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帮老乡治病的“医师”,实则是非法行医者

来源: 浙江卫生计生监督/zjwsjsjd

近日,金华东阳市卫生监督所得到一条关于卢宅社区某弄内有人从事注射、输液等非法行医活动的线索,立即组织执法人员第一时间跟进了这一案件。





执法人员到该社区办事处了解情况,并对该非法行医场所进行蹲守,掌握了该非法行医者多在深夜行医的规律。



该场所晚上营业,白天无人,但大门不锁,显然是跟执法部门打着“游击战”。执法人员在墙上发现了患者联系该非法行医者的方式。


在生活垃圾桶中,执法人员还发现了经使用的一次性输液器。




经多日蹲守后,执法人员联合公安对该场所进行突击检查。



现场发现该窝点内一房中放置有输液架,输液架上挂有已输注完的输液瓶及输液皮管两副。



墙角堆放有已使用的输液瓶三箱。



另一房内发现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带针、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带针、阿莫西林颗粒等大量注射、口服药品及器械。



同时,发现相关药品、器械进货单,显示马某从外省购得该批药品和器械。



垃圾桶内有肠炎宁包装盒、经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等。




执法人员对现场查获的大量药品、器械予以证据先行登记保存。



查获的药品、器械足足装满两车。



经查该非法行医窝点行医者马某系外省户籍人员,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该窝点亦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执法人员当即责令马某立即停止非法行医行为,并对马某的违法行为依法予以立案处理。



在询问中,马某承认了自己非法开展诊疗活动,且行医的对象主要是自己的老乡,即外来流动人口。


本案反映的问题:

外来人口医保机制薄弱,乱投医现象严重。外来人口受医疗保障制度、文化水平、经济收入的限制,更倾向于到“老乡”开的诊所看病问药,形成“外地人服务外地人”现象。

非法行医形式灵活方便,满足部分人需求。开设固定诊所或流动行医,都能形成自己的患者市场,灵活、方便、廉价的服务方式,尤其吸引与其有共同“社会特征”的老乡前来就医。

药品流通渠道管理缺位,药品可轻易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明确规定,药品企业和经营单位不得向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批发药品。但依此案中查获的非法行医药品品种和数量来看,目前药品采购环节存在严重漏洞。


目前,该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取证中。


来源:东阳市卫生监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