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手足口病不可怕,看了这些打败它

来源: 汉阴县人民医院/hyxyy0915

     明媚的春光里,汉阴的油菜花开遍乡野,房前屋后花海环绕,田间地头美不胜收。

     可正是这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的时节同时也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手足口病是常见的一种传染病,给宝宝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甚至可能会出现致命的伤害,为了宝宝的健康,我们一定要做好预防。

1.     什么是手足口病?得病后有什么表现?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易引起暴发或流行。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重症病例以EV 71感染最为常见。 一般全年均有发生,4━9月为高发期。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 ,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2.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3.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4.手足口病患者都有什么症状?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伴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但EV 71感染早期仅有发热及肛门周围皮肤小红疹表现。少数患儿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引发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脑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5.手足口病能治好吗?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 

6.一般家庭怎么预防?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7.如果家里有孩子感染要特别注意什么? 

       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8.幼儿园、托儿所如何预防这种病?   

      托幼机构等儿童集体生活、学习的场所,要做好晨间体检,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要立即要求家长带小孩去医院就诊,同时报告相关部门。患儿应在家中休息,不宜继续上学。 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后,要立即对玩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食堂、卫生间、教室等的消毒处理。保持教室和寝室等活动场所通风换气。发现保育员、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的,应立即暂停工作。

9.小学如何预防这种病?   

      学校要做好每日晨间休检。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要立即要求家长带去医院就诊,同时报告相关部门。患病学生不应继续上学,要在家中休息。学校老师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学生后,要立即对被褥、桌椅、体育器材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教室、寝室、食堂、厕所等消毒处理。保持教室和寝室等活动场所通风换气。发现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的,应立即暂停工作,及时就诊。 

编审:徐  苗

 编辑:谢宁宁

 供稿:李国琼

图片:汉阴摄影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