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歌诀】参苏饮方歌(12)

来源: 白山市中医院/jlbsszyy

勤能补拙是良训

一分辛苦一分才


参苏饮

kol ╲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释义

【组成】木香15克 紫苏叶 干葛(洗) 半夏(汤洗七次,姜汁制,炒) 前胡(去苗) 人参 茯苓(去皮)各23克 枳壳(去瓤,麸炒) 桔梗(去芦) 甘草(炙) 陈皮(去白)各15克

【用法】上药哎咀。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7片,大枣1个,煎至140毫升,去滓,微热服,不拘时候。若因感冒发热,以被盖卧,连进数服,微汗即愈;面有余热,更宜徐徐服之,自然平治;若因痰饮发热,但连日频进此药,以退为期,不可预止。

【功用】益气解表,宣肺化痰。

【主治】虚人外感风寒,内伤痰饮,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膈满闷,或痰积中脘,眩晕嘈杂,怔忡哕逆。

  ◆  

中药


人参、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枳壳、葛根、紫苏、前胡、木香、桔梗、生姜、大枣

人参

【药性及归经】入脾、肺二经。大补元气,养血生津,宁神益智。

【主治】气血虚弱,津液不足,神倦,食少无力,气短喘促,多汗,惊悸善忘,口渴不止,阳痿及一切急慢性病引起的虚脱等。红参与白参效用相同,糖参力较逊。

半夏

【药性及归经】辛温,有毒。归经:入脾、胃经。

【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用量用法】9~12g。

茯苓

【药性及归经】甘、平。入心、脾、胃、肺、肾经。

【功能】利水渗湿,益脾宁心。

【主治】气虚劳伤,水肿,痰饮,呕吐,腹泻,遗精,热淋,惊悸,健忘等症。

陈皮

【性味及归经】苦、辛、温。入脾、肝经。

【功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胸腹胀满,气逆不舒,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咳嗽多痰等症。

甘草

【性味及归经】甘、平。入十二经。

【功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为缓和剂调补药。
【用量用法】常用量3~6g。一般清热及调和药性可按此量。作主药用时量较大,用9~30g,大剂用至30~60g,甚至120g。

【使用注意】下列情况不宜用甘草:1、湿盛者(腹满、呕吐、肿胀等);2、在渗利、去湿、攻下的治疗中,如要药物迅速发生效力,不宜用甘草配伍。

枳壳

【药性及归经】苦、酸、微寒。入脾、胃二经。

【功能】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主治】食积痰滞不消,胸腹痞满胀痛,肝郁气滞,胁痛及下痢等症。

葛根

【性味及归经】甘、辛、平。入脾胃经。

【功能】发表退热,生津止渴。“疗肌解表甘葛先而柴胡次之”,见《药性赋》。

【主治】表症发热无汗,头项强痛,热病口渴,消渴,斑疹不透,脾虚泄泻。

紫苏

【性味及归经】辛温。入肺、脾经。

【功能】理气宽胸,解郁安胎。

前胡

【性味及归经】辛苦微寒。入肺经。

【功能】散风清热,下气消痰。

【主治】外感咳嗽,痰热喘满。

木香

【性味及归经】苦、辛、温。入脾、大肠、三焦经。

【功能】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主治】胸腹胀痛,呕吐泻泄,里急后重,消化不良。

桔梗

【性味及归经】味苦、辛,性平。归肺经。

【功效】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主治】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

生姜

【药性及归经】辛、微温。入肺、脾、胃经。

【功能】祛寒温中,回阳。
【用量用法】3~9g,稍大量可用至12~15g。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干姜对胃有刺激。

大枣

【药性及归经】甘、温。入脾、胃经。

【功能】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营卫,解药毒。
【用量用法】6~15g,或捣烂作丸,外用:煎水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凡有痰湿、积滞、齿病、虫病者,均不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