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最佳洗澡 睡觉 锻炼时间,太全了!手把手教您健康生活!

来源: 中药养生/zyys002

点上方蓝字“中药养生”关注,疾病偏方、中药功效、病症食疗文章不在只看朋友圈。


所谓最佳时间,就是什么时间去做什么事情最恰当、最有利于健康。日常生活中的事情都有一个最佳时间,您知道吗?



1饭后3分钟是漱口、刷牙的最佳时间

因为这时,口腔的细菌开始分解食物残渣,其产生的酸性物质易腐蚀、溶解牙釉质,使牙齿受到损害。


2饮茶的最佳时间

饮茶养生的最佳时间是用餐1小时后。不少人喜欢饭后马上饮热茶,这是很不科学的。因为茶叶中的鞣酸可与食物中的铁结合成不溶性的铁盐,干扰人体对铁的吸收,时间一长可诱发贫血。

3喝牛奶的最佳时间

因牛奶含有丰富的钙,中老年人睡觉前饮用,可补偿夜间血钙的低落状态而保护骨骼。同时,牛奶有催眠作用。


4吃水果的最佳时间

吃水果的最佳时间是饭前1小时。因为水果属生食,吃生食后再吃熟食,体内白细胞就不会增多,有利于保护人体免疫系统。


5晒太阳的最佳时间

上午8时至10时和下午4时至7时,是晒太阳养生的最佳时间。此时日光以有益的紫外线A光束为主,可使人体产生维生素D,从而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抗痨和防止骨质疏松的能力,并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病率。


6美容的最佳时间

皮肤的新陈代谢在24点至次日凌晨6点最为旺盛,因此晚上睡前使用护肤品进行美容护肤效果最佳,能起到促进新陈代谢和保护皮肤健康的功效。


7散步的最佳时间

饭后45分钟至60分钟,以每小时4.8公里的速度散步20分钟,热量消耗最大,最有利于减肥。如果在饭后两小时后再散步,效果会更好。


8洗澡的最佳时间

每天晚上睡觉前来一个温水浴(35℃~45℃),能使全身的肌肉、关节松弛,血液循环加快,帮助你安然入睡。

9睡眠的最佳时间

午睡最好从13点开始,这时人体感觉已下降,很容易入睡。晚上则以22点至23点上床为佳,因为人的深睡时间在24点至次日凌晨3点,而人在睡后一个半小时即进入深睡状态。


10锻炼的最佳时间

傍晚锻炼最为有益。原因是:人类的体力发挥或身体的适应能力,均以下午或接近黄昏时分为最佳。此时,人的味觉、视觉、听觉等感觉最敏感,全身协调能力最强,尤其是心律与血压都较平稳,最适宜锻炼。

人体24小时使用手册


1:00 人体进入浅睡阶段,易醒。此时头脑较清楚,熬夜者想睡反而睡不着。


2:00 绝大多数器官处于一天中工作最慢的状态,肝脏却在紧张工作,生血气为人体排毒。


3:00 进入深度睡眠阶段,肌肉完全放松。


4:00 “黎明前的黑暗”时刻,老年人最易发生意外。


5:00 阳气逐渐升华,精神状态饱满。


6:00 血压开始升高,心跳逐渐加快。高血压患者得吃降压药了。


7:00 人体免疫力最强。吃完早饭,营养逐渐被人体吸收。


8:00 各项生理激素分泌旺盛,开始进入工作状态。


9:00 适合打针、手术、做体检等。此时人体气血活跃,大脑皮层兴奋,痛感降低。


10:00 工作效率最高。


10:00-11:00 属于人体的第一个黄金时段。心脏充分发挥其功能,精力充沛,不会感到疲劳。


12:00 紧张工作一上午后,需要休息。


12:00-13:00 是最佳"子午觉"时间。不宜疲劳作战,最好躺着休息半小时至一小时。


14:00 反应迟钝。易有昏昏欲睡之感,人体应激能力降低。


15:00 午饭营养吸收后逐渐被输送到全身,工作能力开始恢复。


15:00-17:00 为人体第二个黄金时段。最适宜开会、公关、接待重要客人。


16:00 血糖开始升高,有虚火者此时表现明显。阳虚、肺结核等患者的脸部最红。


17:00 工作效率达到午后时间的最高值,也适宜进行体育锻炼。


18:00 人体敏感度下降,痛觉随之再度降低。


19:00 最易发生争吵。此时是人体血压波动的晚高峰,人们的情绪最不稳定。


20:00 人体进入第三个黄金阶段。记忆力最强,大脑反应异常迅速。


20:00-21:00 适合做作业、阅读、创作、锻炼等。


22:00 适合梳洗。呼吸开始减慢,体温逐渐下降。最好在十点半泡脚后上床,能很快入睡。


23:00 阳气微弱,人体功能下降,开始逐渐进入深度睡眠,一天的疲劳开始缓解。


24:00 气血处于一天中的最低值,除了休息,不宜进行任何活动。

用药需谨慎,请遵医嘱!(源于网络)

温馨提示:

想要了解更多病症中医用药,病症小偏方吗?

想要了解更多中药知识和食用方法吗?

只需关注后回复病症/中药名即可!已收录百种病症及300种常见中药功效及用法!如回复‘三七’、‘高血压’、‘月经不调’等。



推荐三七知识的平台

【三七小知识】简介:一个专注于分享三七知识的平台;一个只分享不发任何广告的平台;一个三七文章放心转载的平台!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