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天气回暖了可还是怕冷;吃点儿凉的瓜果就拉肚子;即使是夏天也不敢吹空调、开电扇……
有以上症状的人,是中医理论中很常见的体质类型——“阳虚体质”,其症状首先表现为一个字:冷。
阳虚,就是体内的阳气不够了,阳虚体质的人经常感到手脚发凉,上腹部、背部或腰膝怕冷,一吃凉的东西就腹泻。
此外,阳虚体质还常表现为形体肥胖、畏寒怕冷、毛发易落、大便多溏、小便清长、精神萎靡,性格多沉静内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阳痿、惊悸等病证。
一个人阳虚,一是因为父母遗传的先天元气、真阳不够,即先天禀赋不足,比如父母晚年得子或母体妊娠调养失当等;
二是因为后天失调,如饮食不当、劳倦内伤、房事不节、穿衣不避风寒等,使寒气侵体或阳气内伤,导致阳虚。
按理说,阳虚体质应该多见于老年人,但是很多中青年人也容易出现阳虚体质,这与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快节奏生活是分不开的,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冰镇食品冻伤了阳气
很多年轻人爱吃冰镇食物,冰淇淋、冰镇饮料纷纷往肚子里装,直接降低了胃的温度。
这不是身体内自然的调节,是从外强行灌输的,会直接攻击位于中焦的脾阳。
常吃反季食物造成阳气耗损
如今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各种新鲜的果蔬,但这未必是十全十美的好事。
比如,西瓜性寒凉,本是夏季成熟,是解暑的佳品,如果大冬天从冰箱里抱出一个西瓜来吃,相当于往热水里浇一瓢冷水,会慢慢损伤阳气。
熬夜消耗阳气
很多中青年人经常熬夜,慢慢消耗了阳气。夜晚是阳气收敛和休息的时候,人也一样,如果不好好休息,阳气就会透支。
多运动
改善阳虚体质,可在春、夏、秋季的早晨慢跑20~30分钟,微微出汗最好。
中医讲“静则寒生,动则阳生”,适当运动会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增强食欲,帮助脾胃运行顺畅,从而为人体提供足够的能量。
加件衣服
中医有一句话叫“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阳虚体质的人要永远比别人多穿一件衣服。
人家穿半袖,你就穿长衣,人家穿单裤,你穿秋裤,多加一层。
多吃温性食物
平时多吃些温性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鸡肉、韭菜、核桃、板栗等,可以补阳。
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食材和烹饪方式,1周不超过3次,核桃、板栗1天三五个即可,但是要坚持吃。
艾灸可温五脏六腑
中医理论认为,针之不能,就要用药;药之不得,就开始用灸,因为灸的穿透力很强,它能通达脏腑。
但是,艾灸很不方便,没条件的人可以尝试用电暖宝,在中午阳气最旺的时候,放在关元穴,补阳效果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