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端午,养生之道 ​

来源: 龙川县中医院/lcxzyy1963


 “仲夏端午。端者,初也。”——《风土记》。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到这个节日,都离不开赛龙舟、吃粽子、挂香囊等民间习俗。


端午,中药的节日


古人认为,农历五月是一个恶毒的时节,蛇虫鼠蚁大量繁殖,疾病瘟疫也容易传播。五月五日更是因为“极阳”而被认为是毒月中的毒日,有说法称“端午”的名称由“躲午”演化而来,有躲避毒辣的夏日之意。

正由于端午是这样一个容易生病的时节,催生林林总总端午运用中药的方法,把端午称为“中药的节日”也不为过。

翻阅典籍,会看到端午节还有浴兰节、菖蒲节、女儿节等别称,这都和端午节与中药渊源有关。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就是说端午时值仲夏,皮肤病多发,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于是称作“浴兰节”。


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此外,明朝的沈榜在《宛署杂记》中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仲夏端午 养生之道

1、食疗养生



端午期间气温高,湿度大。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人体各种生命活动较为亢进,能量与养分物质消耗较快,体液丢失多,机体的代谢不平衡,往往容易出现身体发热、口渴、心烦、胃口低下等症状。所以要特别注重补充水分,多摄入清淡食物和蔬果,外出注意防晒。

该时期,气候湿热易滋生蛇虫鼠蚁以及各种病菌,进一步加重疾病的传播。因此民间习俗流行在门前插艾条,喝雄黄酒,进行端午除邪辟秽和养生。

2、起居养生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讲,夏季的养生之道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 夏三月指农历的四、五、六这三个月,又分别称为孟夏、仲夏、季夏。


端午节时值仲夏。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多进行户外活动,中午小憩可以帮助人体恢复疲劳,理顺心情,避免发怒。


3、运动养生



从古至今,端午节是一个提倡运动的节日,每年必办的“赛龙舟活动”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中医将精、气、神称为“三宝”,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运动养生正是抓住了这三个环节,调意识以养神;以意领气,调呼吸以练气,以气行推动血运,周流全身;以气导形,通过形体、筋骨关节的运动,使周身筋脉畅通,营养整个机体。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行走、打八段锦或太极拳、慢跑、游泳等方式保健身心。

端午推荐膳食

番茄土豆排骨汤

材料:番茄300克、土豆500克、排骨500克

做法:先将排骨洗净氽烫后用清水冲干净,与切块的土豆一起放入砂锅,加水3000ml,先用武火煮15分钟后改为文火,煮40分钟后,加入番茄,再煮20分钟,调味后即可食用。

功效:健胃消食,生津止渴  

白鲫滚荷包蛋汤

材料:白鲫鱼500克、鸡蛋3个、生姜3片、胡椒粉适量

做法:白鲫鱼宰洗干净,慢火煎至微黄,溅入少许清水,铲起;鸡蛋煎为荷包蛋状,铲起;起油锅爆香姜片,加入清水1250毫升(5碗量),武火滚沸,下白鲫鱼滚片刻,下荷包蛋,滚沸后撒入适量食盐,胡椒粉即可。

功效:祛湿开胃

上汤红苋菜

材料:红苋菜1斤、瘦肉末若干、高汤1杯、蒜头2个

做法:红苋菜择洗干净,备用;锅中入油,爆黄大蒜头,炒瘦肉末至变色,倒入高汤煮沸;汤滚后放入苋菜,煮软后,勾琉璃芡,起锅。

功效:清热健脾、除湿止痢、收敛止血、通利二便。


芹菜拌豆腐


材料:芹菜150克、豆腐1块、调味品适量。

做法:芹菜切成小段,豆腐切成小方丁,均用开水焯一下,捞出后用凉开水冷却,控净水待用。将芹菜和豆腐搅拌,加入食盐、味精、香油拌匀即可。

功效:平肝清热、利湿解毒。



南北粽子端午大PK

你更爱哪种?



北京:粽子多以红枣、豆沙做馅


北京粽子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目前,市场上供应的大多数是糯米粽。在农村中,仍然习惯吃大黄米粽。黏韧而清香,别具风味,北京粽子多以红枣、豆沙做馅,少数也采用果脯为馅。



广东:咸蛋黄、冬菇、花生、五花肉做馅


广东粽子与北京粽子相反,个头较小,外形别致,正面方形,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状如锥子。冬叶包裹着糯米、绿豆、咸蛋黄、冬菇、花生、五花肉及莲子,是传统裹蒸粽做法,丰富的材料充盈了口感的满足。



山东:山东黄米粽子辈份最大 资格最老


在诸多品种的粽子里,辈份最大,资格最老的,当首推山东黄米粽子。选用黄黏米包裹的粽子黏糯,夹以红枣,制品风味独特,食用时,可根据食客习惯,佐以白糖,增加甜味。



陕西关中:吃蜂蜜凉粽子


吃蜂蜜凉粽子是陕西西安、关中和陕南一带端午节日食俗。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蜂蜜凉粽子始于唐代,是由唐韦巨源宴请中宗皇帝的“烧尾宴”上的“赐绯含香粽”演化而来的,注释是“蜜淋”,意思是给粽子淋上蜂蜜。在凉粽子上淋上蜂蜜,是一种理想的夏令食品。具有凉甜芳香、沁人肺腑的特点。主要原料是糯米、蜂蜜。



湖北:屈原家乡三角粽 追思屈子情


湖北秭归是屈原的家乡,为表达对屈原的怀念,当地人对包粽子倾注了不一样的情感,做的粽子也格外讲究,在秭归粽子全部都是三角形。秭归民俗专家郑承志说:“三角粽,象征屈原有棱有角的一生。在粽子里一定要放一颗红枣,象征着屈原的一颗忠心,我们后人也要像屈原一样忠于祖国。”


  

云南:傣味粽子加香料

  

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做的粽子又有什么不同的特色?其实,香料是傣族粽子最特别的地方。当地人在包粽子时,要加入香茅草、沙榔、八角和草果等香料。此外,他们还会把包好的粽子两个一组捆绑在一起,寓意着成双成对。

  


浙江:方形粽 古老技艺莫失传

  

在浙江遂昌石练镇姚埠村,村民在端午节时会包出一种特殊的方形粽,从外形上看去就像一个魔方,十分精美。

  

包方形粽需要六片箬叶剪成大小一样的形状,然后将叶子折叠成六个正方形。在包的过程中要用三枚针固定箬叶,包好后将针抽出。方形粽在遂昌西乡历史悠久,在当地赠送方粽子也有一定讲究。女儿出嫁后第一年回娘家,要让丈夫家包方粽子送到娘家。


  

四川:粽子有甜辣之分

  

四川人嗜辣,所以粽子也有甜辣之分,四川的辣粽,因制作讲究,工艺复杂,其口味当然独特,故成为四川千古流传的名点小吃之一。其制法是先把糯米、红豆浸泡5至6小时,将水倒出,放入椒粉、川盐、味精和少许腊肉,用粽子叶包成约60克一个的四角粽。煮熟后食之,香辣适口,风味独特。


  

苏州:有鲜肉、枣泥、豆沙、猪油夹沙等品种

  

苏州粽子是呈长而细的四角形,有鲜肉、枣泥、豆沙、猪油夹沙等品种,具有配料讲究、制作精细等特色。如猪油夹沙粽子,选用上等红小豆,煮熟后去皮滤沙,再加入成倍的砂糖和适量的油脂制成馅,裹扎时馅里还夹有一块肥肉,煮熟后晶亮甜美,油润清香。


  

海南:由芭蕉叶包成方锥形 叉烧肉、腊肉、红烧鸡翅做馅

  

海南粽子与北方的粽子不同,它由芭蕉叶包成方锥形,重约半公斤左右,糯米中有咸蛋黄、叉烧肉、腊肉、红烧鸡翅等,热粽剥开,先有芭蕉和糯米的清香,后有肉、蛋的浓香。香浓淡兼有,味荤素俱备,令食者胃口大开。此外,海南岛各地端午节都会包粽子,而尤其以三大名粽,即定安粽、洛基粽、瑞溪粽最为闻名。


  

闽南:烧肉粽、碱粽驰名海内外

  

厦门、泉州的烧肉粽、碱粽皆驰名海内外。烧肉粽精工巧作,糯米必选上乘,猪肉择三层块头,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蘸调蒜泥、芥辣、红辣酱、萝卜酸等多样佐料,香甜嫩滑,油润不腻。闽南话“热”与“烧”同含义,所谓“烧肉粽”,就是要趁热而食的粽子,热食则更有风味。

【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