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八类药物最伤肝,当肝受损害后教你如何有效治疗!

来源: 北京同仁堂银川药店/bjtrtyc

药师百宝箱

药物性肝损伤主要发生在服药后4~8周,其次为<4周。患者可感知的症状为全身乏力、厌食、厌油、恶心、尿黄、目黄、皮肤黄染、肝区疼痛等。导致肝损伤的前5类药物依次为中药、抗结核药、抗微生物药物、解热镇痛药和抗肿瘤药。


下面八类药物是临床常用、可引起肝损伤、易被患者忽视的药物。


引起肝损伤的八类药


1、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所引起的肝损伤,以胆汁淤积性肝损伤为主。其中,临床报道较多的品种主要有:对乙酰氨基酚、舒林酸、双氯芬酸、尼美舒利等。小剂量阿司匹林的主要用药风险是胃肠道出血,很少引起肝损伤。


正常剂量下,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不良反应罕见。但由于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若超剂量(>2g/日)服用可引起急性肝衰竭。过量的早期症状是恶心、呕吐、嗜睡或出汗。需提醒的是,肝区疼痛在24小时内并不明显。


2、磺酰脲类降糖药


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可引起胆汁淤积性黄疸以及急性肝炎样反应。需特别警惕的是,中成药消渴丸中含有格列本脲。格列本脲有引起肉芽肿性性肝炎的报道,而且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3、青霉素类抗生素


青霉素类抗生素中的氟氯西林、苯唑西林、氨苄西林能引起可逆性肝炎和胆汁淤积性黄疸,但发生率很低。长期(>14天)服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可引起严重肝损伤,可能与克拉维酸有关,有肝功能异常病史者不宜使用。


4、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均具一定的肝毒性。红霉素的酯化物更易引起胆汁淤积型肝炎,发生率可高达40%,特别是依托红霉素,可能与酯化物的超敏反应有关。阿奇霉素的肝毒性较小,但肝肾功能异常者仍需慎用。


5、四环素类抗生素


常用的四环素类抗生素是米诺环素、多西环素、替加环素等。四环素类可引起致命的伴有胰腺炎的肝毒性。替加环素需静脉给药,已有引起胰腺炎,包括死亡的报告;米诺环素和多西环素口服可用于治疗痤疮,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6、口服抗真菌类药物


口服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需连续服用3个月;口服特比萘芬治疗指甲真菌感染的疗程为6周,治疗趾甲真菌感染的疗程为12周。两种药物均可引起致命性的急性肝衰竭,建议用药期间监测肝功能,若出现全身乏力、肝区疼痛等肝炎症状时立即停药,并就诊。


7、他汀类降脂药


他汀类有剂量依赖性的肝毒性,国内说明书要求定期监测肝功能。他汀类被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降脂药物,而且很少引起严重的肝损伤。因此,当服用某种他汀引起转氨酶升高时,可以采取减少剂量、隔日用药或更换为其它他汀药物的方法继续进行降脂治疗。


8、中成药


何首乌、青黛、千里光、款冬、苍耳子、川楝子、北豆根等具有比较明确的肝毒性。


药物性肝损伤后,如何做?


1、立即停药


一旦确诊或怀疑是药物导致的肝损害,应立即停用与肝损害相关的药物。一般情况下,停药后多数肝损害可以迅速得到缓解,但部分患者需在停药后几周或几个月才能恢复。


2、清除胃肠残留物


对急性中毒的患者,可以通过洗胃、导泻、活性炭吸附等措施清除胃肠残留的药物,也可通过渗透性利尿、血液透析等方法促进排泄,减轻中毒症状。


3、应用解毒剂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是体内代谢清除亲电子物质及自由基最关键的成分。及早补充外源性N-乙酰半胱氨酸或谷胱甘肽,以促进体内GSH的合成或提供外源性GSH,可阻断或减轻药物引起的肝损害。同时,补充外源性谷胱甘肽,可防止细胞内谷胱甘肽的耗竭,从而保护肝细胞,减轻肝毒性。此外,还可加用大量的维生素C,以辅助谷胱甘肽的解毒作用。


4、保肝治疗


轻度与中度的肝损害常规使用维生素、降酶保肝药即可;严重的肝损害,要选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多烯磷脂酰胆碱、甘草酸类、熊去氧胆酸等药物以尽快促进受损肝细胞的恢复。


5、肝衰竭的治疗


内科支持治疗、必要时可考虑人工肝支持疗法。对病情严重,进展较快者,肝移植可能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 


对于药物性肝损害应遵循“预防为先”的原则。当发现肝功能指标异常时肝细胞往往已受到严重损伤,因此,应当注意预防药物性肝损害。


在平常给患者推药要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既往有无药物不良事件发生,尽量选择低毒性药物,对可能造成肝损伤的药物尽可能降低剂量。同时,减少合并用药,警惕因药物相互作用加重肝脏负担。


来源:店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