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不解风情,不知吹歪了多少脸颊

来源: 江苏新中保医学研究院/zhenjiupx

春季乍暖还寒,此时也是人体血液和激素的旺盛时期,加上昼夜的温差大,特别容易导致机体失衡。许多人开窗通风、江边散步……


然后,就变成了这样。。。



临床上经常可以碰到这样的病人,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口眼歪斜,讲迷信的人认为是被“鬼风”吹上所致,往往讳疾忌医。这究竟是肿么了?


其实,他们是患上了面瘫,

冬春季节是面瘫高发季节,

如不及时治疗将非常影响外貌和心情。

【医学上称为周围性面瘫】

面瘫的症状?

1、多数病人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

2、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

3、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

4、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

5、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

6、由于泪点随下睑内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面瘫的缘由?

中医认为:人体过度疲劳,脉络空虚,风寒邪气侵袭面部,阻滞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意思就是说,当人们休息不好或太疲劳,导致机体正气不足,免疫功能低下时,若再加上面部、耳后受风寒之邪侵袭,就特别容易诱发面瘫。

在最美的春天里

我们果断对面瘫说——

如何拯救你,我的“面瘫”?

1、防寒保暖避免面瘫发生


古人云“春捂秋冻”,就是在提醒您,要注意防寒保暖。



风邪是导致面瘫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所以想要预防面瘫的发生,就不要图一时之快,吹风时不可直吹、久吹,特别要注意的是在乘车、江边散步、洗浴后、饮酒后不能让风直吹头面部,尤其是年老体弱、病后以及患有高血压、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人,更应该多加注意。



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踏青、爬山或是做做户外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可是要记得带条薄围巾,穿件有领子的风衣,当风大时可以遮遮头和脸。


2.合理膳食防面瘫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所以在春天时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时令蔬果,例如菠菜、韭菜、春笋、苦瓜、西红柿、草莓、樱桃、苹果等。另外还要多食用一些粗粮、米面、豆类食物,以保持机体足够的能量供给,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宜少吃油腻滞胃、不易消化、辛辣刺激等食物。



3.注意休息增强抵抗力


当今社会,面瘫已经不是只有老年人才会患的疾病了。工作压力过大、生活不规律、睡眠不充足,这些都是导致年轻人发生面瘫的原因。



在此提醒广大青年朋友,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生活,同时多锻炼身体,达到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面瘫发生的目的。

 

中医学从《黄帝内经》开始就把养生防病作为主导思想,就是所谓的“治未病”其实想要预防面瘫的发生并不难,主要是与日常的生活习惯有关。若不想让自己患上这种疾病,那就一定要注意改善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了。

一不小心中招了咋办?

综合疗法摆脱面瘫烦恼


面瘫是一种病情较轻的疾病,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并到正规医院就诊,90%的患者多则一月,少则一周左右就能治愈。

面瘫临床治疗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法有:

1、中医针灸:中医针灸对面瘫治疗效果肯定,针灸可疏风散寒,调节面部经络气血,同时还可配合梅花针、穴位注射、闪罐、热敷等多种方法治疗。

2、理疗:茎乳孔附近红外线照射,或超短波透热疗法。

3、自我面部按摩:患者可自己对着镜子用手按摩瘫痪的面肌,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可减轻健侧对瘫痪肌的过度牵引。若能根据面部瘫痪点进行穴位按摩会有更明显的效果。

4、中药内服:中医可根据风寒、风热、气虚血瘀等辨证治疗。也可用中药外敷治疗。

5、现代医学治疗:发病以后,短期内可运用抗病毒治疗或者运用激素冲击治疗。其他如扩张血管及营养神经药物如尼莫地平、甲钴胺等也可酌情用之。

面瘫后注意事项


1、护眼:减少用眼,外出时戴墨镜保护,同时滴一些有润滑、消炎、营养作用的眼药水,睡觉时可戴眼罩或盖纱块保护。


2、心理调节:树立信心,避免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使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及护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3、热敷祛风:可用温湿毛巾热敷面部,每日2~3次;只要患侧面肌能运动就可自行对镜子做皱额、闭眼、吹口哨、示齿等动作,每个动作做2个八拍或4个八拍,每天2~3次,这对于防止麻痹肌肉的萎缩及促进康复非常重要。


4、避寒:不能用冷水洗脸,避免直接吹风,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保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长期开展中医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包括针灸推拿、拔罐刮痧、艾灸刺络、正骨整脊、中医体质减肥、小儿推拿、催乳师(产后康复)、新九针(针灸提升)、中医外治膏药制作班~

提供试听/实用干货/中医课程

长按识别 关注我们!

联系电话/微信:13584019959(汪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