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科普知识② | 疫苗接种冷热不均、存在接种误区,专家有何建议?

来源: 食品医药产业促进会/CECA2016


导读

自1978年,我国实行免疫规划40年以来,现已消除由野毒株引起的脊髓灰质炎,控制了乙肝、麻疹、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结核、乙脑等疾病。并且,我国目前已建立起覆盖疫苗“研发—生产—流通—接种”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拥有比较完备的疫苗监管体制、法规体系和标准管理,建成科学严谨的疫苗注册审批制度,实施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严格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上市疫苗全部实行国家批签发管理,并建立了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系统。


中国药闻《疫苗科普知识》栏目分四期就公众所关心的疫苗监管与接种等相关问题进行解答,今天为第二期,欢迎持续关注。


往期回顾


疫苗科普知识① | 国产疫苗与进口疫苗有什么区别?


我国针对疫苗质量安全监管,是否全生命周期监管?


答:我国已经建立起覆盖疫苗“研发—生产—流通—接种”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拥有比较完备的疫苗监管体制、法规体系和标准管理,建成科学严谨的疫苗注册审批制度,实施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GMP)和严格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上市疫苗全部实行国家批签发管理,并建立了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系统。


9价HPV疫苗是如何做到高效批准的?对9价HPV疫苗采取的有条件批准,具体是指什么,对提高用药可及性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为加快新药进口注册进程,满足公众用药需求,按照中办、国办《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有关要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前不久有条件批准用于预防宫颈癌的九价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上市。


收到九价HPV疫苗进口注册申请后,国家药监局将其纳入优先审评程序,多次就产品境外临床数据及上市后安全监测情况与企业沟通交流,并基于之前4价HPV疫苗获批数据的基础,有条件接受其境外临床试验数据,与境外临床数据相桥接,在短时间内有条件批准该产品进口注册。同时,国家药监局要求企业制定风险管控计划,按要求开展上市后研究工作。


至此,全球已经上市使用的所有HPV疫苗品种在我国均有供应,能更好地满足公众对疫苗接种的不同需求,为宫颈癌的预防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

 

为缩短药物研发时间,使药物尽早应用于无法继续等待的急需病人,去年12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临床急需药品有条件批准上市的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


按照该技术指南的定义,临床急需药品有条件批准上市,是指对用于治疗严重危及生命且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疾病的创新药,在规定申请人必须履行特定获得正规批准的条件下,基于以下情况批准上市,包括:应用替代终点指标或中间临床终点指标的临床研究结果可以预测该产品很可能具有疗效和临床获益而给予有条件批准上市;根据早期或中期临床试验数据,可合理预测或判断其临床获益且较现有治疗手段具有明显优势,允许在完成确证性临床试验前有条件批准上市;境外已批准上市的罕见病治疗药品。治疗罕见病的药品已在境外批准上市,申请人可应用支持其境外批准上市的数据来直接申报有条件批准上市。如获有条件批准上市,申请人需尽快完成药品监管机构要求的人种差异试验及其他临床试验。


国内企业也有较多企业申报HPV疫苗,目前进展怎样,预计国内同类疫苗何时上市?


答:截至2018年4月18日,国内企业共12家申报预防宫颈癌的HPV疫苗(15个受理号)陆续申报,分别有2价、3价、4价、6价、9价、11价和14价疫苗,其中首家HPV疫苗(HPV16、18型)完成临床保护效力试验,第二家在Ⅲ期临床试验阶段;其他陆续进入临床试验。在研国产2价疫苗与GSK公司已上市的二价疫苗包含HPV型别相同,也与MSD公司研发的九价疫苗包含相同的HPV型别,对宫颈癌的覆盖率一致。其余3价、4价、6价疫苗,覆盖率介于2价疫苗与9价疫苗之间。而11价和14价疫苗对宫颈癌的覆盖率则在理论上高于9价疫苗。目前药品审评中心正在加快申报上市许可的HPV疫苗审评。预计在未来几年可供公众选择的HPV疫苗会越来越多。


HPV疫苗等进口疫苗有没有可能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范畴?


答:我国的免疫规划政策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根据全国范围内的传染病流行情况、人群免疫状况等因素,制定国家免疫规划。


在确定纳入免疫规划疫苗的种类时,需要综合考虑传染病流行情况、疾病负担、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疫苗生产企业的供应能力、接种利弊和社会效益等多方面因素。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根据上述因素开展论证,提出将有关疫苗纳入或退出国家免疫规划的建议。政府将根据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建议统筹考虑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如何评估国家免疫规划内疫苗的更新?


答:现有疫苗的更新换代、联合疫苗的广泛使用,极大的提高了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可接受性,是未来免疫规划内疫苗更新的发展方向。根据疫苗针对疾病流行的形势变化、针对相应疾病防控策略的调整、以及新疫苗生产研发能力的提高等综合因素,国家免疫规划内疫苗的更新也将持续进行。比如2007年使用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了全细胞百白破疫苗、用麻疹成分联合疫苗替代了麻疹疫苗;2016年用脊灰灭活疫苗替代了首剂次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等。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工作的意见》,我国已逐步健全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调整机制。根据防病工作需要开展疫苗针对疾病监测,综合评估相关疾病负担和疫苗安全性、有效性、卫生经济学评价、生产供应能力等因素,经专家咨询委员会论证通过后,国家卫生计生委员会同财政部提出将有关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建议,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实施。根据这个机制,一些安全、有效、财政可负担的第二类疫苗会逐步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使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接种服务。


国人对抗癌疫苗关注度很高,但对流感疫苗,民众接种率呈下降趋势。对于这种疫苗接种冷热不均和存在接种误区的问题,专家有何建议?


答:首先需要做好科学的宣传工作,使公众正确认识不同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危害、接种疫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需要对卫生专业人员进行针对性的专业培训,提高疫苗接种服务质量,要求专业人员引导公众科学规范接种流感疫苗,提高社会对流感疫苗的接受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