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那么,到底是谁打扰了你的美食?
以量取胜——细菌
细菌以快速的增殖及分泌毒素著称。常见的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细菌包括:
副溶血性弧菌——常见于各种鱼、贝类海产品、腌制品;
沙门氏菌——常见于受污染的肉类、禽类、蛋类;
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于受污染的乳及乳制品、熟肉制品、禽肉;
蜡样芽孢杆菌——常见于隔夜剩饭、菜;
变形杆菌——常见于受污染的冷荤菜。
预防措施:食物烧熟煮透,生熟分开,防止污染,防止变质,剩菜剩饭加热后食用。
七十二变——病毒
病毒虽小,却能多番变异。常见的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病毒包括:
甲型肝炎病毒——常见于受污染的蚶类,如毛蚶;
诺如病毒——常见于受污染的水源以及各种海产品,如贝类;
轮状病毒——常见于受污染的各类水产品、沙拉、水果。
预防措施:食物烧熟煮透,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不吃毛蚶等不洁食物,蔬菜、水果食用前洗净。
暗度陈仓——真菌
“真菌”不是“真君”,它们喜欢阴暗和潮湿。常见的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真菌、真菌毒素包括:
黄曲霉毒素——常见于霉变的大米、花生、玉米;
节菱孢毒素——常见于发霉变质的甘蔗;
呕吐毒素——常见于霉变的小麦。
预防措施:不食用霉变食品,食物通风、干燥保存,防止霉变。
盔甲战士——寄生虫
寄生虫能够避开人体防御,横冲直撞,影响人们健康。常见的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寄生虫包括:
肝吸虫——常见于淡水鱼、虾;
广州管圆线虫——常见于淡水螺,如福寿螺;
肺吸虫——常见于河虾,如小龙虾;
囊、绦虫——常见于受污染的畜肉(猪肉、牛肉)。
预防措施:食物烧熟煮透,不生食畜肉、鱼、虾、螺。
其他
常见的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其他因素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抗生素残留及天然毒素(如河豚鱼的河豚毒素、豆类蔬菜的皂甙等)。
预防措施:购买正规渠道的食品,避免食用有毒动、植物,豆类蔬菜要烧熟煮透,过敏体质者慎食青皮红肉鱼类等。
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
“糖醋黄河鲤”吗?
关注食品安全,共享健康人生
撰稿│韩东方
编辑│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