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歌诀】小青龙汤方歌(5)

来源: 白山市中医院/jlbsszyy

ˇˇˇˇ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
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
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

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伤寒论》


本方主治外感风寒,寒饮内停之证。风寒束表,皮毛闭塞,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故见恶寒发热、无汗、身体疼痛。素有水饮之人,一旦感受外邪,每致表寒引动内饮,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然而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养营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炙甘草兼为佐使之药,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品。药虽八味,配伍严谨,散中有收,开中有合,使风寒解,水饮去,宣降复,则诸症自平。

中药



麻黄(去节,10-15g)、 芍药(10-15g)、 细辛(3-6g)、 干姜(10-15g)、 甘草 (10-15g)、 桂枝(去皮,10-15g)、 五味子(3-6g)、 半夏(洗,10-15g)



详情

麻黄

【性味与归经】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用量用法】 2—9g。宜后下。

【注意事项】 该品发汗力较强,故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喘咳由于肾不纳气的虚喘者均应慎用。

芍药

【药性及归经】苦、酸、微寒。入肝、脾、肺三经。

【功能】补血敛阴,平肝止痛。
【用量用法】9~12g,利尿需重用。大剂可用至30~45g,但不宜长期大量服用。

细辛

【药性及归经】辛温。归经:入肺、肾经。

【功能】散风祛寒,通窍止痛,下气祛痰。

【用量用法】1~3g细辛的性味辛烈,一般多用1.5~3g;平日气血两虚的人,有时只用1g即能收效,多则1.5g便可,不宜多用。

【使用注意】本品忌藜芦同服。

干姜

【药性及归经】辛、微温。入肺、脾、胃经。

【功能】祛寒温中,回阳。
【用量用法】3~9g,稍大量可用至12~15g。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干姜对胃有刺激。

甘草

【药性及归经】甘、平。入十二经。

【功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为缓和剂调补药。
【用量用法】常用量3~6g。一般清热及调和药性可按此量。作主药用时量较大,用9~30g,大剂用至30~60g,甚至120g。

【使用注意】下列情况不宜用甘草:1、湿盛者(腹满、呕吐、肿胀等);2、在渗利、去湿、攻下的治疗中,如要药物迅速发生效力,不宜用甘草配伍。

桂枝

【药性及归经】 辛、甘,温。入心、肺、膀胱经。

【功能】助阳解表,温通经脉,温化水湿

【用量用法】常用量3~6g,用于解表的,少者2.4g至4.5g即可,一般用6g较普遍。

五味子

【药性及归经】酸、咸、温。归经:入肺、肾经。

【功能】敛肺止咳、滋肾涩精,上泻,止汗。

【用量用法】1.5~9g,用于连肺镇咳量宜少(1.5~3g),用于滋补益阴量可稍大(6~9g)。

【使用注意】(1)热性喘咳忌用五味子。下列情况慎用五味子。1、外有表邪或内有实热、痧疹初发;2、较显著的高血压和动脉硬化。(2)滋补宜熟用,治虚火宜生用。(3)入煎剂宜捣碎用,入丸剂宜蜜制,以免酸涩过甚。由过酸而引起的副作用有上腹不适、烧心感、必要时可加服重碳酸钠缓解。


半夏

【药性及归经】辛温,有毒。归经:入脾、胃经。

【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用量用法】9~12g。



本文意在分享中医文化知识,如有不当使用请及时联系删除。

E-mail:7765920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