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营养学界,鸡蛋素有全营养食品的美誉;英国营养专家帕特里克在新书《头脑的最佳营养》里,又给鸡蛋戴上了“最佳养脑食物”的桂冠。
一颗小小的鸡蛋富含蛋白质及17种氨基酸、碳水化合物、钙、铁等成分,拥有最适合人体需求的氨基酸比例,尤其含有现代人缺乏的磷脂、胆碱。
鸡蛋,比30年前的更营养
常有人感叹,现在的鸡蛋不如过去好吃。其实有研究发现,如今的鸡蛋比30年前的营养价值更高。
鸡蛋中维生素D增加70%,硒增加两倍,而脂肪含量和饱和脂肪含量都降低20%,热量降低13%,胆固醇降低10%。
如今,一个中等大小鸡蛋热量约为66千卡,过去为78千卡。
美国农业部也曾表示,现在一个较大的鸡蛋平均含胆固醇185毫克,比之前低14%;维生素D含量比2002年高64%。
专家解释,这与鸡饲料的改进有很大关系,随着现代工业化养殖的研究不断深入,鸡的复合饲料配比更科学,可完全按照营养需求喂养,产的蛋营养价值更高。
鸡蛋,接近完美的全营养食物
“鸡蛋是最接近完美的食物,几乎包含生命需要的所有重要营养素”,专家表示,鸡蛋主要有四大优点。
增强记忆
蛋黄中的卵磷脂、胆固醇和卵黄素,对促进神经系统发育有很大作用。鸡蛋中含有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具有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
降低血糖
鸡蛋中的多种营养素能改善人体代谢糖的能力,降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研究发现,每周吃4个鸡蛋,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38%。
控制体重
鸡蛋富含优质蛋白,能够增加餐后饱腹感,延缓胃的排空速度,有助减少热量摄入,起到控制体重的作用。
提高免疫力
蛋白质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关键物质,鸡蛋中的蛋白质质量较高,消化吸收率也比较高。鸡蛋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对提高人体免疫力有一定作用。
关于鸡蛋的3个误解
虽然鸡蛋是餐桌上的常见食物,但不少人都对鸡蛋存在一定误解。
误解1:蛋黄中含有大量胆固醇
人体合成的胆固醇与遗传、代谢异常等相关,跟食物中的胆固醇没有太大关系。鸡蛋虽然胆固醇含量较高,但也含降胆固醇成分。
蛋黄富含的卵磷脂能使胆固醇和脂肪颗粒变得极细,乳化成悬浮于血液中的细微粒子,而不沉积于血管壁上,并能顺利通过血管壁被细胞利用,从而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
因此,普通人每天吃1~2个鸡蛋不会导致胆固醇升高。
误解2:生吃鸡蛋更营养
实际上,生鸡蛋的消化吸收率仅50%左右,熟鸡蛋的消化吸收率则高于97%。
此外,鸡蛋还容易受沙门氏菌等污染,生吃存在安全隐患。
误解3:农家土鸡蛋、红心鸡蛋、红壳鸡蛋更营养
农家蛋营养素含量并不比普通鸡蛋高,放养土鸡产蛋的卫生环境不好把控,受污染的可能性较大。
鸡蛋的营养与蛋壳颜色没关系,而是与鸡的品种有关。认为红心鸡蛋更营养,同样没科学依据。
蛋黄颜色受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影响较大,如果在鸡饲料中加入添加剂也可使蛋黄颜色变得更红。
因此购买鸡蛋时,若发现蛋黄颜色过于鲜艳,反而需要警惕。
(本文来源于生命时报,版权与荣誉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