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篇
初乳对宝宝很重要
产妇在产后最初几天分泌的乳汁叫初乳,呈淡黄色。初乳的量很少,但与成熟乳汁相比,初乳中富含抗体、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较低的脂肪及宝宝所需要的各种酶类、碳水化合物等,这些都是其他任何食品都无法提供的。
新生儿可以从初乳中得到母体的免疫物质,其中的免疫球蛋白A,宝宝吃后可以黏附在胃肠道的黏膜上,抵抗和杀死各种细菌,从而防止宝宝发生消化道、呼吸道的感染性疾病。此外,初乳中的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可吞噬有害细菌,具有杀菌和免疫作用,所以初乳被人们称为第一次免疫,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是任何营养保健品所无法替代的。
初乳还有促进脂类排泄作用,可以减少黄疸的发生。妈妈一定要珍惜自己的初乳,一旦错过,对孩子将是巨大的损失。
早产儿妈妈的初乳中各种营养物质和氨基酸含量更多,能充分满足早产宝宝的营养需求,而且更利于早产宝宝的消化吸收,还能提高早产宝宝的免疫能力,对抗感染有很大作用,所以一定要喂给孩子吃。
早接触早吸吮
在婴儿出生后的30分钟内,当脐带一断,擦干净婴儿身上的血迹后,就应该马上让婴儿裸体趴在母亲胸前(背部要覆盖干毛巾以防受寒),然后在助产士的帮助下让婴儿吸吮母亲的乳头。这样的接触最好能持续30分钟以上。
为什么要这么早就开始吸吮母亲乳头呢?而且还要持续一定的时间呢?
因为新生儿在出生后20~50分钟时正处于兴奋期,他们的吸吮反射最为强烈,过后可能会因为疲劳而较长时间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中,吸吮力也没有出生时那么强了。 因此要抓住这一大好时机,让孩子尽早地接触母亲,尽早地吸吮乳汁,这样会给孩子留下一个很强的记忆,过一两个小时再让他吸吮时,他就能很好地进行吸吮。未经早吸吮的孩子往往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教会他如何正确进行吸吮。
由于尽早地让婴儿吸吮了乳头,可使母亲体内产生更多的泌乳素和催产素,而母婴间持续频繁的接触使这些反射不断强化,从而达到了理想的程度。这样母亲的乳汁在婴儿出生后马上就开始分泌了。而没有经过早吸吮的母亲,大约在2天后才开始泌乳。 当母亲看到孩子学会了吸吮,自己的乳汁正源源不断地流入孩子的口中,心中无比欢欣,对进行母乳喂养一定会满怀信心。
不宜母乳喂养的情况
严重的乳房皲裂、急性乳腺炎、乳房脓肿等,可暂停哺乳。
患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产褥感染病情较重者,或必须服用对孩子有影响的药物者。梅毒、结核病活动期也不宜哺乳。
心脏病Ⅲ~Ⅳ级患者(轻微活动即出现心慌、胸闷、憋气等症状)或孕前有心衰病史者。
甲型肝炎病毒是经消化道传播的传染病,在急性期有较强的传染性,通过哺乳容易感染孩子,因此在急性期应暂缓母乳喂养。可每日将乳汁吸出,以保持乳汁的持续分泌,待康复后开始哺乳。乙型肝炎单纯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不必禁止母乳喂养,大三阳者,因传染力强,不应母乳喂养。如已确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原则上也不宜母乳喂养。
由于抗癫痫药对婴儿危害较大,故多主张禁止母乳喂养,但小发作或用药量少的,也可母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