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亮智慧人生,共享健康生活 ---5.15“全国碘缺乏病日”碘缺乏病日宣传

来源: 芝罘卫生计生/zfwsjs

5月15日是"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碘”亮智慧人生,共享健康生活。为了提高居民对"碘缺乏病"危害的认识,促进辖区居民身体健康。奇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开展了“5.15碘缺乏病防治日健康咨询及义诊宣传活动”。


活动反响热烈

活动日当天,奇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一楼门诊大厅张贴碘缺乏病宣传海报,于公交站点处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印刷品,现场接受居民咨询,免费测量血压、血糖……,通过一系列的公益举措普及了全民食用碘盐这一简单、安全、有效、经济的补碘措施,受到居民普遍欢迎,成效理想。


活动反响热烈

1.碘缺乏病及其原因

碘缺乏病主要病因是环境缺碘,人体摄取碘不足所致。

当人体较长时间生活在缺碘环境中,每天摄入的碘量不足50微克时,就可表现出各种疾病形式,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克汀病及影响生育而出现的不育症、早产儿、死产、先天畸形儿等,这些病统称为“碘缺乏病”。

但碘缺乏除表现为以上疾病形式外,更主要是影响胎儿的脑发育,导致儿童智力和体格发育障碍,造成碘缺乏地区人口的智能损害。
食物是身体内碘的主要来源,因此碘缺乏病农村和城市都可能发病。如果我们生活环境的土壤含碘少,生长在这种土壤上的植物含碘也少,吃了低碘饮料的各种动物(如羊、牛、狗和兔等),也会碘营养不足。



   如果我们长期以含碘低的粮食和肉类为食物,就会出现碘营养不足,健康就会或多或少受到影响,所有的人都不能幸免,特别是儿童和妇女。

2. 如何判断是否缺碘

(1)验尿

   我们每天从尿中排出的碘能反映身体内碘的水平。吃的碘多,尿中的碘就多,吃的碘少尿中的碘就少。所以尿碘是判断我们吃碘多少的最敏感指标。如果多次验尿发现尿碘不足,就应该及时就医,否则,时间长了,有可能患碘缺乏病,给身体造成伤害。


(2)看甲状腺肿

  儿童体内碘缺乏持续3——4个月之后,甲状腺就会出现明显的肿大,表现出“粗脖根”或“大脖子”。儿童生长发育迅速,需碘量多,因此儿童是碘缺乏最敏感的人群。我国将8—10岁的学龄儿童定为碘缺乏病监测的主要目标人群,通过定期检查这些儿童的甲状腺肿大情况,以及他们尿中含碘多少,就可以判断该地人群碘缺乏情况。


3.碘缺乏病防治方法

(1)食用碘盐

   食盐加碘是消除碘缺乏病最根本、安全、经济、简便的措施。只要认真落实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就可以取得投入很小、产出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补碘要坚持长期性、日常性和生活化的原则。碘盐贮存时注意密封、避光、避免受热和存放过久,烹调时不要用盐爆锅以免碘的丢失。对于缺碘地区的居民来讲,要世世代代永远食用碘盐,一旦停用,地方性甲状腺肿仍会复发。


 (2)使用碘油

   碘油可以在肠道被碱性肠液分解而析出游离碘,被吸收后经肾脏排泄。作为碘盐的辅助措施,适用于偏僻、交通不便的深山边远地带和地旷人稀、居民食用盐(当地分散的自产盐)不通过商业渠道的地区,以及那些暂时尚不能供应碘盐或不能有效地供应碘盐的地区。


(3)多吃含碘丰富的食物

   常见的含碘丰富的食物有海带、紫菜、海藻、海鱼虾等,平时多吃这些食物可以有效预防碘缺乏病,做菜时多加几道虾皮紫菜蛋汤,海带排骨汤,让可怕的碘缺乏病远离自己和家人。

4.食盐加碘是最好方法


    碘缺乏病预防控制的根本措施就是补碘。正常成人每日需要的供碘量约为150微克,人体对碘的储存能力有限。由于自然环境缺碘是长期存在的,因此补碘应遵循长期、微量、日常和生活化原则。食盐是人体的每日所需,符合长期、微量、日常和方便的原则。食盐加碘具有安全、有效、简单、易行、价廉、能够长期坚持食用的优势,成为补碘的最佳途径。



  不同人群碘的摄入量不同,通常的推荐摄入量为:
① 0-3岁为每人每日50微克;
② 4-10岁为每人每日90微克;
③ 11-13岁为每人每日120微克;
④ 14岁以上为每人每日150微克;
⑤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为每人每日250微克。


(来源:烟台市芝罘区妇幼保健院

更多信息敬请关注:

——芝罘卫生计生——

传播健康知识,服务公众居民


长按图片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