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观察】推进骨伤科中药研究和合理使用

来源: 中药产业/zycyzk

中国中药协会骨伤科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5月5日成立,首届骨伤科学术会议同期举行




中国中药协会骨伤科药物研究专委会5月5日在北京成立。 


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左二)为骨伤科药物研究专委会主任委员颁发聘书。


  

5月5日,中国中药协会骨伤科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该专委会由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院长朱立国教授担任名誉主任委员,并特邀北京协和医院邱贵兴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孙树椿教授、骨伤科专家王和鸣教授和浙江中医药大学原校长肖鲁伟教授担任专委会顾问,由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陈卫衡教授、北京协和医院翁习生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林娜教授共同担任主任委员。


专委会将集合中西医临床、药学研究、循证医学、流行病学、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学等领域专家,致力于推动中药创新研究及临床合理使用,解决中药发展存在的“中医不常用,西医用不好,临床定位不清,应用指南虽多但缺乏公认”等问题,研究骨伤科诊疗技术,完善骨伤科中医药评价标准,研究部署《中成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应用指南》编写工作,构建药物临床价值与评价学术平台,促进骨伤科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和学术交流,推动骨伤科药物产业健康发展。


在中国中药协会骨伤科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骨伤科学术会议上, 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指出,骨伤科药物研究专委会由近400位中西医药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组成,为推进中药创新研究和合理应用注入了新的活力,开启了骨伤科药物研究的新篇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李昱强调针对中药创新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应在传承中寻求发展和创新,同时注重推进中西医结合,推进中医中药的结合,推进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的结合,推进研究和产业的结合。


中医药在骨科疾病中具有独到优势和确切疗效,专委会将打造中西医交流学习和推动中药合理应用的平台。习生教授表示,在骨科临床上中医药广泛使用,但西医骨科大夫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对中医知识的了解相对不足。中医药具有“简、便、廉、效”的特性,有完整系统的医学理论体系,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最有效的医疗手段。而中医药的核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能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与西医简单问题复杂化互补。我们有责任和使命,建设有“方法多样化、方案合理化、疗效最优化”的中国特色诊疗模式,实现两个医学系统的共存和东西方医学智慧的整合。


专委会将致力于把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中医药研究方法结合起来,深化中医基础理论、辨证论治方法的研究。陈卫衡教授表示,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引导下,面对骨伤科药物研究这一课题,专委会的职责是使西医能够及时了解中医骨伤科常用中成药的适应症及理论基础,以便临床规范使用。构建中医、西医、中成药生产企业之间进行交流的平台,通过中成药生产企业与临床医生的直接交流与互动,促进中成药生产企业在相关产品研发、生产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品质的提升。致力于促进骨伤科药物研究成果的应用和突破性进展。


林娜教授认为,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不足甚至缺乏相关的评价技术,导致中医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缺乏一些足够的证据。开展中药循证药学研究与实践,将能够全面了解中医药临床科研方法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并对研究质量的基线和整体水平做出评估,对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有效性做出客观评价,以指导临床治疗决策,并对未来的临床研究设计提供建设性意见,为中药临床研究的方法学改进提供合理化建议。


肖鲁伟教授则希望专委会要将平台建设好、利用好和发展好,为广大骨伤科医师建立一个新理念、新技术、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加强学术交流,不断提高骨伤科学术水平,团结中西医骨伤科同道, 积极整合各方有效资源,探求顶层设计、系统研究的主体思路。


大会同期召开了《中成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课题研究编写工作会。《中成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应用指南》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中国中药协会和中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同承担的《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第二批子课题之一,自2017年7月正式启动至今,已召开多次会议,针对指南制定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中医证型和西医分期的相关性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此次会议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与会的约50位中西医临床专家、方法学专家和药学专家就以上问题及今后工作计划展开讨论,以期指导医生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在突出中医辨证用药理论特色的同时,与现代药理学、临床医学相结合,从临床用药的实际出发,把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有机地结合起来。


大会期间,云南克雷斯制药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股骨干骨折临床研究正式启动。中国中药协会骨伤科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恒古骨伤愈合剂价值品种培育研究学术委员会”,为这个来自云南彝族古方、历史悠久的独家产品在止痛及促进骨折愈合等方面的临床价值挖掘以及价值品种培育开启了新的篇章。


大会由中国中药协会主办,中国中药协会药物研究评价技术中心联合中国中药协会骨伤科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药协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北京药海宁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康星源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承办。    (任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