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宏伟丨老师,你是在教的咏春拳还是格斗术?

来源: 思齐俱乐部/member_siqi

 专栏作者/季宏伟

 25年以上医药行业经验,前亿腾医药培训总监,前赛诺菲全国培训经理,二级心理咨询师。


最近网上看到一则非主流新闻,一位自称咏春拳高手被一位格斗狂人击败。


自古以来中华武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此处@中医)。各路大师,宗师,传人星罗棋布。


至于中华武术的功力,看看电影和电视里的中国功夫:从李小龙到成龙,从少林寺到功夫熊猫,无不让广大爱国群众自豪傲骄。

 

可最近江湖上出了一位好像不知死活的名叫徐晓东的愣头青,这位不仅没受过高等教育,貌似连爱国主义教育也辍学了,学了散打,不去抗战神剧里去手撕日本鬼子,偏要挑战“中华武术的神威”。

 

(网络截图)


凡是网上谁自称是某某拳的传人,某某武术的宗师,他就和人家约架。

 

去年一回合把一位太极大尸打趴了,今年又用时一分钟,把自称咏春拳的传人干翻了,据说接下来要挑战少林派宗师。


其实中华武术历史悠久,起源自真实战场上的格斗,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可能受儒家和佛学影响,渐渐“放下屠刀”,从伤害对方,演变到对修身养心,强身健体的追求。练的是心身合一,动作精细,严谨,行云流水,讲的过程中的享受。

 

而自由搏击则完全不同,竞技项目强调是结果,在规定时间战胜对手,动作简单实用,招数远没有武术复杂。


当然它也有合规,比如必须带拳套,不得刺激对方下半身。定位不同,训练方法也不同。


(网络截图)


武术是以个人修炼为主,偶尔选一位比较配合的陪练(和现在很多培训的 Roleplay神似)比划一下,而格斗搏击强调是体能,速度,实战对抗,抗击打能力,心理素质,比赛经验。


用武术的训练法来达到格斗的目标,不被打的满头包才怪。


培训的理想VS现实



之所以聊了这些八卦,是因为在我看来目前培训界和中华武术多有相似之处,武术界宗派林立,因为不用PK, 所以都是“一代宗师,传人”。


而培训界,也是各种管理理论,模型,星罗棋布,各种“大师”、“大咖”、“之父”漫天飞。可现在中国医药市场更像一个格斗场,营销团队要面临着各种挑战,竞争。


对于培训,应该如何定位夹在中间公司培训部门和培训师的角色,是亟需思考的问题。


(网络截图)


就拿最基础的代表培训来说,看了代表培训的流程和课件,就知道很多公司还是在用中华武术的训练方法去教一线代表和DSM去市场格斗。


比如新员工培训,让代表“背脚本”,培训师先编好客户怎么说,然后规定代表必须怎么说。


然后培训结束,Roleplay考试。



我曾经见过最奇葩的新代表考试是规定代表抽到某个脚本后(代表要背多个脚本),必须和培训师演的一句不差地演,时限8分钟,前后误差不许超过10秒。旁观那考试场景,仿佛就看见太极推手,气功隔山打牛。


有些培训师上课时只是按照FG、PPT背诵(声情并茂已属优秀),拿公共案例分析演练,在那些案例里,自己的产品始终是有优势的,医生都是学术的,而且都是有时间,有耐心去听前几任代表已讲了多遍的产品介绍,并且对多年前的DA“很有兴趣”。由于是内训,所以课堂上讲师很威仪,学员很配合,评价很满意。


(网络截图)


有些公司的高管对培训部门的期望似乎也不是很高。


我曾经有幸和一位日企GM沟通培训部门的职能,我豪情万丈地谈了基础培训体系,领导力发展,人才培养,绩效改进。


那位仁兄带着看火星人的目光说:“培训要那么复杂干什么,不用教代表那些油腔滑调的技能,培训部只要教会代表背产品知识就行了,不管怎么样,到客户面前像唱山歌一样讲产品知识,总能起到点作用。”


在此,友情提醒抱有类似想法的培训同行:如果把学员当白痴教,那课堂上会出现的唯一白痴,就是那位站着滔滔不绝的培训师。


如何能使学术专业的情怀走向“真实战场”?



以下建议供参考:


理论力求精简,务实,系统


有些不差钱的公司培训部,一会儿GROW模型辅导,一会又是教练式辅导,过段时间又来个“情景领导”,钱没烧完再加个贝尔宾,再请个国际大神公司搞个领导力测评。弄得经理们莫衷一是。


不忽悠人是良心,不被忽悠是智慧


培训师要提升智慧,就要多看经典书,多学习。


大多管理理论50年代到60年代已成型,每个理论都有它的前提和条件。每个人员管理背后都有心理学基础,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如何按照公司实际状况和未来战略,把这些知识理论,工具整合精简,统一,不拜神,不追星。这是对每个培训人功力的考验。所谓“千招会,不如一招绝”(英文叫 Less is more)。


业务部门需要的能解决问题的方案,不是一大堆碎片的知识理论。


课堂上,启发引导式培训


让学员在自己的经验,经历中总结提高。并运用理论,工具拿自己区域业务中的实际案例,活人真事来运用分析。


所谓“反转式课堂”对培训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堂课培训师应该要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坐下来听学员讲。


实地协防


有公司对培训师的实地协防不做要求,这直接导致培训师与一线渐行渐远。培训的案例必须来自与实际市场,培训的内容才会有血有肉,才会用学员听得懂的语言演绎理论。同时培训师点评引导的功底,也是来自于平时市场上的积累。


做管理培训不和业务团队管理层沟通,不旁听销售管理会议,不知道业务团队状况,和未来发展,不能对业务和团队状况做出诊断和建议方案。那也只能用一些看似高大上的“管理大师”和时髦理论唬人了。


小结



中医和中华武术有同工之妙,效果基本停留在“感觉”层面。


曾有一位中医专家说“不能用西方的循证学方法来衡量中药的效果”


培训的也有类似的宣示“不能用绩效来衡量培训的效果”。


话说武术,中医被视为国粹,受到政府公权力的加持。而企业内部的培训呢?

员工需要培训,但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师培训?培训的效果又该如何评估?是每一个有考虑往培训方向发展的人都要深思熟虑的。


关于以上问题,笔者后续逐一展开,敬请关注。

思齐俱乐部——医药经理人自己的俱乐部

市场、销售、医学、SFE、培训......

更多阅读:

定制化培训如何开展?

季宏伟丨未来药企的培训,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