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芥:遥知不是草,为有暗香来!

来源: 北京同仁堂银川药店/bjtrtyc

古典中医

春三月,东风起,百草竞长,在中国的大部分山野,我们都可以看见一种本草,柔软轻盈、随风摇曳,但却不肯向任何风低头——它就是荆芥



荆芥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杆子细长且硬,作为野菜食用时,主要吃其叶片。荆芥有一种奇特的清香,像薄荷草,也有点像紫苏,因此又有“假苏”之名。


李时珍有记载“假苏一名荆芥,叶似落藜而细,蜀中生啖之……曰苏、曰姜、曰芥,皆因气味辛香如苏、如姜、如芥也。”可见,假苏、姜芥、荆芥这三种名字由来就是据其不同的辛香之气味而定。



荆芥花开


春夏时节,山野的田间地头荆芥遍布,东摇西晃绿成一片,“遥知不是草,为有暗香来”。待进了菜场,长梗细叶,草绳一扎,稍不留心便易错过。



关于荆芥的食用记载,早在北宋时期便有所记录。当时,北宋年间的古都开封堪称是中原的物质文化交流中心。每年都是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所谓民以食为天,而以荆芥为特色的小吃在当时就十分流行。大盘的凉拌荆芥又唯有京城开封才能吃到,因此,荆芥又被冠以“京芥”之名。



 荆芥不仅可入菜,也可作为中药。“荆防入药本相须,更喜辛香作野蔬。鱼蟹河豚妨食物,举乡古拜隐方书。皮膜里外风皆去,头首高癫热可除。一捻千金真不易,管教疮疥净无余。”这便是清朝赵瑾叔写的《本草诗·荆芥》,讲的就是荆芥的药用价值。


据传古时有一产妇,因产后体弱,吹风后全身麻痹以致中风,继而引起昏睡,一筹莫展之时,有高人取荆芥令其服之,顷刻全身出汗、神清目明、通体舒畅,大家才知道荆芥对于产后中风症有奇效。



作为一种双叶对生的植物,荆芥有由阴出阳、出阴阳之表里的物性,因此可以把里面的风往外透,具有解表透风祛湿之功效。


《神农本草经》谓荆芥: “主寒热,鼠瘘,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

《本草纲目》载荆芥: “入足厥阴经气分,其功长于祛风邪,散瘀血,破结气,消疮毒。盖厥阴乃风木也,主血而相火寄之。故风病、血病、疮病为要药。”


荆芥穗,芳香气烈、质轻,效用较荆芥更强。


 感冒风寒 

当我们感冒受风寒了,就可以直接取一点荆芥煮水喝,有解表祛湿的作用。




 身痒 

在野外呆久了,身体很痒,多是因为动则生风之故,用荆芥煮水洗澡或者涂抹患处,就可以把风邪疏泄出去。



 产后中风 

产后容易受风邪的侵袭,还有就是吃寒凉的东西也容易受邪,这个时候就可以喝一点荆芥泡的茶来养生。




 女科病 

清代名家傅青主调理女子之病时,就很擅于用荆芥。《傅青主女科》一著中,凡妇人经、带、胎、产之患,均适其证、择其要而加入荆芥。全书155方中,用荆芥者23方,约占六分之一强。剂量轻重有分,用法生炒不一。



如“白带”条下之完带汤,是治疗妇人白带的著名方剂。方中以荆芥穗炒黑五分,助柴胡六分,以荆芥助柴胡开提肝木,以达到肝脾协调的功效。


“经水过多”条下之加减四物汤,“正产气虚血晕”条下之补气解晕汤、“产后气喘”条下之救脱活母汤等,均在补气益血剂中加入黑芥穗2~3钱引血归经。“荆芥通经络,则血有归还之乐”,实是先生的经验之谈。



 荆防散 

荆芥和防风打粉做成散剂,可以治疗四季的风邪感冒、皮肤瘙痒、荨麻疹等病,特别是荨麻疹,这是身体的风症,一会这里痒,一会哪里痒,荆芥可以把风疏泄出去,而防风可以起一个身体屏障的作用。



防风


 解鱼蟹毒 

荆芥有“假苏”之名,在很多地方功似紫苏,能化水的泥土之性,散寒,尤能解鱼蟹毒。



荆芥作为野菜,吃起来口感也是很不错的,味道鲜美,生熟食均可,尤其以凉拌为佳。最后给大家介绍三种荆芥的食用方法。


 荆芥紫苏茶 

荆芥10克,紫苏叶9克,文火小煮两三分钟,加入适量红糖,可散寒解表,帮助消化。



 荆芥粥 

大米100克,荆芥100克,先煮粥,粥将成时,加入切好的荆芥,即可。可发汗解表,清利咽喉,退热除烦。



 荆芥洋葱 (俗称老虎菜):

荆芥嫩叶、青椒、洋葱,盐、醋、香油。将这几样东西按个人口味凉拌,是春夏不可多得的美食,可疏风解表,温经散寒,促进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