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伟被任命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深化医改,组织制定国家基药制度,依然是卫健委的重要职责,马晓伟也成为第一任主任。
▍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
公开资料显示,马晓伟1982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此后一直在卫生系统工作,迄今已有36年。从2001年开始担任卫计委副主任,也是排名第二的副主任,负责规划与信息、基层卫生、妇幼卫生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
纵观马晓伟的经历,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没有离开过医疗系统,可谓是医疗专业人士。他不但在医疗主管机构工作多年,还曾在医院工作过,先后任医院的副研究员、副院长、院长、党委书记等职务,对医院的运营管理及医务人员的境况都有相当的了解。
18年的国家医卫部门管理经验,马晓伟对医改有着深层次的认识。
▍强调分级诊疗,事关医改成败
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马晓伟曾经在医卫界政协委员的联组会议上表示:实现分级诊疗关键是首诊,“老百姓去不去,关键看人,不是钱的事,更不是行政命令能解决的,难就难在这。” 2016年4月,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谈到,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从根本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基础性制度设计,事关医改成败。
2017年3月,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谈到,要将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支持县级医院(含中医院)业务用房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到202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达标率达到95%以上,打造30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
▍全面实施临床路径
同时谈到,“十三五”期间要全面实施临床路径,加强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管理;以抗菌药物为重点推进合理用药,加强处方监管,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
▍重视儿科药审评、生产
2016年4月,接受新华社关于“儿科医生短缺”采访时谈到,要采取加强儿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等措施。并表示,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对药品剂型、剂量、方便性的要求更高。
将会同食药、工信等部门采取加快建立申报审评专门通道、招标定点生产、鼓励优先生产、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指导合理用药等措施,保障儿童用药。
▲马晓伟 图片来源:卫计委官网
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牵头《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工作职责,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保留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日常工作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承担。民政部代管的中国老龄协会改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代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管理。不再保留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不再设立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3月13日,马晓伟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对医疗卫生、生育等挑战,我国将做出哪些政策部署、“十三五”期间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将呈现怎样的图景等问题做出了回复。
2020年实现30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
问:目前我国在持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如何真正让基层诊疗“接得住”,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答:首先要加强基层医疗能力。
一方面要加强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相关专业,传染病、精神疾病及急诊急救、重症医学、血液透析、妇产科、儿科、中医等临床专科建设,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将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另一方面,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诊治、康复服务能力。特别要进一步拓展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功能,提升急诊抢救、二级以下常规手术、正常分娩、高危孕产妇筛查、儿科等医疗服务能力。
同时,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十三五”期间,将以贫困地区为重点,支持县级医院(含中医院)业务用房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到202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达标率达到95%以上,打造30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
满足多元化就医需求 医疗质量安全水平再提升
问:面对日益多元化的就医需求,我国医疗质量安全水平如何进一步提升?
答:“十三五”期间我们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水平:
①规范诊疗行为,全面实施临床路径,加强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实施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以抗菌药物为重点推进合理用药,加强处方监管,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
②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健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逐步完善国家、省级、地市级医疗质量控制网络。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以及医疗质量控制动态监测和反馈机制,健全医疗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水平持续提升。持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充分发挥护理在提升医疗质量中的积极作用。
③加强医师执业管理,健全医师定期考核制度。
完善医疗机构登记和医师注册制度,采用电子证照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医疗执业活动动态、全过程管理。
今后5年将新增产床8.9万张 “一床难求”将缓解
问:全面两孩政策落地已一年,我国生育需求不断释放。“十三五”期间将采取哪些措施缓解“一床难求”?
答:为了满足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对妇产科资源的新增需求,“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全面改善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
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在孕产保健、出生缺陷防治、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计划生育方面技术与服务能力。支持省、地市、县三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全面改善妇幼健康服务条件,新增产床8.9万张。
②完善生育政策服务人才保障。
加大妇幼健康领域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广泛开展产科、儿科医务人员岗位培训和转岗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力争增加产科医生和助产士14万名。
③提高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
加强妇产科诊疗能力建设。向孕产妇提供生育全过程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进一步提高孕产妇、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加强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
今后5年,我国人口结构将迎来进一步调整。相关部门将继续发力做好卫生计生工作。在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的同时,要合理配置儿童照料、学前和中小学教育、社会保障等资源,满足新增公共服务需求。
同时,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由控制人口数量为主向调控总量、提升素质和优化结构并举转变,由管理为主向更加注重服务家庭转变,更加注重宣传倡导、服务关怀、政策引导和依法行政。
坚持男女平等,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行为,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医改缺钱又缺人,医疗服务价格需调整
马晓伟在一次“公立医院在医改中的地位与作用”院长论坛上曾表示,卫生系统改革,近期看缺钱,远期看缺人。现在看来,是又缺钱又缺人。并提出,要通过改革解决公立医院体制和机制的问题,最基本的是中国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偿政策始终不足,还要建立现代医院制度。
马晓伟认为,医疗服务价格必须调整。因为医疗服务价格存在药物检查费高、劳务费过低现象,必须承认现状,逐年增加,严格管理,严格核算,确保医务人员收入不下降,确保医院发展不受影响。同时还要控制费用的增长。
医保支付方式亟待改革,支持单病种现价
“调整支付方式,目前项目收费,医务人员主观随意性较大,一定程度上造成过度医疗,今后要转变为总额预付和单病种限价。”对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马晓伟态度鲜明。
“医改看病难看病贵的解决,核心是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很重要一项是解决技术引领的问题,今后大手术逐渐要走向微创,一些手术可以挪到门诊去做,因此社区医院是我国医改未来发展方向。”
医疗产业则是服务业中最具潜力
马晓伟认为,从宏观视角度来看,服务业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而医疗产业则是服务业中最具潜力的一项内容。它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还有助于创造就业、扩大内需、推进城市化进程。
他表示,无论是医学科学教育、医药卫生事业还是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既需要政府主导,加强政府在自主规划、引导、监管方面的责任,又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事关医改成败
2016年4月,马晓伟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从根本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基础性制度设计,事关医改成败。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了长足发展,但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协调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城市三级医院服务量增长明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不强、利用率不高。
▍马晓伟履历(据公开资料)
马晓伟,男,汉族,1959年12月出生,山西省五台县人,1977年8月参加工作,198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8年4月至1982年12月
在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学习,毕业后历任卫生部科学教育司干部、办公厅秘书,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研究员、研究员、副院长、院长、党委书记,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辽宁省卫生厅厅长、党组书记等职务。
2001年10月
任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2013年4月
任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2015年5月
任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新一任会长。曾多次荣获国家和省级奖励。
2015年12月
当选中华医学会新一任会长。
2018-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本文据新华社等媒体综合整理)
对于这位有医疗背景的新主任,让我们共同期待未来几年的医改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