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新闻|我国首部《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发布 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治疗提高心梗救治率

来源: 广东省中医院/GDHTCM

4月7日,2018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年会和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中西医结合论坛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越秀华堂召开。论坛的一大亮点是发布了我国首部《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该指南由陈可冀院士、葛均波院士和广东省中医院张敏州教授牵头,联合国内众多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标准化及方法学领域专家共同制订,指南的制订引进了国际临床实践指南编写思路和方法,整合和吸纳了国内外中医药临床研究成果的经验。该指南的颁布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在行业内产生重大影响,有力促进我国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治疗水平的提高。

本次论坛由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全国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联盟等全国行业和学会组织主办,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和广东省中医院承办。陈可冀、张伯礼、吴以岭、陈香美和葛均波院士担任名誉主席,广东省中医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张敏州教授担任主席。中国工程院吴以岭院士、张运院士,中国科学院葛均波院士,广东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王省良,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会长、广东省中医院名誉院长吕玉波等专家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邹旭主持论坛开幕式及指南发布仪式。

论坛主席张敏州教授表示,心肌梗死正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号称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如何提高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标准化和规范化的问题一直是世界的研究热点。中西医结合论坛已经举办六届,论坛致力于宣传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标准化建设工作,从《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的发布到全国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联盟的成立,再到《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的发布,实现了从心肌梗死“专家共识”到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的“临床指南的跨越”,必将有力促进我国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标准化建设,提高心肌梗死中医药临床诊疗水平,从而规范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的方案,在我国中医药循证事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式事件。

吴以岭院士、张运院士、葛均波院士、徐庆锋局长、王省良校长和吕玉波会长均在开幕式做了重要发言,给予中西医结合论坛及《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充分的肯定。国医大师陈可冀院士和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发来题词祝贺指南的发布。陈可冀院士题词“明月松间照,贺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发布”。张伯礼院士题词“祝贺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中西医结合论坛成功召开,并《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发布,发挥中西医结合在重大疾病防治中特色优势,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中西医结合论坛一直致力于引领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肌梗死的潮流,作为本次论坛的承办方广东省中医院也在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的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广东省中医院从全国113家申报单位中脱颖而出,通过了2018年第一批中国胸痛中心(标准版)的认证,标志着广东省中医急性心肌梗死等胸痛疾病综合诊疗水平已经与国家标准胸痛诊疗技术接轨。广东省中医院作为全国中医系统最早开展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最早开通24小时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绿色通道的单位,医院胸痛中心还实现了院内、院外无缝衔接的急性胸痛救治模式,院前对患者进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远程诊断,将诊断及治疗策略选择阵线前移;在院前配置便携式12导联心电图,能够在医疗接触10分钟内完成心电图诊断,实现了绕行急诊和冠心病监护病房直达导管室的“双绕行”。医院近三个月D2B时间(患者被送进医院到医生开通患者冠脉堵塞血管球囊的时间)为45.8分钟(国际标准为小于90分钟)。

广东省中医院胸痛中心创新救治模式,创立了“救心”“治心”“养心”三位一体的治疗模式。临床中发现,有一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梗后出现气促心衰、劳动力下降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胸痛中心注重发挥中医药在心梗中治疗的作用,结合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心脾相关”及陈可冀院士“血瘀证”理论在心肌梗死中的发病机制理论,研发出了院内制剂“通冠胶囊”。通过20年的临床运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医院胸痛中心还注重运动康复在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运用,改良的“坐式——立式八段锦续贯养生操”早期参与辅助心梗患者的康复,尽过多年的努力,中西医结合治疗心梗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在5-7天,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同时,重视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管理及宣教,开展了冠心病心肌梗死慢病管理门诊,开展了冠心病公益学校《塑心学堂》,全方位为心肌梗死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让他们恢复健康人生。

 

供稿:曾锐祥  毛帅

编辑:宋莉萍


广东省中医院开通“患者满意度调查小程序”,欢迎您对我们的服务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