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送进国外医院,才发现我们欠中国医生一句对不起!

来源: 长沙医药健康产业园/shsy18918


生活中不止一次的听到有人吐槽国内“看病贵、看病难”,埋怨指责医生冷血、不尽责、只看钱......与此相对应的便是将国外医院奉上神坛——医生水平更高,看病效率更高,治疗环境更好,而且国外全民免费医疗.....


然而真的是这样的吗?

国外的月亮真的比国内大而圆吗?

不见得


最近一位姑娘分享了自己在国外就医的经历刷爆了朋友圈:


她在美国读书时胆囊结石发作,先是去一家社区私人诊所做了B超,但至少要等2天才能拿到结果,她只能先配点止疼药控制。随着疼痛加重,3天后的晚上,她又去附近的医疗机构看急诊,却被告之至少要等7个小时才会有医生接诊。


5天后,她的B超结果还没拿到,忍不了的她到了另一家诊所花费100美金加急做了B超,结果是需要手术治疗,于是她到医院预约手术,却再一次被告知预约专科医生至少要等4个月,手术费在4万-6万人民币之间,而且医保不能报销。


已经疼到崩溃的姑娘无法再等4个月,决定打飞的回国治疗。4月30日她坐飞机回国,并挂上了一家医院的门诊,5月2日,就被送进手术室,半个小时的手术圆满结束,术后医生又实施了快速康复,6个小时候就可以下床活动。


手术后第3天,姑娘顺利出院。出院结账单费用不到1万元。


“相差太远了!”姑娘感叹道:“医生给做的微创手术,技术不比美国差,医生、护士的诊疗、照顾也很专业周到。”


这位姑娘的经历也不是个例

此前有媒体采访了

十多位在华生活的外国朋友

在他们的眼里

备受争议的国内医疗环境

却是另外一番光景

他们中的很多人觉得

中国患者真的很幸福

挪威植物学家毕昂松·奥尔森说,在中国看病比挪威方便,有时候不用预约,到医院排个队就能挂上号。“在挪威,即使急诊,有时也需要等1~3天,其他慢病,预约到1年以后也很常见。” 


已到北京生活5个月的日本留学生珊瑚说,相较于中国的三甲医院,日本大医院预约等待的时间会更长,如果当天排队挂号,至少需要两个小时以上,预约挂号一般是在三个月内。


加拿大音乐人国子玉在北京生活了8年。提起在中国医院的看病经历,子玉想起几年前的一次外伤。那次她撞破了头,伤口较深,需要紧急处理,她记得,当时急诊医生接诊很快,动作也非常麻利,几乎没怎么等,缝好伤口就回家了。 


国外看病没你想得那么美好

国内看病也没你说得那么糟糕

中国的医疗环境虽然还不够完美

但却也不要忘了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



一名男子心脏骤停,已无脉搏及自主呼吸,然而医生却没有放弃,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抢救,医护人员累计为患者胸外心脏按压约15000次,从死神的手里抢回了患者。

轻描淡写间功德无量,强行涂改生死簿。


为了尽快给守护台上的患者输血,医生将两袋只有4度的血细胞抱在怀里。嘴里直念叨:“求求你,快点升温,快点升温,救命呢。”

血细胞只有4度,但救人的心却滚烫。


连续9个小时的手术,这个医生的脖子已经受不了,但手中的手术却不能停下,他果断要求旁边的人给他打一针封闭,坚持到手术结束。

拿起手术刀,就不会允许自己倒下。


一天完成了18台手术的他,太累了,直接在地上睡着了。他曾经被查出胃癌,手术后化疗一结束,在化疗反应还没完全消失的情况下,他又重新站在了手术台上。

他还是舍不得在意的岗位,不忍看到病人那一双绝望而又渴望的眼睛。



九寨沟地震发生后,医生们在医院大门外的坝子头搭起临时手术台,抢救伤者。忙碌一宿的医护人员,席地而睡,短暂休息,很快又将投入新一轮的救援。

冲在守护群众生命的第一线,是职责更是本能。



晚上突然接到手术的通知,作为父亲的医生给熟睡的女儿留下了这张纸条,随后就直奔医院。

既然选择医生这条路,就注定风雨兼程。


一位医生的朋友圈,她拍下肿胀的“大象脚”自嘲,却感动了整个朋友圈……

他们比你想得,付出的要多。


一位医生拿着盒饭站在病房外吃午餐,眼睛一直透过玻璃守着病人。

你斥责他冷血,可曾看到他为病人默默付出了许多许多。


哈尔滨一名102岁老人,因骨折住院需要手术,为了减少手术风险,决定采取坐式方法进行麻醉。但老人腿脚疼坐不住,于是医生便“抱着”老人实施麻醉。

别怕,有我在,什么都不用担心


一位孩子被啄伤眼球,很多人以为没治了,但这位眼科医生却认为还存在一线希望,坚持手术。手术顺利完成,而且术后治疗效果比预期好,知道这个消息的医生喜极而泣。

所谓奇迹,不过是有人不肯放弃。


一位护士在看到下雪后,拍下了小视频,和住在重症监护室75岁的奶奶分享。护士不知道这个小举动却让老人放弃了轻生的念头,老人用颤抖的手在纸上写下了一句话:“我要坚强的活下去。”

你那发自内心真诚的关怀,表面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能给别人带来无限光明。


3岁的孩子因为全身麻醉还没完全清醒,哭闹不休。旁边的护士将她搂在怀里,轻声安慰,直到孩子安静下来。

医院是冰冷的,但此刻又是如此温暖。


孩子情况危急,但家里连一天药费都筹不够。父亲没办法打算带孩子回老家,就在他们准备登上返程火车时,医院打来电话:“把孩子带回来吧,钱我们来筹。”

他们的内心比谁都柔软善良。


当你盛赞国外医护关系多么和谐前

当你怒斥国内医生技术差,没有人情味前

不妨想想自己是否对他们有过耐心和包容

医生和病人之间

从来不该是对立的


“手术风险很大,我们愿意承担,请您放心给我爸爸做手术,我们用最真诚的心相信您。”一位医生手术前,收到了这样一封来自家属的信。

医学是冰冷的,死亡更是冰冷的,但是我们却可以为这些冰冷赋予人性的温暖。


患者突发躁狂,拔掉引流管冲出病房,很多医生、护士、家属都拦不住,主治医生一到,立刻上前拥抱住他,病人马上就安静了。

患者最信任的本该是医生,多么希望医患关系能够定格在这一刻。


一位病人手术上台前写给家人的字条,看完感觉心里暖暖。

那天所有医生护士的内心,都觉得很暖,很暖。


一位老人因病重在医院住了8年,最终因重症肺炎病故。老人的子女料理完后事,第一时间来到医院向医护人员深深地鞠了三躬,医生们立刻还以鞠躬礼。

医生,谢谢你们所做的一切。


一位患者留下遗嘱,感谢曾经救治过自己的医生,医生看到后,忍不住泪流满面。

医患之间本应没有矛盾,医患是同盟,

共同的敌人应当是疾病,什么时候这种关系变了呢?


每一个用生命与死神搏斗的医生

都值得我们说一声

“对不起,谢谢你”



来源丨视觉志

文中图片、文字相关素材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作商业之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