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峄城卫生计生”可以订阅哦!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2018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24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主题是“科学抗癌 关爱生命”,副主题是“抗癌路上 你我同行”。
认真学习肿瘤防治知识,将癌症拒之门外!
一、常见癌症的危险因素
恶性肿瘤的发病潜伏期较长,是多因素、多效应、多阶段的过程。除了受到人口年龄结构、遗传基因、经济水平等因素影响外,肿瘤的发生还与环境、营养、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有数据显示,吸烟造成的癌症病例占总病例量的19%,吸烟是当之无愧的“致癌王”,可引起17个部位癌症的发生。饮食习惯与恶性肿瘤发病有密切关系,约30%恶性肿瘤可归因于不良饮食和营养。同时,肥胖、过度摄入酒精、饮食不当和缺乏运动也会增加患癌风险。另外,约3%的癌症病例可归因于6种细菌或病毒感染,即幽门螺旋杆菌、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疱疹病毒8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人乳头瘤病毒。
二、癌症的三级预防策略及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一级预防也称病因预防,就是在问题尚没有发生前便采取措施,减少外界不良因素的损害;二级预防是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对肿瘤进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阻断疾病向更严重的方向发展,提高肿瘤的治愈率及生存率;三级预防是改善生活质量, 延长生存时间。目前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吸烟、酗酒、肥胖、缺乏运动等都是癌症的高危因素,我们应该戒酒戒烟、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做到“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最大程度预防癌症,提高癌症生存率。
三、癌症的常见症状(警示信号)
(一)局部表现
肿块:位于体表或浅在的肿瘤,肿块常是第一表现,相应的可见扩张或增大增粗的静脉。
疼痛:肿块的膨胀性生长、破溃或感染等使末梢神经或神经干受刺激或压迫,可出现局部刺痛、跳痛、灼烧感、隐痛或放射痛,尤以夜间更明显。
溃疡:体表或者胃肠的肿瘤,若生长过快,可因血供不足而继发坏死,或因继发感染而形成溃疡。
出血:体表及体外相交通的肿瘤,发生破溃、血管破裂可致出血。
梗阻:肿瘤可导致空腔脏器梗阻,随其部位不同可出现不同症状。
转移症状:如区域淋巴结肿大,相应部位静脉回流受阻,致肢体水肿或静脉曲张,骨转移可有疼痛及硬结甚至发生病理性骨折。
(二)全身症状
恶性肿瘤病人常见的非特异性全身症状有贫血、低热、消瘦、乏力等。恶性病质是恶性肿瘤晚期全身衰竭的表现。不同部位的肿瘤,恶病质出现迟早不一,消化道肿瘤可较早发生。
四、几种癌症的建议筛查时间和频率
(一)乳腺癌:育龄女性都应定期作乳腺检查。月经异常、过晚婚育、有家族遗传、有高脂肪和高热量饮食习惯、滥用雌激素、精神压力过大的女性都是乳腺癌的高发人群。乳腺位于胸前体表浅层,手诊容易触碰到肿物,多数可以早期发现。乳腺肿瘤的治疗效果与肿瘤被发现时的大小成正相关,即越早期发现,疗效越好。早期乳腺肿瘤直径小于1厘米,手术治愈率可达95%。
(二)宫颈癌:宫颈癌与性生活关系密切。女性自第一次性生活两年后,就应通过做巴氏涂片检测进行宫颈癌筛查,并应做到1年1次。
(三)肺癌:我国的肺癌发病率是世界第一,发病率及死亡率居全国恶性肿瘤第一位,每年新发病例约73.3万例,死亡病例约59.1万例。肺癌早期没有特殊症状,很容易被忽略。因此年龄40岁以上、有吸烟史的人,工矿职工、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及有家族肿瘤病史的人都是肺癌的高发人群,应每半年至1年检查1次,可作胸部X线照片或CT等检查。
(四)前列腺癌:50岁以上的男性应定期进行血清PSA(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查,就可早发现早治愈。
(五)胃癌:预防胃癌,大家应在40岁时作一次全面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大便检查、X线检查、胃镜检查,其中胃镜检查最为重要,至少每5年查1次。
(六)肠癌: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肠癌发病率每年以4%的速度递增,成为癌症第二“杀手”。40岁-60岁为肠癌高发年龄段,因此,从40岁起,大家每5年应做1次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