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药房托管,国控放弃了。
▍不赚钱,有政策风险,国控放弃托管业务
日前,据《证券日报》报道,国药控股的相关人士表示,公司以前开展过药房托管业务,但现在“不赚钱,而且还存在政策风险”,已经不做了。
国控不做药房托管了,颇感意外。因为,在其2017年年报中还能找到“托管”的业务板块。
国药控股的2017年年报中显示,其下属公司国药股份,通过非公开发行筹集约人民币10 .3亿,主要用作医院供应链延伸项目、社区医院药房托管项目、医院冷链物流系统项目以及信息化建设项目。
现在断然放弃,而且给的原因挺让人信服——至少政策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防范政策和法律风险,上海禁止托管
最近的政策信号,来自上海。
5月底,业界流传一份上海卫计委发布的《关于本市医疗机构进一步加强药事管理推动药学服务转型发展的通知》,其中告诫公立医疗机构,在进行药房供应链优化过程中,须审慎设定与医药企业的合作模式。
不应与有关企业开展药房“托管”或类似业务合作,防范合作可能带来的法律和政策风险。
再往前追溯,广东发改委局起草过《药房托管行为反垄断执法指南》;甘肃食药监督局发布《关于推进药品流通企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出鼓励有条件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参与基层医疗机构的药房托管等合作业务。
▍托管4巨擘,国控离队,什么信号了?
但更多的省份对托管三缄其口,没有鼓励,也没有明令禁止。在过去的近5年里,诸多央企、民企将其冠以“药品耗材供应链延伸服务、智慧药房”等名称,风云际会投身其中。国控、华润、上药、康美等揽到数量最多。
上药现在托管的有226家医院。在其2017年报中清楚显示,为维护分销业务的盈利水平,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推进管理加强费用控制,并进一步拓展医院供应链创新服务,共托管医院药房226家,新增97家。
现在,国控以“不挣钱和政策风险”为由,放弃药房托管业务,什么信号?
▍有悖医药分开,羁绊两票制,可能会出事
如果近期出个高规格的对应政策,也不奇怪。
一方面药房托管在行业内被诟病是不争的事实,打破了药品配送公平竞争的秩序,有垄断经营的嫌疑;还有,就是对两票制推进形成的反作用力,这一点也曾引起高层的注意。曾有领导警告,要联合多个部门制定相应的措施。
另外, 正如某创始人对《证券日报》分析的“药房托管都是名义上托管,实际上还要给医院返利,这有悖医药分开的政策导向”。
宏观上对国家两票制政策有羁绊,微观上同行啧有烦言,并已累积颇久。这时候国控猛然抽身,给人条件反射的判断:
托管,可能有恙。
来源:赛柏蓝,作者:禹鑫,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