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县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护士曹丽,2006年7月毕业于菏泽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次年在鄄城县第二人民医院工作至今,目前从事儿科临床护理工作。11年前,曹丽怀揣着远大志向走进了儿科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在同事、前辈们的培养呵护下,逐渐长成。11年的经历和磨练,让那些远大志向渐渐淡去,相反能踏实、认真、安全的工作每一天。杜绝纠纷、远离隐患,是她唯一的职业要求和愿望。
在儿科,曹丽学会了什么是职业精神,什么是专业素质。在儿科服务的不仅仅是患儿,更多的是患儿家属。记得有一个患儿家属给曹丽留下很深的印象,一孩子因腹泻出现心电图异常,需要复查心肌酶,当她例行通知患儿家属的时候,家属情绪很失控,在她面前失声痛哭起来,她不知道是怎样的压力让这位母亲如此难过,她决定倾听下去。
慢慢曹丽了解到孩子的病情一直反复不稳定,加上心电图异常,她担心孩子得了心脏病,再加上孩子不好打针,空腹时间又长,重重的原因让她如此焦虑如此不安。曹丽能理解家属的心情,因为她也是一名母亲,她慢慢给家属讲解什么是心肌酶以及检查的必要性,最终她同意检查。当结果出来问题不是很严重的时候,家属第一时间告诉了她,并感谢她。
儿科的工作不同于其他成人科室,细小而琐碎,加之孩子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护理上需要更加细心,技术上更加精湛。曹丽虚心向老同事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努力学习理论知识,丰富头脑,参加护理本科学习,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做大量学习理论笔记,掌握新知识、新技术,迅速成为一名护理工作的佼佼者。
一次,一个五个月大的患儿状态欠佳,哭闹、呕吐来就诊,透视化验均无异常,在静点观察中发现孩子大便中带有少许果酱样便,家长并没有在意,曹丽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所看过的病例,联想到可能有肠套叠,随即把病情反映到医生那里,通过再次透视,结果诊断为肠套叠,立即转到外科治疗。
曹丽用真诚和耐心对待每一位患儿,成功担起了阿姨的角色,与他们交流、谈心,生人、熟人、有钱、没钱都一样对待。一次凌晨3点多,一位农村妇女抱着发高烧的孩子到院打针,可身上仅带了30元钱,离用药费用差很多,看到这种情形,曹丽便从自己兜里掏出100元钱,替妇女交上了医药费,病情稳定后,她又为孩子煮了碗方便面喂她吃下,感动的那位农村妇女流出了眼泪。
在工作中,曹丽恪尽职守,事事冲在前。2009年,手足口病爆发,曹丽挺身而出,第一个递上了请战书,接到筹建手足口病区任务后,立即投入到紧张的筹备工作中。由于是紧急任务,且只有一周的筹备时间,在这种时间短、任务紧、人员还没有完全到位的状态下,一个礼拜都吃住在医院里,紧张有序进行病区的各项筹备任务,装修、粉刷、标识建立、宣传板块的制作、床单元的准备、功能区域的划分、各种办公用品的准备、规范工作流程等……几乎没有一刻闲下来的时候。经过一周的紧张筹备,一个新的病区开始运行了,那时曹丽眼睛湿润了,激动中也有难以掩饰的疲倦。
曹丽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创新,在开展儿科头皮套管针穿刺技术时,细心研究,仔细琢磨,摸索出了一套提高成功率的进针方法及手法,率先掌握技术,成功应用于临床,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专门找“曹阿姨”扎针的人越来越多了。
曹丽在一次值夜班时,四五个人抱着一个六个月大的孩子匆匆走进病房,焦急的神情透露在每个人的脸上,她快步上前观察,患儿精神萎靡、面色苍白、重度脱水状,面部及全身严重湿疹,经询问得知该患儿经三家医院救治,均由于孩子过胖加之脱水湿疹非常严重,扎针极度困难,已经扎了十多针,仍未扎上,这样用不上药,家长急得团团转,曹丽边安慰患者家属,边以最快的速度准备好药品,仔细寻找静脉,凭着她几年来积累的临床经验和自我摸索的方法,终于在耳后摸到了一条看不见的细小静脉,我边摸边进针“扎上了、扎上了、太好了。”全家人高兴不已,孩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因为工作,曹丽的爱更多的是给了患病的孩子们。她会在儿童节给他们送去礼物,给贫困家庭的孩子捐款,送些衣物。
曹丽注意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新理论、新观念及时运用到护理工作的具体实践中,更新技能,更新操作,改进工作方法,改进护理服务态度。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业务,通过多年的临床磨练和刻苦钻研,熟练掌握早产儿喂养技术和各种呼吸机、监护仪的使用。
曹丽说,医护人员工作是为了救死扶伤,挽救生命,是人民最忠诚的卫士。当患者的生命在生死线上挣扎的时候,当患者痛苦不堪出现在医护人员面前的时候,医护人员会毫不犹豫伸出双手去挽救他们,分秒必争,像打了鸡血一样没有白天黑夜的守护着患者的生命。医护人员会做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真正的卫士,为更多的孩子保驾护航,筑建一个更加安全,舒适的大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