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学首届领导班子确定,阵容异常强大!

来源: 广东省医药企业管理协会/GDPEMA

杨振宁担任校董会名誉主席,钱颖一担任校董会主席,施一公出任首任校长,许田、仇旻担任副校长。西湖大学首届领导班子确定,阵容异常强大。

      杨振宁担任校董会名誉主席,钱颖一担任校董会主席,施一公出任首任校长,许田、仇旻担任副校长。4月16日,西湖大学首届领导班子确定,阵容异常强大。

       记者从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获悉,4月16日,西湖大学创校校董会第一次会议在浙江杭州召开。这是继4月2日教育部正式对外公布西湖大学获批成立之后,西湖大学历史上的又一重要节点。

      会议首先确定西湖大学第一届校董会成员。

     《西湖大学章程》规定:第一届校董会成员候选人由西湖教育基金会推荐、地方政府推荐、顾问委员会推荐、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选举、学生选举等程序产生。会议根据此规定确定韩启德等21位候选人为西湖大学首届校董会成员,确定由钱颖一担任校董会主席,杨振宁担任校董会名誉主席。

▲ 校董会主席钱颖一主持首届校董会第一次会议

       他在致辞中说:“西湖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产物,是探索依靠社会力量举办研究型大学的尝试。根据《西湖大学章程》,西湖大学实行校董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关于在西湖大学如何落实校董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他提出三条建议与校董们探讨:以制度为基础按规则办事;给校长最大的治校空间;给教师最大的治学自由。他还期望西湖大学能够立足长远,以十年、百年为尺度,而不急功近利。”

      会议通过决议,西湖大学创始捐赠人皆担任西湖大学创校荣誉校董。

     《西湖大学章程》规定:校长是大学的行政负责人,由校董会任命,对校董会负责。本次校董会会议的重要议程之一为选举西湖大学首任校长。钱颖一宣布施一公为首任校长候选人。

      施一公在竞聘演讲中说:“办好西湖大学是我肩上义不容辞的责任。人生为一件大事而来。西湖大学就是我生命中的这件大事,我已经做好准备,毫无保留地付出我的全部心力,以不忘初心、无问西东的务实态度,带着全社会、国家、政府、和全体师生员工的重托,使西湖大学成为国家和民族的骄傲。”

      演讲之后,经校董会投票表决,施一公当选为西湖大学首任校长。

      当选后,施一公发表了感言:“虽然对未来长路的探索有未知,有挑战,但我将勇往直前!今后任重道远,但我坚信,我们有梦想,更有担当,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一定能将西湖大学建设好、发展好,使她早日进入世界一流大学之列。”

      会议还任命许田、仇旻为西湖大学副校长,批准了西湖大学2018年预算及发展规划,并讨论通过了西湖大学其它若干重要事项。

许田:我的教育梦


      近日,著名华人学者许田教授全职加盟西湖大学,成为这所新型研究型大学的讲席教授。许田卸下在美国的所有职务,包括耶鲁大学终身C.N.H. Long讲席教授、霍华德·休斯研究员以及罗斯伯格儿童疾病研究所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等。

      许田表示,这次全职回国是想实现自己心中的两个目标:教育和创新。他指出,以前大学教育主要是传播知识,现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工具使获得知识变得非常容易,学校的功能正在慢慢改变,创新变得更加重要。“未来我们会把大学教育从知识传递转到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来。”他说。另外,他认为,多学科交叉和合作在创新研究和应用上越来越重要。“西湖大学作为一所新大学,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从校园设计到学生培养,全力推动多学科交叉。”许田说。

      此外,许田认为,国内出色的公立大学有很多,但在西湖大学这样一所一流的私立大学,“我们可以摸索新的管理方式、教育方式以及培养创新人才的方式”。这或许是许田全职回国没有去公立大学,而是去了西湖大学的原因。

      许田出生于一个教育世家,在他内心中,也有一个教育的梦想。这些年来,他也用实际行动来践行着自己的教育梦。在耶鲁医学院,他原本可以不用上课,但他主动开课,二十多年来其在耶鲁教授的遗传学课程,是这所大学最热门课程之一。从1996年起,他每年也在复旦等国内大学和院所讲学,如今他的学生遍布北美和中国。

      为何选择西湖大学来实现自己的教育梦?许田表示,“中国是经济大国,接下来经济要转型,再上一个台阶就需要教育支持,要为人类文明作新贡献,引领世界潮流,需要一流的教育。相比于中国的经济,中国的教育明显落后,民办高等教育是一种积极的尝试。教育如果要强,就需要各种各样的尝试,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如同现在中国的经济一样,有国营企业,也有私有企业,还有个体户,多种形式互补,然后形成一个良性的大环境。”

仇旻:不做旁观者

      4月16日,经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提名、西湖大学第一届校董会表决通过,43岁的仇旻被任命为西湖大学副校长。“我愿意作为西湖大学的一块砖,贡献自己的力量。”仇旻说。

       翻开仇旻的个人履历,他有着令人欣羡的学术成绩单:16岁考入浙江大学物理系,34岁晋升正教授,成为当时瑞典皇家工学院最年轻的正教授,35岁入选国家千人计划,39岁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40岁集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SA Fellow)、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SPIE Fellow)、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于一身,41岁位列2016年度Elsevier全球电力电子工程领域高被引用学者名单……

      在过去的近20年里,仇旻的研究领域一直聚焦在纳米光子学,如新型微纳器件的制造工艺、微纳光电子器件、新型光学材料等。简而言之,仇旻的工作是研究比头发丝还小百倍、肉眼无法看见的光学器件。在纳米光子学领域,仇旻坚持“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而非跟风。课题也许起初并非领域内大热门,但坚持深耕有价值的小方向,反而得到业内普遍认同。

      2005年,在瑞典皇家工学院任教的仇旻获得了“瑞典战略研究基金会”资助的“未来科研带头人”基金。当时,仇旻是18位入选者中最为年轻的,也是唯一一位中国人。为此,他获得了为期四年、共计600万瑞典克朗的科研基金,用于光子晶体项目研究,2007年又追加了300万瑞典克朗。此外,所有“未来科研带头人”基金的获得者还在时任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委会主席带领的资深教授团队指导下,配套得到了学术伦理、师生沟通、同行合作、团队领导等方面的全面培训。

      “我是中国人,迟早是要回到中国发展的。”尽管在瑞典工作十余年,已获稳定教职,仇旻的这个念头没有动摇过。2010年,他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回到中国任教。

      八年之后,仇旻加盟西湖大学,他的头衔除了学者,还多了副校长一职。当年在瑞典的经历仍让仇旻触动很深,作为分管科研和设备资产的副校长,他决心,要探索出一套西湖大学的科研保障体系,真正为科研保驾护航,“让科研人员能安心做自己想做的事,让有才能的人留得下来”。

      仇旻说,所有行政人员都为科研人员能做出更好的科研而服务,“人才是西湖大学的核心,这是非常明确的”。

附:

西湖大学创校校董会成员(按照姓氏拼音排序):

David Baltimore、陈佳洱、陈十一、陈一丹、陈越光、程纯、董建岳、董清源、郭禾阳、郭孔丞、韩启德、李牮、李伊頔、潘建伟、钱颖一、秦英林、饶毅、施一公、徐益明、叶庆均、张磊

首批西湖大学创校荣誉校董(按照姓氏拼音排序):

曹挺、邓锋、邓营/侯屈平夫妇、葛航、龚虹嘉、黄昌华、林刚、马化腾、倪良正、沈月华、石聚彬、王东辉、王健林、吴亚军、徐海照、薛景霞、姚忠良、张拥军、赵心竹、朱献福、朱新红

本文作者:许琦敏

本文来源:文汇

延伸阅读一


西湖大学:一所天时地利人和气盛的民间研究型大学

西湖大学获教育部批准设立!无疑是四月份最让人激动特别是让高等教育界激动的一个大事。按照教育部的函件,西湖大学将定位于研究型高等学校,主要开展基础性、前沿科学技术研究,着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从2017年8月浙江省政府正式批复成立西湖大学(筹)以来,仅仅6个月后,西湖大学将获教育部批准,去“筹”转正。而在这之前,南方科技大学走完这一过程用了4年多时间,上海科技大学用时近1年半。这足以说明西湖大学是一所天时地利人和气盛的大学。

应天时:

有研究显示,1949年,我国共有私立高等学校69所,20世纪50年代初转为公立学校。此后近30年间,我国没有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从20世纪80年代起,民办高等教育逐渐恢复,但仍处于规模较小、发展不足的阶段,且多为偏重就业的职业技术教育类型,不见民办研究型大学的身影。而与之相比,在全世界范围内,民办研究型高校却不乏成功的样本。在美国,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在内的私立高校数量占高校总数的一半以上;在日本,包括早稻田大学、庆应大学等在内的私立大学占全国大学总数的近80%。营利性大学众多、研究型大学缺失已成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急需打破“天花板”,实现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西湖大学从筹建之日起就显得与众不同——它被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视作“掌上、心中的明珠”;被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称作是“我国走向教育强国的一次勇敢尝试”;甚至有评论指出:“西湖大学如果能为中国高等教育提供一种新的可能,能够在‘小’的同时做到‘世界一流’,其意义和价值,恐怕不亚于一个诺贝尔奖。”[1]

更为主要的是,它的诞生顺应中国“双一流”建设的大好时机。中国迫切需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迫切需要进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各类尝试。在这样的“天时”之下,IT企业家张辉与施一公、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等在2015年3月,正式向国家主席习近平提交《关于试点创建新型民办研究型大学的建议》,而后获习近平亲自批示。可以说,正是中国最高层的信任、中国社会双一流建设的需要,催熟了西湖大学。

占地利:

西湖大学安居杭州,是一个很有远见卓识的选择。一是浙江作为经济发达省份,需要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二是杭州人杰地灵,环境优雅,易于吸引世界一流人才;三是地方政府有钱、民间企业家多,利于其筹款。事实证明,西湖大学从筹划初始,就得到地方政府的强力支持。杭州市西湖区很早就与西湖教育基金会签署“共建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2017年3月,由杭州西湖区政府提供的位于杭州市云栖小镇的约10万平米的西湖高研院园区启用;首笔由杭州市及西湖区支持的科研经费4亿元人民币陆续到位;2017年8月份,浙江省政府正式批复成立西湖大学(筹)。

积人和:

可以说,西湖大学的成立是“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努力的结果。从张辉与施一公、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等向国家主席习近平提交《关于试点创建新型民办研究型大学的建议》,到成立“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再到西湖大学四个研究所(生物学研究所、前沿技术研究所、理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的负责人施一公、陈十一、潘建伟、饶毅,无一不是“人和”的结果。

正是“人和”效应,与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校际联合招收和培养工作顺利开展。2017级博士研究生已正式录取19名;2018级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也已启动,计划录取130名。这些博士生被称为“西湖一期”,“西湖二期”。

有气盛:

按照西湖大学章程和规划,西湖大学以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的博士生及硕士生为重点、兼顾本科生教育,独具小而精、高起点、研究型、聚焦科学技术等特质,致力成为世界一流的民办研究型大学。计划到2026年,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规模总计约300人,研究助理、实验教学人员、科研平台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总计约600人,博士后约900人,在读博士研究生总计约3000人,在读本科生人数约2000人。

教育部顺利批复,人才引进顺利引进,博士生顺利开招,也让代校长施一公充满气盛。他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放出“豪言”:“到2019年年底,西湖大学师资规模将超过拥有2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洛克菲勒大学,教师科研水平很可能成为中国之最;5年后,教师科研水平比肩东京大学、清华、北大等知名学府,成为亚洲一流;15年后,在各项指标上和加州理工大学媲美,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好的大学之一。”这与2017年10月22日,十九大记者招待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豪言壮语”不谋而和:“第一,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中国没有一个孩子因为贫困而辍学!第二,有些大学思政课像春运火车票一样抢手!第三,到2049年,中国将稳稳地立于世界教育的中心!第四,中国教育的标准将成为世界的标准!第五,中国将成为世界上各国人民最向往的留学目的地!第六,以汉语为语言的教材将走向世界。”

在天时地利人和气盛的背后,我们也应该看到西湖大学事实上也潜伏着危机:第一,合法性危机。西湖大学的设立,突破了很多现有教育类法律的约束,如“大学”名称的获得、“博士授予权”的获得等。同时,西湖大学也与现行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有很大不同,如其“治理体系”、“教师管理制度”等。这些无一不是西湖大学潜在的危机。当年南方科技大学与现今的西湖大学,除了投资方不同以外,其他基本一致。但最终南方科技大学不得不终止首任校长朱清时的大学梦想。西湖大学能否走出南方科技大学的困境,对西湖大学是一个考验,对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也是一个考验。第二,人员危机。虽然西湖大学一直强调其“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治理属性,但在其优势的同时,也存在很大的风险。西湖大学三个学院(理学、工学、生命科学)的院长,陈十一已是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饶毅是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潘建伟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这样的领导队伍,怎么看也不是正规军。第三,施一公是一位院士,虽然有管理学院和大学的一些经验,但面对今后纷繁的事务,是否能游刃有余,也是一个重要的变量。从他的“豪言”来看,他更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对困难准备不足。如果领导团队不稳,会直接带来一系列的困境。如师资队伍的流失、筹款能力下降等。

短期内建成一所高水平大学,不是没有可能,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华威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韩国相浦大学都在成立不太长的时间内成为公认的一流大学。但这些大学都有一个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西湖大学的天时地利人和气盛可以坚持多长时间,值得全社会关注并支持。

西湖大学不是第一所中国民间研究型大学的探索。早在上年世纪的80年代,黄河大学曾经在中原大地出现。但生不逢时,最终不得不并入郑州大学。今天的西湖大学,既不同于当年的黄河大学,也不同于前几年的南方科技大学。它具有天时、地利、人和、气盛的优势,希望它能避开劣势,永葆青春,为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杀出一条血路。

本文作者:刘广明

本文来源: 科学网

延伸阅读二

辞职的清华副校长昨日履新


刚刚成立的西湖大学,又迎来重要时间节点。


4月16日下午,西湖大学第一次校董会在浙江杭州召开,确定韩启德等21位候选人为西湖大学首届校董会成员,确定由钱颖一担任校董会主席,杨振宁担任校董会名誉主席。刘旻昊为校董会秘书。


本次会议的重要议程之一,就是选举西湖大学首任校长。经过竞聘及校董会投票表决,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施一公成功当选。

“虽然对未来长路的探索有未知,有挑战,但我将勇往直前!今后任重道远,但我坚信,我们有梦想,更有担当,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一定能将西湖大学建设好、发展好,使她早日进入世界一流大学之列。”当选西湖大学首任校长后,施一公如是说。


作者发现,清华大学官网“学校领导”栏目中,已没有施一公的名字。


1967年出生于河南郑州的施一公,早年保送至清华大学生物系,后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生物物理博士学位,博士后结束后,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授。


2008年,施一公全职回国,加入清华大学,并担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决定回国时,施一公曾告诉妻子:“我在普林斯顿大学讲课时很尽责,那时我只是履行一份工作责任。现在讲课时,下面全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感觉他们就像是自己的孩子,我恨不得将平生所学都教给他们。”


2015年,施一公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一职,并于今年年初请辞,表示将全心投入西湖大学的筹建,引起小伙伴们的关注。


在施一公看来,西湖大学拥有最宝贵的资源就是人才。这从许田、仇旻两位新当选的副校长身上就可以看出。


出生于浙江嘉兴的许田,曾担任过15年的耶鲁大学遗传系副系主任以及11年的耶鲁大学校长顾问,长期参与科学管理和政策制定。


作为生长调控领域的创始人之一,许田率领的实验室首先发现了该领域的重要调控基因和信号转导通道,为发育和疾病提供新理论和机理,为癌症和十多种罕见病诊断和二十多种药物的研发作出贡献。


为了全职加入西湖大学,许田卸下了耶鲁大学终身教授、霍华德·休斯(HHMI)研究员以及罗斯伯格儿童疾病研究所科学顾问主席、复旦大学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务。


在谈及西湖大学如何实现世界一流,许田曾表示,“比如说多学科的交叉,以人工智能为例,计算机学家模拟了视神经网络,但是在一些学校,计算机系在一个地方,做神经生物的在一个地方,很难进行交叉。但西湖大学作为一个崭新的学校,能够打破所有的壁垒。因为西湖大学从一开始就设计地便于他们进行交流,不同学科的人每天能够有机会碰到并进行交流。”


仇旻出生于浙江建德,16岁考入浙江大学物理系,24岁获得浙江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6岁又获得瑞典皇家工学院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5年,30周岁的仇旻获得“瑞典战略研究基金会”资助的“未来科研带头人”基金, 是当时18位获奖者中的唯一一位华人,也是该届获奖者中最年轻的一位。


4年后,34岁的仇旻成为当时瑞典皇家工学院最年轻的正教授。2010年,仇旻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回到母校浙江大学任教。


为全职加盟西湖大学,仇旻已辞去浙江大学教授、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务。谈及选择西湖大学的原因时,仇旻教授表示,创办西湖大学,是一代人心中一个宏伟的梦想,也是这个时代需要和呼唤的一项积极尝试。“参与一所大学的创办,并切实投身其中,从无到有一步步建设,是我一直以来的渴求。我为梦想和情怀而来,我愿和施一公等各位一起为西湖大学的伟大而努力。”


从筹建之初到今年4月正式获批成立,短短几年时间,西湖大学发展十分迅速。目前,西湖大学已完成六次学术人才全球遴选,引进1个外籍非华裔科研团队、58名全球高端人才。


按照规划,2019年末,西湖大学拥有教授师资力量规模将超过洛克菲勒大学,在尖端研究方面异军突起;5年后,教师科研水平比肩东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成为亚洲一流,加入世界一流大学的团队;15年后,在各项指标上和加州理工相媲美,成为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最好的大学之一。


面对这一规划目标,作为首任校长,施一公身上的担子很重。


“办好西湖大学是我肩上义不容辞的责任。”施一公在竞聘演讲中动情地说,"人生为一件大事而来。西湖大学就是我生命中的这件大事,我已经做好准备,毫无保留地付出我的全部心力,以不忘初心、无问西东的务实态度,带着全社会、国家、政府、和全体师生员工的重托,使西湖大学成为国家和民族的骄傲。”


附:

西湖大学创校校董会成员(按照姓氏拼音排序)

David Baltimore、陈佳洱、陈十一、陈一丹、陈越光、程纯、董建岳、董清源、郭禾阳、郭孔丞、韩启德、李牮、李伊頔、潘建伟、钱颖一、秦英林、饶毅、施一公、徐益明、叶庆均、张磊

 

首批西湖大学创校荣誉校董会成员(按照姓氏拼音排序)

曹挺、邓锋、邓营/侯屈平夫妇、葛航、龚虹嘉、黄昌华、林刚、马化腾、倪良正、沈月华、石聚彬、王东辉、王健林、吴亚军、徐海照、薛景霞、姚忠良、张拥军、赵心竹、朱献福、朱新红

本文来源:长安街知事

延伸阅读三

西湖大学来了,你还纠结去清华还是去北大吗


在前几天播放的《最强大脑》节目中,14岁少年杨英豪大战哈佛高材生纳仁,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他收到了来自麻省理工教授罗伯特·戴西蒙抛出的橄榄枝。而当时在场的另一位教授施一公也直接邀请杨英豪几年之后去西湖大学读博士。

 

4月16日,这所西湖大学获教育部批准设立。这是一所民办研究型大学,试图打造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


据报道,西湖教育基金已为西湖大学募集到社会捐款7.7亿元。其中,西湖大学创始捐赠人包括马化腾、王健林、邓锋、吴亚军等。


它的定位是“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直接以培养博士生为起点,将组建理学院、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优先形成理学、工学、医学3门学科类。


目前,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为西湖大学的(代)校长。有消息称,今年1月,他已正式请辞清华大学副校长,一度引发热议。

在西湖大学正式设立之前,施一公就曾放出豪言:到2019年年底,西湖大学师资规模将超过拥有2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洛克菲勒大学,教师科研水平很可能成为中国之最;5年后,教师科研水平比肩东京大学、清华、北大等知名学府,成为亚洲一流;15年后,在各项指标上和加州理工大学媲美,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好的大学之一。

 

那么,成立西湖大学的意义在哪?能否快速比肩东京大学、清华、北大乃至加州理工大学?能否实现既有中国特色,又能对标世界一流的目标?来听听大头的分析。

熊丙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大学要办出自己的特色

大学的生命力在于高质量和特色


作为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新在哪儿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不论西湖大学是并肩清华,成为清华第二,还是办成小而精的研究型的大学,都不是办这所大学的最大新意所在。

 

我国已经有几所新建大学办学定位为“小而精,研究型”。西湖大学如何办为“第一个”西湖大学,对中国高等教育做出增量改革贡献,探索新的办学模式,才更有新意与价值。


2014年,国家领导人到北京大学考察,勉励青年学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在北大引发热议。在与师生代表座谈时,他肯定了北大争取到2018年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但也要求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不要把北大办成“第二个哈佛和剑桥”,而是要办成“第一个北大”,让北大师生深感责任重大。

 

这不仅对北大办学有用,对我国所有大学办学都有启示,即大学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大学的生命力就在于高质量和特色。

建设西湖大学,追求的肯定不是新增一所大学。目前,我国各地都重视高等教育投入,致力于打造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这个过程中,各地高校出现到其他高校挖人才的做法,这种挖人才做法,对于高校自身建设和人才发展无疑有一定意义,但是,从国家全局看,这对高等教育并无增量——一个人才在清华做出的成果,和在西湖大学做出的成果,对国家来说是一样的,只有做出更好的成果才有意义。


有意思的是,发起筹建西湖大学的几位核心人物,都是我国几所名校的副校长,和学科负责人,包括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教授(已经辞职)、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教授、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饶毅教授等。如果仅仅是把相关科学家的团队引进西湖大学,他们做出的成果,成为西湖大学成果,这对国家来说,“新增”部分在哪里?


这就需要西湖大学以新的办学体制、制度给出答案。我认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核心仍旧是南科大筹建时就提出的“去官化,去行政化”,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西湖大学虽为民办,也同样需进行去行政化、去功利化的改革,这需要政府部门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给大学更大办学自主权。

 

同时,大学要建立现代治理结构,推进学术自治、教授治校。能否切实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将是西湖大学的办学的最大看点,这也是社会对这所新大学的期待。


蒋丰

《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


西湖大学15年后媲美加州理工学院

并非痴人说梦

 

西湖大学作为一所民办性质的小型研究型大学,将发展方向定位于生物学、基础医学、理学和前沿技术,是一种非常大胆的尝试。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基础科学往往容易被人忽视。而一旦基础科学研究不足,就很难在各种技术上出现创新性突破,只能长期处于一种模仿与改造的状态,形成瓶颈。

 

近年来,中国虽然在制造等方面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在芯片等核心技术上依然需要仰仗他国,也导致了中国企业往往只能挣得一点可怜的“加工费”,而绝大部分利润被别国企业拿走。

 

要想改变这种局面,中国首先要扎实做好基础科学研究,这也就是西湖大学对中国的重要意义所在。但是,西湖大学作为基础科学为主的研究型大学,将面临研发周期长,投入产出比低,短期社会效益不显著的现实,这需要中国政府、企业等各界统一认识,持续加大投入。

一旦中国社会形成共识,有远见的政府加上负责任的企业,以中国目前的经济实力,西湖大学15年后媲美加州理工学院,并不是痴人说梦。

 

日本以基础科学研究为主的东京工业大学,是世界名校之一。


◈ 1881年5月,在日本刚刚开启明治维新不久,东京工业大学的前身“东京职工学校”设立,是一所民办学校,将基础科学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当时,日本各项经济基础都非常薄弱,但是明治政府及日本各个企业给予了该校持续不断的支持与投入。

 

◈ 到了1901年5月,该校更名为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时,已经为日本各项基础科学奠定了坚实基础,让日本在军事及民用科技上开始实现腾飞,最后为日俄战争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1923年,该校在关东大地震中遭遇毁灭性打击,可是仅用了不到6年时间,该校得以重建,并增加了学科,被正式命名为东京工业大学。为了支持该校的发展,政府将其转为国立大学,并以教育法规的形式,保证其资金及运营的稳定性。

 

该校目前有6个基础科学研究学科,超过150个研究所,出过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每年发表的基础科学论文位居国际前列。不难看出,门类齐全、论文优异、人才辈出,是衡量以基础科学为主的高校的重要指标。

 

目前,中国高等院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有一些差距。首先是在基础科学研究水平方面还有较大差异,其次是技术转化能力还较差,此外管理的“去行政化”方面也还有改进的空间。

张丰

读书人、媒体人

西湖大学是一个另类

希望它能够更单纯一些

 

中国高校的问题是过于大一统,不管是北大、清华还是复旦、浙大,都是同一个培养模式。高校的个性正在消失,这是一个问题。

 

最核心的一点,恐怕还是没有办学自主权,普遍缺乏学术自由。很多老师做科研,都是瞄准那些官方推荐的、容易被认定和通过评审的项目,而缺少真正的好奇心和兴趣。

 

另外,现在的大学普遍急功近利,一个项目要求一两年要出成果,机构和领导都缺乏长期的耐心,这最终催生了一种急躁的氛围。现在还有谁会为一个问题潜心研究十几年呢。

而西湖大学是一个另类,还是值得期待的。西湖大学可以做成一个“小而强”的研究型大学。如何衡量它的科研水平?按照现在的评判标准,发论文数量、影响因子之类,论总数,肯定比不过北大、清华。但是,我们可以用“人均”来衡量,或者考察它在某几个具体领域的真正贡献。

 

当然,也应该看到一些不确定因素。前几年朱清时做的南方科大,开始也被人寄予厚望,但是最终也“泯然众人矣”,和别的大学差不多了。

 

浙江有钱,这个是肯定的。西湖大学可以募集到资金,但是它是否真能拥有办学自由,是否真的能够按照施一公的设想运作,最终还是有疑问的。随着办学真正开始,施一公是否能够处理好各种“中国特色”,还是一个考验。

 

我们只能希望,西湖大学能够更单纯一些,希望有关方面更尊重科学家的想法一些。

本文作者:巴九灵 

本文来源:吴晓波频道

延伸阅读四

西湖大学规划方案效果图(新闻配图)

西湖大学超速获批 最大单笔捐款3亿元


从倡议、创建、新生入学到正式获批,西湖大学用了三年时间,展现出令人惊叹的超速度。


4月2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同意设立西湖大学的文件。文件指出,西湖大学系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高等学校,为非营利法人,由浙江省统筹管理和指导。西湖大学(代)校长为施一公,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现年51岁的施一公于今年1月初正式请辞清华大学副校长。


西湖大学校址位于杭州市西湖区,现址云栖校区位于西湖区云栖小镇石龙山街18号,主校区云谷校区位于西湖区双桥区块,云谷校区建设工程已于4月3日正式开工建设。“西湖大学的定位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民办,二是研究型大学,不以规模取胜,也并非普通人的高等教育。这一次,希望民间与政府能有效互动,在民间力量办高校上有所破冰。”浙江省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杨建华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过去三年,我们酸甜苦辣都尝过了,我现在心里最经常感受到的还是一个字,甜。”施一公在开工仪式上说,“未来,西湖大学一定砥砺前行,以不忘初心、无问西东的务实态度,争取早日建成一所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新型研究型大学。”


超速获批

从构想到如今获得审批,西湖大学的创办速度令人瞩目。


2015年3月,创办西湖大学的构想由施一公、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等人正式提出。同年12月,西湖高研院作为西湖大学的前身筹建依托主体,先期正式注册。其筹建工作被纳入了当地政府的发展规划。


2016年3月,杭州市政府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推进西湖大学(筹)项目联络对接工作领导小组”和“推进西湖大学项目建设指挥部”,加快推进西湖大学的创建。同年12月10日,西湖高研院在杭州举行成立大会,高研院组建四个研究所,其中,施一公领衔生物学研究所;神经生物学家饶毅领衔基础医学研究所;物理学家潘建伟领衔理学研究所;力学家陈十一领衔前沿技术研究所。四位教授领衔的团队作为“杭州市顶尖人才和团队重大项目”,与西湖区政府正式签订协议,4个项目各获得由杭州市提供的1亿元项目扶持资金,用于一流人才引进和尖端科学研究。


从2017年9月1日浙江省政府正式向教育部行文商请设立西湖大学,到2018年4月2日教育部正式印发关于同意设立西湖大学的函,时间不过7个月,获批可谓“超速度”。


创办西湖大学可视为浙江高等教育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一步。在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将“高水平建设西湖大学”作为2018年浙江省重大战略举措。按照计划,西湖大学批准成立后,西湖高研院将作为西湖大学的技术创新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从小型高等基础科学研究院转型为推动尖端基础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及促进基础科研与企业合作的桥梁,并继续在交叉学科发展、尖端科技转化方面作出大胆的探索、尝试及创新。

最大单笔捐款3亿元


西湖大学将按照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努力构建完善的治理体系。


学校设立董事会,校董会作为最高决策机构,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执行董事会决定,负责学校日常管理。同时设立监事会、顾问委员会、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等。


学校经费的来源备受各方关注。目前,西湖大学的经费来源包括社会捐赠、办学收入、竞争性科研项目经费及人才政策支持经费和政府扶持资金等。其中,西湖教育基金会承担西湖大学的绝大部分运营费用,所有教师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包括退休金、对子女教育的支持计划均来自该基金会。


成立于2015年7月的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由施一公、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甘中学、赵伟、陈越光等人担任理事,现任秘书长为武红。为西湖大学慷慨解囊的,有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龙湖地产董事长吴亚军、荣之联(12.730,-0.41,-3.12%)科技董事长王东辉等知名企业家;还有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北极光风投创始人邓锋两位知名投资人;还包括上市公司如创业软件(32.880,-0.90,-2.66%)董事长葛航、圣奥集团董事长倪良正、海康威视(41.030,0.34,0.84%)副董事长龚虹嘉等人;此外还包括香港嘉里集团的郭氏基金会。


目前,西湖大学最大数额的单笔捐赠来自敦和基金会,支助金额3亿元人民币。民间资本以捐赠的形式进入西湖大学,西湖大学将成为中国严格意义上的第一所非营利性的研究型民办高校。


清澈的学术气质

作为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新”在哪儿都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西湖大学“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办学定位,是“新”的重要体现。


施一公介绍:“所谓小就是规模小,所谓精就是师资精世界一流,所谓高起点就是培养博士生为起点,所谓研究型就是西湖大学将致力于前沿基础研究、创新技术开发与技术转化,是服务于社会的研究型大学。”


按此定位,西湖大学将努力集聚国际一流师资,以博士研究生培养起步,适时开展本科生教育,未来学校总规模不超过5000人。资料显示,西湖大学校际联合招生和培养工作已经展开。在教育部支持下,西湖大学已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2017级博士研究生已正式录取19名;2018级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也已启动,计划录取130名。其中,首届19名西湖高等研究院-复旦大学“跨学科联合培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项目录取的学生,已在去年9月正式入学。“我们的学生均值很高,但方差很小。”施一公称,“我们不喜欢个性化,这种情况下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受到禁锢。”


在师资力量方面,目前西湖大学已通过西湖高等研究院面向全球进行了5次学术人才招聘,签约37名高水平学术人才,预计到2021年教师规模达到210人,2026年达到300人。2017年3月,在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的理论物理学家李牮加盟西湖高研院,原因是被“(西湖大学)清澈的学术气质”吸引。“这是一个适合做学术的地方,很舒服。”李牮称。


施一公提出西湖大学的办学目标是:2019年末赶超洛克菲勒大学;5年后科研水平比肩清华、北大,成为世界一流高校;15年后,比肩加州理工学院成为世界名校。“历史上曾经有黄埔一期,今天我们有西湖一期!”2017年9月,施一公在西湖高研院的开学典礼上说,“西湖大学虽然还没有一个成熟大学的舒适环境,但拥有创造奇迹和美好未来的所有可能。”

本文来源:高校人才网

延伸阅读五

生物学家许田放弃耶鲁终身教职 

全职加入西湖大学

近日,著名学者许田教授放弃耶鲁大学终身教职,全职加入西湖大学,成为西湖大学讲席教授。西湖大学校长(代)施一公评价:“十年之前,许田教授已经在国际学术领域达到一流水平,他对遗传学尤其是生长调控领域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许田教授的全职加盟,是西湖大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步。”


许田教授出生于浙江嘉兴,1982年获复旦大学学士学位,1990年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 1990-1993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1993到2018年历任耶鲁大学遗传学和神经生物学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授、C.N.H. Long讲席教授,2003-2018年任耶鲁大学遗传学系副系主任,2002-2013年任耶鲁大学校长顾问。1997-2018年任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院研究员。1996-2018年历任复旦大学兼职教授、长江讲座教授、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国家发育与疾病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


作为生长调控领域的创始人之一,许田实验室首先发现了该领域的重要调控基因和信号转导通道,为发育和疾病提供新理论和机理,为癌症和十多种罕见病诊断和二十多种药物的研发作出贡献。许田教授曾长期担任Cell、Annual Review of Genetics、Molecular Cancer Research、Integrative Biology、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等杂志编委,Disease Models and Mechanisms创刊编委。许田教授曾任华人生物学家协会主席,获美国优秀博士后奖(Whitney)、美国优秀青年科学家学者(Pew)、霍华德休斯研究员、结节性硬化症协会创新奖和杰出贡献奖、美国科学促进会成员(AAAS Fellow)等奖项。


许田教授担任过15年的耶鲁大学遗传系副系主任以及11年的耶鲁大学校长顾问,曾长期参与科学管理和政策制定。为了全职加入西湖大学,许田卸下了耶鲁大学终身教授、霍华德·休斯(HHMI)研究员以及罗斯伯格儿童疾病研究所科学顾问主席、复旦大学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务。对此,许田教授表示,回国加入西湖大学主要是想实现心中的两个目标:教育和创新。“以前大学教育主要是来传播知识,而现在学校的功能在慢慢改变,创新变得非常重要。未来我们会把大学教育从知识传递转到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来。”


许田教授说,“作为一所刚刚成立的新型大学,西湖大学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国内出色的公立大学有很多,但一流的民办大学还只有这一所。在这里我们可以摸索新的管理方式、教育方式以及培养创新人才的方式。教育如果要强,就需要各种各样的尝试,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如同现在中国的经济一样,有国营企业,也有私有企业,还有个体户,多种形式互补,然后形成一个良性的大环境。”


谈及西湖大学如何实现世界一流,许田教授称,“比如说多学科的交叉,以人工智能为例,计算机学家模拟了视神经网络,但是在一些学校,计算机系在一个地方,做神经生物的在一个地方,很难进行交叉。但西湖大学作为一个崭新的学校,能够打破所有的壁垒。因为西湖大学从一开始就设计地便于他们进行交流,不同学科的人每天能够有机会碰到并进行交流。”

(原标题:生物学家许田放弃耶鲁大学终身教职 全职加入西湖大学)

本文来源:浙江在线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