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庆县中医医院开展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培训

来源: 鹤庆卫生计生/hqweishengjisheng

点击上方“鹤庆卫生计生”可订阅哦!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顺应改革,3月29日,县中医医院举行院内中医药适宜技术业务培训。

培训邀请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院士、广东省第二中医医院药学博土杜兰哲到现场讲授。杜博士从法律法规角度分析了西医医生如何开展中医药服务,国家对中医药的扶持政策。并结合市场需求和医院实际,为参会人员讲授穴位帖敷及穴位帖的制作、协定方及应用、膏方及制作。为医院进一步推广中医“治末病"、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打下基础。

培训会上,医院曾进修于广东省第二中医医院针灸、康复专业的针灸科主任苏永来进行了经验交流,介绍了进修学习感受和回院后开展的以正骨疗法、平衡针为代表的10余项新项目,畅谈了自身业务提高和推动医院针灸科发展的感想。

参加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乡村中医师“3十3"项目培训的高丽坤医师代表学习团队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并就回院后开展的辨证自制穴位帖的应用进行了推广,进一步推广了传统中医药特色治疗方法。

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了鹤庆县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县中医医院在全县中医药事业改革和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切实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中医药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医适宜技术具有"简、便、效、廉"的特点。自从有了人类就有医疗活动,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和繁衍,在与疾病作斗争中,在寻找食物的同时,发现并认识了治病的草药,前人把这一探索过程称为"神农尝百草"或"食药同源"。在人类生活中,古代人发明了砭石和石针等作为医疗工具。新石器时代,石器成为人类改造征服自然的有力工具,也成了治疗疾病的器械,我们祖先就利用"砭石"、"砭针"切开脓肿腔排出脓液治疗脓肿,出现了最初的"砭石疗法"。据《山海经》载:"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以为针。"《说文解字》注目:"砭,以石刺病也"。历次出土的远古文物中,均有矾石发现,此阶段也出现了采用动物的角,进行类似今日的拔罐疗法之"角法"。这些都属于最早的手术器械,可谓传统特色疗法的起源。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促进了医学的发展,传统特色疗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墓出土的古书《五十二病方》,是我国最早的临床医学文献,所记载的外治法有敷药、药浴、熏蒸、按摩、熨、砭、灸、腐蚀及多种手术。首创酒洗伤口,开外科消毒之源。《黄帝内经》的问世为外科治疗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确立了传统外治法的治疗原则,提出针、灸、砭、按摩、熨贴、敷药等外治法。

供稿:县中医医院    高海龙

编辑:辛文才    罗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