。今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邀请省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袭燕,省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乔云萍,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辛仁东,省教育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处长孙乐为,省环保厅科技与国际合作处处长王清,解读这一《规划纲要》,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省政府新闻办主任、省政府新闻发言人魏长民主持。

《规划纲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深入推进健康山东建设

《“健康山东2030”规划纲要》是山东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面推进健康山东建设的重要行动纲领。《规划纲要》共8篇31章,包括21个主要指标(国家纲要13个指标),瞄准走在全国前列目标,体现前瞻性、针对性和可行性,力求措施更实,力求创新突破。


(一)“一二三四五”总体思路。贯彻一个方针: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立足两个全面:即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提供公平可及、全民共享,预防、保健、治理、康复全链条的健康服务。强调三项重点:一是预防为主、关口前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二是调整优化健康服务体系,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完善基层服务基础,促进健康产业发展;三是将“全民健康”作为战略主题,动员全社会参与,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坚持四项原则:坚持健康优先,融入所有政策;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改革创新;坚持公平公正,促进均衡发展;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共建共享。落实五项任务: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营造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完善健康支撑五个方面的战略任务。


到2030年,健康山东建设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产业发展繁荣,健康公平基本实现,健康领域发展更加协调,主要健康指标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基本建成健康环境、健康人群、健康社会与健康发展和谐统一的健康促进型社会。


(二)核心内容。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站在大健康、大卫生的高度,紧紧围绕健康影响因素(遗传和心理等生物学因素、自然与社会环境因素、医疗卫生服务因素、生活与行为方式因素),提出包括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营造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完善健康支撑五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1.普及健康生活。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塑造健康生活方式,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减少不安全性行为和药物滥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体医融合;保障学生健康,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加强学校卫生与健康管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优化健康服务。加强全民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强化重大疾病综合防控,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健全口岸公共卫生体系;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强化妇幼健康优质服务,加强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医疗康复服务,促进健康老龄化,大力实施健康扶贫。


3.营造健康环境。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推进建设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实施健康细胞工程;推进环境与健康工作,深入开展环境污染防治,实施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计划,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评估制度;保障食品安全,保证用药安全,改善食物与营养结构;保障饮用水安全,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强化供水安全监管;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强化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促进公共安全与伤害预防,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提高动植物疾病防控能力。


4.发展健康产业。优化多元办医格局,鼓励引导社会办医向高水平、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发展“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发展健康旅游服务,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发展健康食品产业;促进医药产业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5.完善健康支撑。从健全政策支持、深化医药体制机制改革、人力资源建设、健康科技创新、信息化服务、法治建设、医疗保障体系和国际交流等八个方面完善政策保障措施,将健康山东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做好实施监测,确保《规划纲要》落实。

《规划纲要》结合山东实际

提出我省具体政策措施

一是紧密衔接中央精神。与健康中国建设在发展方向上主动衔接,战略目标上高度一致,重点领域上衔接创新。贯彻“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战略主题,重点围绕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结合山东实际,提出我省具体政策措施。


二是充分体现山东特色。第一,与国家规划纲要相比,独立增加了保障学生健康、保障饮用水安全和实施健康细胞工程等相关内容;第二,提出体现我省特色的内容,如开展“一评二控三减四健”、“一市一品牌、一县一特色”全民健身特色品牌创建活动,打造“孝润齐鲁·安养山东”养老服务、“蓝繁”天数环境治理、“齐鲁灵秀地、品牌农产品”和“海上粮仓”健康食品等品牌。第三,突出走在前列。在国家13项指标基础上,增加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等8个指标,21个主要指标均达到或高于全国水平,主要健康指标高于浙江、江苏等地区。


三是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制约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现实问题,影响群众健康主要问题、群众最迫切健康需求,统筹卫生计生、体育健身、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公共安全、健康教育等领域政策措施,形成促进健康的合力。推动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城乡、地区、人群间基本健康服务和健康水平的差异。加强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坚持预防为主,允许具备条件的地区,分阶段逐步增加第一类疫苗种类。在医保结余比较多的地区,开展医保卡用于大众化、基础性健身消费试点。将健康素养纳入入职、入学测试、健全学校健康教育体系等。

截止2017年底,山东县级全民健身中心覆盖率已达90%以上,行政村覆盖率已达92.6%

近年来,省体育局围绕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全面落实《规划纲要》,扎实推进《山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不断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积极促进体医融合,逐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推进体育立法工作,强化“大群体”发展格局。将制定《山东省全民健身条例》作为年度重点工作,会同省人大法工委、教科文卫委、法制办等部门加快推进,于去年底由省人大颁布了《山东省全民健身条例》,将于2018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二是加大投入,加强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建设。截止2017年底,县级全民健身中心覆盖率已达90%以上,行政村覆盖率已达92.6%,其中有5个市实现了行政村全民健身设施全覆盖。扶持7005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建设健身广场,目前有90%以上的村建成健身广场。


三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和品牌赛事。组织参加第十三届全国运运动会群众项目比赛,有128名群众运动员进入最后决赛,并荣获全运会群体项目首金,取得4枚金牌、5枚银牌和8枚铜牌的较好成绩。指导各级体育部门和各类体育协会,开展全民健身系列赛事,重点举办好群众身边健身活动和赛事活动。首次举办山东省全民健身冬季运动会,试点开展12个冰雪竞赛项目。历时半年多时间,成功举办第七届山东省全民健身运动会,省市县三级共举办赛事活动4773项次,参加人数410万人次。全省各地特色品牌健身活动效果显著,特别是马拉松、自行车运动两个项目呈“井喷式”发展态势,全年举办各类赛事活动达150余次,累计参与达40多万人次。


四是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和科学健身指导工作。截至2017年底,全省17市、137个县(市、区)实现体育总会全覆盖;1724个乡镇(街道)建立乡级体育总会,占全省乡镇总数的94%;近1.7万个行政村建立村级体育总会。全省各级体育社会组织达到5500个,体育活动站、晨晚练站点达到6.2万余个。2017年全省新培训各级社会指导员1万余人,全省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超过20万人。组织开展省市县三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达标活动,健全体质监测网络,全省达标市累计达到14个,全省达标县累计达到25个。

2018年,山东将完成7005个省定贫困村和2000个脱贫任务最重的村健身广场建设

一是抓好《山东省全民健身条例》贯彻实施。加强宣传普及,申请建立省级全民健身联席会议制度,联合相关省直部门出台配套措施,促进“部门协同”工作。


二是加大“六个群众身边工程”推进力度。健全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丰富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活动,支持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赛事,加强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指导,弘扬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文化,丰富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落实体育扶贫任务,完成7005个省定贫困村和2000个脱贫任务最重的村健身广场建设。


三是加快推进“体医融合”。试点开展社区医生开具健身运动处方,推进体质监测和医疗查体数据共享等工作。

山东食品抽检合格率达96.7%

药品抽检合格率达99.4%

食品药品安全直接关系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责任非常重大。我省食品、医药产业规模均居全国首位,保安全的任务尤为繁重。去年以来,围绕《规划纲要》确定的保障食品安全和保证用药安全的任务目标,山东积极响应,迅速行动,重点从严格监管、优化服务两个方面扎实落实《规划纲要》要求,取得初步成效。


一方面,坚持严字当头,严管严打,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实施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着力打造食品安全放心省,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全省食品抽检合格率达96.7%,药品抽检合格率达99.4%。坚持以风险管理理念引领监管工作,以问题为导向,综合运用检查、抽检、办案、公开等多种手段,强化风险防控,实施精准监管、靶向治理,持续加大监管力度。一是完善风险排查、会商、交流、处置机制,定期开展多层级跨部门的会商研判。二是完善监督检查体系,推行分级分类分层监管,科学制定检查计划,加大“双随机”检查、飞行检查力度,实现了日常检查制度化、专项检查靶向化。2017年,全省共检查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92万家次。三是继续加强抽检监测,着力扩大抽检覆盖面、提高问题发现率,食品抽检千人样本量达到4.99份。四是从公众关切入手,统一组织“守护舌尖安全”“药品生产质量提升”、医疗器械“规范实施年”和“食安护佳节”等行动,持续保持打击高压态势,全年共查处食品药品违法违规案件4.38万余起。五是建立常态化公开曝光机制,每周发布抽检信息,及时公布行政审批、消费警示、日常监管、案件查处等情况,引导消费者“用脚投票”。


另一方面、坚持管服并举,正向引领,不断提升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水平。《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食安山东”品牌引领行动,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等工作,提高产品质量。山东在严格监管、严厉打击的同时,按照《规划纲要》要求,主动融入改革发展大局,积极参与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实施重大工程,不断深化“食安山东”建设、全面推进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助推产品供给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点、线、面”立体化推进“食安山东”建设。强化正向引领,打造提升山东食品安全整体形象。在点上,以企业为主体,深入推进品牌建设。以“安全”“放心”为创建核心,在全产业链条创建一批农产品品牌、食品生产加工基地、食品生产经营示范单位等,树立先进典型,培育放心品牌,提振消费信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目前,全省共创建食品生产加工示范企业466家、食品流通示范单位4633家、餐饮服务示范单位(街区)2373家。在线上,以部门为依托,全链条推进餐饮质量安全提升工程。按照省政府餐饮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要求,会同35部门从农业源头、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餐厨废弃物处置等各环节入手,部署实施九大提升任务,开展九项重点行动,补短板、强弱项,整体提升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食品安全水平。在面上,以政府为主导,全域推进食品安全市县建设。积极组织各市参与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同步开展省级创建。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威海等5市被命名为国家首批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占全国首批城市数量的三分之一。全省17市以及80%以上的县(市、区)已开展省级以上创建。力争到2020年,所有市县全部创建成为省级以上食品安全市县。


(二)深入推进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着力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最优政策、最优服务、最优环境,加快推进医药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提升供给质量。一是抓好政策落地。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等系列文件精神,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会同相关部门率先在全国起草了我省的实施意见,研究提出了一系列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奖补政策等。文件已经省政府专题会议审议,正报请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时,促成省政府与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签订协议,开展省部共建,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二是进一步简政放权。实施简政放权,优化审批流程,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削减一半以上。在实现所有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全程网办的基础上,探索“证照寄递”等方式,做到让群众“最多跑一次”或“零跑腿”。实施“创新通道”“快捷通道”和“常规通道”三通道审批,将部分审批事项由“串联”改为“并联”,进一步提高了审批协同性。三是优化服务。组织专门力量,为企业提供“一对一、面对面”技术咨询和上门服务。设立重点帮扶项目库,对10大创新药物、10大创新医疗器械、12个重点建设项目、50个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品种和6大质量提升项目实施“一对一”重点帮扶。积极支持济南药谷生物医药产业园等5大重点园区集聚发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药品流通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意见》,鼓励药品现代物流发展。四是推动任务落实。积极推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等重点改革任务落实,加快推进创新药物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已有347个品种启动一致性评价,其中上报国家审评的品种约占全国10%。已有112个项目申报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约占全国20%,居全国第二位。2017年新受理药品注册申请97件(其中新药31件),同比增长115%;获批药品批准文号80个,获批数量居全国首位。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