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来临,“和孩子亲吻会导致疱疹性咽峡炎”的传闻近期又开始流传,甚至有不少微博大V也参与转发,这让不少家长“心慌慌”。家长的亲吻确实有这么“危险”吗?
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荃教授表示,家长跟孩子之间的亲吻一般不会传染该病,因为家长很少得这种病,并不像传闻中说的那么让人恐慌。
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以粪—口途径为主,也可通过呼吸道途径(飞沫、咳嗽、打喷嚏),亦可因接触患者粪便、口鼻分泌物、皮肤或黏膜疱疹液、及被此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但通过“口-口”传播的比例很少,拒绝亲宝宝减少不了太多的患病几率。
虽然疱疹性咽峡炎不是主要由亲吻导致,但在亲吻孩子时,确实需要注意:
①不要随便让别人亲吻孩子,毕竟难以了解对方健康状况;
②不要嘴对嘴,也尽量不要咀嚼食物后给孩子喂食;
③不要亲小宝宝的手,小宝宝喜欢吸吮手,增加病毒感染机会;
④浓妆艳抹不要亲吻宝宝,化妆品中含有铅、汞等化学物质,通过亲吻进入宝宝体内容易引起慢性铅中毒等病症;
⑤当大人有感冒、皮肤病、口腔疾病、肠胃疾病、流行性腮腺炎、眼结膜炎、流行性肝炎或者携带具传染性的肝炎病毒时,不要亲吻宝宝。因为这些疾病传染性极强,宝宝很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以咽峡部疱疹溃疡和急起的发热为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与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存在一定的重合,但症状上并不一样。
疱疹性咽峡炎
手足口
疱疹性咽峡炎
只有口腔内有疱疹
极少出现重症
手足口病
口腔、口周、手、足和臀部甚至全身都可能有疱疹
有一定比例会转成重症
一些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可能在口腔疱疹后3-5天,出现手、足、臀部等处皮疹,此时根据皮疹形态可以诊断为手足口病。
北京友谊医院儿科医生张玮娜介绍,疱疹性咽峡炎的潜伏期约为2-4天,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
由于致病病毒亚型不同、患儿年龄不同等因素,临床表现差别很大,有的很轻,有的很重。
疱疹
体格检查可见咽部明显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等部位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十数个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天后破溃形成小溃疡,疱疹和溃疡常同时存在。
疱疹也可发生在口腔的其他部位,如舌部和颊粘膜。
发烧
患儿体温可达39-40℃或更高,约2-5天后下降,也有烧的更长的。体温过高有时会发生高热惊厥。也有少数患儿没有发热的。
咽痛
小婴儿不会诉说咽部的疼痛,常表现为拒食、拒水、口水增多等,以减少吞咽带来的疼痛,家长要格外注意观察。
注意!!
如果患儿有持续高热、神经系统异常(精神萎靡、嗜睡、头痛、惊厥、无力等)、频繁呕吐、呼吸明显增快、出冷汗、皮肤发花、小便明显减少等表现,应积极就医。
疹性咽峡炎为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属于自限性疾病,目前没有任何抗病毒药物证实对这类病毒有效,所以如果病情不重,可不用特殊治疗,家长加强护理就可以了,大多数情况下预后良好。
如果病情较重,如高热持续不退,则需要积极退热处理,避免出现高热惊厥。
这里特别提醒家长们,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应由医生来决定。
另外,局部可用中药气雾剂或金霉素鱼肝油等,起到局部消炎止痛的作用。
● 多饮白开水,如果孩子拒绝,可试着给一些果汁、饮料,但尽量避免刺激性的液体,像过酸、过甜的果汁;
● 如果咽痛厉害,可以适当喝凉水、吃冰棒以暂缓疼痛;
● 饮食上可进食有营养并且易于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像牛奶、菜粥、面条汤等;
● 如果孩子进食困难,可少量多次进食,保证液体摄入;
● 保持孩子大便通畅,利于体温下降,必要时可口服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来帮助排便。
目前没有针对疱疹性咽峡炎的疫苗,且多种病毒及同种病毒的不同亚型均可导致疱疹性咽峡炎,所以得过一次的孩子还可能再得。
建议
● 高发期尽量减少孩子到公共场合,如超市、室内游乐场、餐厅等玩耍的时间。
● 在室内要勤通风以降低病毒的含量,注意饭前便后洗手,注意玩具、餐具、衣被、毛巾等的消毒。
● 增强自身体质,多喝水,饮食适当清淡,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也能起到一定预防作用。
温馨提示
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发病人群为5岁及以下儿童,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高峰为5-7月。
提醒各位家长,高发期内密切关注自家宝宝的健康状况。
(来源: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市疾控中心、中国医学论坛报、健康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