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伤---百病生,脾胃好不好,一眼看出来

来源: 长春岳氏万全堂中医院/ccyswqt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脾胃伤,百病生

从中医的角度说,脾和胃有受纳、消化和运输的作用,化生我们吃进去的营养,供养全身需要。因此,一个人脾胃功能的强弱,直接关系着他的生命盛衰。脾胃虚弱的人,说话无力,身体羸弱,疾病丛生。

       脾胃一伤,则五脏皆无生气,就是说脾胃对五脏有很大的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健旺,则气血充盈,营养五脏;脾胃受损,则气血生化之源亏乏,影响五脏。

       比如肺主气,全身的气都是肺来主持和管理的,而肺所需要的津气,全赖于脾胃的强盛。因此,脾胃不好的人往往肺虚。

       肝主藏血,而肝血又依赖于脾胃水谷精微的供养,脾虚就会导致肝血虚衰。另外,长期脾虚可导致肾精亏虚。

       如果你发现自己舌苔厚腻、饭后易胃脘作胀,这都是脾胃虚弱的表现,有些人还会胃痛、拉肚子、消瘦、饭吃不下,有的有口臭、面色萎黄等。

        养脾胃重在补气

       在运用中医药治疗、调养脾胃病方面,主要原则是补气。“人的健康长寿与气的盛衰有重要联系,而气的盛衰取决于脾胃的强弱。因此,补气就是补脾胃功能。”

       在日常保养脾胃方面,不赞成女孩子为了减肥不吃主食。

      “繁体写的‘精、气’两字里,都有个‘米’,可见米和精气有重要的联系,不吃米饭,精神气血都不够了,抵抗力差、胃病、月经不调什么的都来了。”养脾胃一定要天天吃主食,而且要定时定量。

推荐给大家一款食材——鲫鱼

       “多吃鲫鱼,鲫鱼其性味甘、平、温,入胃经,具有和中补虚、除湿利水、补虚羸、温胃进食、补中益气,可红烧也可清炖。”

       另外,山药、扁豆、薏仁、莲子、芡实、红枣等补气养血的食物可常吃。

       在食量方面,切忌大吃大喝、暴饮暴食,每顿吃到七八成饱即可,而且一定要细嚼慢咽。还有一点,“尽量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

       “现代人压力大,精神紧张,这和胃病是有直接关系的。三分之一的脾胃病是因郁闷或生气而起。心情不好,常会感觉上腹部有明显的饱胀感。吃不下饭。心情好了胃口也会打开。所以保护脾胃要先照顾好自己的情绪,也就是我们要多静心养气。”

夏天脾胃最脆弱

       夏天是脾胃最为脆弱的时候。脾胃喜温不喜冷,而夏天是女性食用大量生冷食物的季节,如冰镇啤酒,冷饮甜品,蔬菜水果沙拉等,这些食物吃多了就伤脾胃,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

       因此,女性在这个时候应多吃些薏米、茯苓、白扁豆、赤豆、丝瓜等食物,有助于健脾益胃。如枸杞10克、薏米500克、红枣5枚制作枸杞红枣薏米茶,可帮助女性健脾益胃、延缓衰老。具体做法是将洗净的薏米放入锅中小火慢焙,直到焙出浓郁的米香味,然后将枸杞、红枣、炒熟的薏米放入壶中,冲入滚开的沸水,浸泡10分钟即可饮用。

脾胃好坏看五部位——


眼:红肿、疲劳、眼袋大是脾虚

早上起床的时候,很多人眼睛总是肿的,还有很明显的眼袋,用了很多高级的化妆品也没有明显改善。其实,这是脾虚的表现。脾胃不好容易气血不足,进而影响到肝,所以眼睛容易疲劳,看不清东西。


鼻:鼻尖红留心脾胃虚弱

鼻头的部位主脾,鼻头的两侧鼻翼主胃。如果我们整个的鼻头包括鼻翼都发红,那就是说明有脾胃热证,而且是实热。可以按摩足三里穴,每次5分钟,每天2~3次,就可缓解脾胃热的症状。如果同时按摩胃经的内庭穴(在足第二趾、第三趾趾缝之间),效果就更佳了。

如果鼻头是淡白色,里面透着一种不自然的青光,偶尔还会伴有腹痛,这种情况意味着气虚是脾胃虚弱导致的。这类朋友可以多补充豆类食物,多吃一些豌豆、刀豆等。

鼻头最忌讳出现黑灰色,说明脾胃或身体某些器官出现了较严重的问题,最好及时去医院检查。


口:牙龈肿,口气臭是胃火

长期熬夜、加班工作、饮食不规律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伤害到了脾经胃经正常的运行,当脾经和胃经走到下牙龈的部位时就会出现发炎的症状,引起牙龈肿痛。

口气是否新鲜是脾胃健康最直观的信号。对于口气难闻的朋友来说,调治胃中火气是关键。平常要少吃些羊肉、草鱼、红糖等温性食物。尽量多吃绿豆、豆腐或苦瓜。还可以经常食用一些利湿的食物,例如薏米、扁豆等。做饭时可以多放生姜,把做好的生姜吃掉,吃姜能有效改善口臭。


唇:脸黄、唇无血色是脾气不足

脸色不好,是脾胃湿热的前兆。脾胃湿热的人总是觉得口渴,尿少而黄,最主要的就是面目会发黄。而脾胃不好的人嘴唇会发白、没有血色,容易爆皮、裂口子。睡觉时会流口水,是脾气不足的一种表现。


腹:肚子胀多是脾胃不和

不少人在饭后经常会出现腹胀的情况,通常还会伴有食欲减退、不想吃饭、打嗝等症状。饭后肚子胀并且会常常腹泻,多半是胃肠虚弱。为了缓解饭后肚子胀,可以多按摩肚脐周围,加强胃肠道的蠕动。每晚睡觉前可以平躺在床上,用手掌顺时针按摩肚子30下。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专家在线----为您解答肠胃疾病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