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销2.5万!开店7万家,利润比肩阿里,这家小店不一般!

来源: 21世纪药店/cn21ydb

在互联网无情冲击实体店的今天,44年历史的7-Eleven却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


2016年,拥有3.6万名员工的阿里巴巴创造利润427亿人民币,人均创造利润117万人民币。而拥有8000名员工的7-Eleven同年人均创造利润为116万人民币,堪与阿里巴巴比肩。


到目前为止,7-Eleven在世界开了7万多家门店,有的店铺日均销售2.5万!成为世界上门店最多的零售实体。


而且,7-Eleven基本没有自己的直营商店,没有自己的工厂,甚至没有自己的配送中心!


促销是场心理战


作为7&I集团的掌舵人、日本7-Eleven的创始人,铃木切入零售业的角度很独特:心理学。


用铃木自己的话说:“消费是场心理战”。


试举两个经典案例。


案例1:为什么返还5%消费税的活动,比降价10%更给力?


1989年,铃木向董事会提议,在伊藤洋华堂开展返还5%消费税的促销活动。当时所有人都觉得这个提议非常可笑,因为当时日本经济低迷,市场上降价10%的商品根本无人问津。


而铃木认为,当时的顾客主要对消费税上涨有怨言,如果以返消费税入手,返还消费税带来的效果一定比直接降价更给力。


事实证明铃木是对的,活动推出后,顾客反响热烈,营业额同比增长75%,一周后公司决定把活动推至全国。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有时候,抓住用户痛点,找准用户诉求,才是最好的营销。


案例2:为什么7-Eleven的饭团价格高出同行一倍还是供不应求?


当时,日本因为通货紧缩,很多公司为了争抢顾客,都推出了了100日元的低价饭团, 7-Eleven的产品研发负责人也建议公司这样做。


但铃木认为:相比价格,产品是否具有新的价值才是决定购买的关键。最后,售价200元的7-Eleven饭团上市了,在创新口味的同时,配合精致的包装,拿在手里让人爱不释手,吃在口里让人爱不释口,这种高价面团一面世,马上供不应求。


这个案例说明,有时候,你以为的用户需求从一开始就是错的!少些从众心理,多顺从自己的内心,才能找到真正的市场需求。


7-Eleven的经营之道


日本的7-Eleven从一开始就确立了服务用户的宗旨:用户需求在哪里,产品和服务就在哪里。


回顾一下7-Eleven为了满足用户体验而一路摸索的历史,你没有理由不对它肃然起敬。


其实一开始,7-Eleven和那些提供一些简单生活用品的便利店别无二致。但是7-Eleven的可贵之处是用心留意日本人的生活习惯,由此不断创造性地推出特色饭团、三明治、关东煮等广受市场欢迎的产品:


因为考虑到上班族带便当无处可热的痛点,7-Eleven成为首家提供微波炉的便利店。

因为发现很多写字楼有外卖需求,7-Eleven开始支持送外卖业务。


后来,7-Eleven的服务范围扩展到包括购买电影票、交水费、取款、送快递、交保险、复印、证件照、优衣库线上订单自提在内的50多种服务形态。


像这样用户导向的便利店,凭什么会不成功?


7-Eleven启示录


多年以来,7-Eleven的品质一直没变,但是铃木的互联网思维一直在变。


铃木说,他一直谨记着“企业也会有呈现老态的一天”。


他应付老态的方法是:统计学。因为对数据天然敏感,铃木创造出著名的7-Eleven数据驱动的单品管理模式和基于数据分析的 “假设-执行-验证”的工作模式。


这也是7-Eleven保持高效运作,获得高利润的主要原因。


7-Eleven还是日本首家引入POS机的公司,POS系统的引入,也让7-Eleven在整体把控产品动态,平衡收支情况等方面做得比同行好得多。


所以,7-Eleven的成功,首先是他有一个心态不老的带路人,其次是它有内心的坚持:坚持以顾客为中心,坚持在方便别人的同时方便自己。


反观我们现在的一些企业,却在很多地方走入了死胡同。


其一,这世上真的没有那么多风口产业。


很多创业公司热衷于走捷径、等风来,实体店不行了怪电商,电商不好做了等微商,老是幻想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获得爆发式的增长。而7-Eleven长期以来只专注于做一件事,却做成了世界上开店最多的零售商。


其二,炒作概念不如打磨品质。


如今,很多公司把很多精力花在营销上,有时还会借着一些概念炒作,但是这只会形成短期效应,而不能从根本上让产品深入人心。7-Eleven虽然极少在营销上下工夫,却因为长期打磨产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其三,千万不要把数据当成工具。


现在的一些互联网公司,手中动辄握有亿万级用户数据,但对他们而言,数据化只是工具,而对7-Eleven而言,数据化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正处于一个物质相对过剩的年代,如果不对消费者进行必要的“诱导”消费,自己很有可能被这个时代遗忘。但标新立异或许能带来短期利益,却不是企业的长久之道。


而铃木敏文却用了44年,将他的实体小店从一家开到7万家,并且告诉你:只要用心经营,实体经济永远不老,也从未曾凋零!


来源:电商报


往期精彩回顾

观察 | 广东药店市场大变天?

风向 | 与零差率同步!浙江药店怎么办?

行业 |单体店活得没想像中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