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如何预防

来源: 兰州市红古区人民医院体检中心/hgqrmyytjzx



手足口病将进入流行高峰,应如何做好预防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自2008年5月法定报告以来,每年报告病例数在百万例以上,严重威胁5岁及以下儿童生命健康。根据既往手足口病流行规律,每年4月起,手足口病疫情将逐步上升,进入春夏季流行季节。




手足口病的症状有哪些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患者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

绝大部分病例症状轻微,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少数病例会发展成重症,极个别甚至死亡。




手足口病是由什么病原体引起的

20多种肠道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是最主要型别,近年由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病例也较多。

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血清型较多,相互之间无交叉保护,因此同一儿童可能因感染不同肠道病毒血清型而多次发生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的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感染:


1.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具等,再经口感染。

2.通过咳嗽、喷嚏等感染。

3.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感染。




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6月龄以下婴儿因有胎传抗体的保护发病较少,从6月龄开始发病逐渐增加,1-2岁儿童发病风险最高。低龄儿童发病后出现重症、死亡的风险更高。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  勤洗手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  喝开水

喝开水,不喝生水。

➢  吃熟食

不吃生冷、未煮熟的食物。

➢  常通风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  勤消毒

婴幼儿的衣被、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

➢  打疫苗

EV71型肠道病毒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接种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型手足口病和EV71感染引起的其他疾病(如疱疹性咽峡炎),从而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手足口病患儿居家治疗或隔离时注意哪些事项?

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  健康监护

患儿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家长及看护人应密切观察病情,如出现持续高烧、精神萎靡不振、昏睡或肢体颤抖抽搐等,有可能短期内进展为重症,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  居家消毒

每天清洁常接触的家具、玩具、地面等,每周用含氯消毒剂消毒1-2次。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或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或环境,清洁后要及时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  做好隔离

居家隔离时限为患儿全部症状消失后1周,此期间患儿尽量避免外出,更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




手足口病疫苗


手足口病目前只有针对肠道病毒71型(EV71)的单价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相关手足口病和EV71感染引起的其他疾病(如疱疹性咽峡炎),但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血清型(非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EV71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该疫苗虽然不能预防所有手足口病,但将会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EV71疫苗适龄儿童为6月龄-5岁儿童,鼓励在12 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1岁及以上儿童越早接种越好。

现阶段该疫苗尚属第二类疫苗,需要家长自费、自愿选择接种。当地有资质的预防接种单位提供疫苗接种服务,建议具体咨询当地的预防接种门诊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