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卖药不行了?数千家药店开诊所

来源: 药店经理人/yaod366



▍来源:药店经理人   

▍编辑: yuanashley


处在公立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两大终端之间的药店,处处为难!


单体药店老板劝告后来人,资金有限就别再开药店了,干不过连锁;

连锁药店老板忙着全国开新店,毕竟抢占市场是第一胜出因素,不管会不会出现“水土不服” .......


2018年药店不好做了是现实,管控趋严,成本上升,可谓“内忧外患”,怎么办呢?


答案来了!数千家药店已经开诊所,一边卖药,一边接入诊疗。


据媒体报道,近日平安集团旗下负责诊所业务运营的子公司平安万家医疗(以下简称“平安万家”)与山西仁和、怡康、惠仁堂、漱玉平民、老百姓、好药师、九洲等多家国内连锁药店签署“快诊合作协议”。并且,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签约的连锁药店总数将突破千家。


药店开诊所,早有传闻,但是数十家连锁一起签约,是药店被逼无奈下的生存选择?还是主动尝试的创新之举?


县级医院,越来越强


在分级诊疗背景下,县级医院成为缓解我国“看病贵、看病难”、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重要桥梁。特别是近年来国家政策扶持下,很多县级“超级医院”问世,不少床位数超过3000张 。


而在医院等级上,县级医疗机构从过去的二甲和三乙级别正在向三甲跨越,甚至相关县级医院获得星级认证。


而在医保政策报销中,相比药店来说,县级医疗机构更享有优势。


可以说,县级医疗机构,尤其是乡村诊所和社区医院,已成药店最强竞争对手。


第一个吃螃蟹的连锁诊所


据悉,2012年,山西太原市就试水连锁诊所许可制度,山西仁和大药房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连锁诊所!


“但这种‘药店+诊所’的模式对政策有依赖性,在全国没有具体政策的支持下,很难大范围复制。”山西仁和大药房负责人杨全柱曾这样对外界说道。


然而,从2013年起,山西仁和“药店+诊所”模式却发展迅速,大有燎原之势。


整理公开消息发现,2013年,昆明济民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升级为云南新康医疗诊所连锁有限公司,全面涉足医疗机构领域;


2014年初,陕西众信医药超市有限公司成立赛好健康医药城,在销售参茸贵细、药品等基础上,计划重点发展诊所、中医馆等医疗机构。


而浙江省海宁市的监管部门更是鼓励有实力的医药连锁集团公司开设连锁诊所,填补公立医疗服务空缺......


直到2018年,我们看到的平安万家与国内连锁签约为其接入诊疗,并预期今年签约数超过1000家.......


对于发展“药店+诊所”的模式,昆明济民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萨曾向外界坦言:“具体政策虽然还未明确,但趋势已经十分明显,企业踏足医疗机构领域,运用我们以往所累积的医药专业知识,为消费者提供专业的健康指导和诊疗服务,能保障企业的长远发展空间。”


而对此,陕西众信业务副总经理成建军认为,连锁要进军医疗机构,前提条件是企业必须有一定规模,其会员数能有效转化以保障民营医疗机构的稳定客流。


市场机会,药店能否抓住?


目前来看,虽然资本市场一直看好药店的发展,但是实际经营中,不论政策环境还是经营处境都面临困难!


怎么办?是很多药店老板一直思索的话题。分级分类管理后,就是要提高药店集中度和连锁率。就拿连锁来讲,虽然资本雄厚,但是政策依旧管制严格。接入诊疗,成为药店探索的生存道路之一。


处方外流如果是未来可以预见的市场前景,究竟 “流入”药店的有多少,药店面对机会能否在抓住?


而药诊所模式,主要还是要争夺处方药这块大“蛋糕,业内也有观点认为:“药诊所”其实很有市场前景!


分析认为:在药店本身具有门店一定客流的前提下,对于药诊所来说,在当地一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专业服务差异程度、吸引和留住专业医疗人才、相关医疗机构管理经验,以及对当地医疗和保险等不同管制政策的突破都缺一不可。


“药诊所”中看不中用?发展如何看自身实力!


任何市场,做的有好的就有坏的,据相关信息了解,广西南宁一杆秤大药房,这家400平米的药店,已经依靠多年的本土经营以及“药店+诊所”模式,做到年销达1700万!其中,药房贡献800万元,诊所贡献900万元,在单体店中可谓盈利能力超强。


(来源:网络)


所以,如果我国药店未来发展趋势是发达国家那种集中度和连锁率都很高的药店生态,那药诊所的模式又何尝不是一种积极的尝试?药店人,抱团取暖、求新求变的时代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