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良好家风 传中国文化

来源: 巴东卫生计生/bdwsjs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正才能民风淳,民风淳才能政风清。亲血传承,激浊扬清;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义方既训,家道颖颖。继而,家和兴旺,国泰民安。


在良好的家风中成长,县妇计中心付林讲述自己的故事



义方既训·家道颖颖

演讲者:付林

说实在的,在没参加此次演讲之前,我并没有去专注地思考什么是“家风”,更别说去研究“我的家风”。所以,为了更加准确地把握演讲主题,在撰稿之初我专门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关于“家风”一词的解释:“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即一个家庭当中逐渐形成的良好的风气。为了更加深刻地体会,我又翻看了《词源》,得知“家风”一词,最早见于西晋文学家潘岳的《家风诗》。其中有这样几句让我感受颇深:义方既训,家道颖颖。岂敢荒宁,一日三省。其意思是:道德行为一经成为规范,就要发扬光大严格遵守;怎图安逸享乐放纵行为,每餐饭前都要深刻反省。显然,不论是《现代汉语词典》还是《词源》的解释都有一个共性:良好家风需要沉淀和传承。 

为此我绞尽脑汁的思考:我的家族沉淀了什么?我又传承了什么?我的家风究竟是什么呢?继而,我在纸上写下觉得似乎是家风的关键词:勤奋、正直、勇敢……但又觉得找不到事实的支撑,随即撕下写满“家风”的纸,揉捏成团,正打算扔,坐在一旁玩玩具的儿子突然开口道:“置家如同针挑土,败家如同水打沙,还有那么多地方可以写字,多可惜啊!”

“谁告诉你的啊?”我着实被儿子的话震惊了。

“奶奶啊!我每次把没用完的图画本拿来折纸飞机的时候,奶奶就是这么说的”儿子头也没抬的奶声奶气地回答我。

是的,“俗话说,置家如同针挑土,败家如同浪打沙”这是母亲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儿时只是觉得母亲有些喋喋不休,今天从儿子的口中说出来着实令人惊讶。这是不是就是某种行为品质的传承呢!或者就是我要寻找的家风呢!

母亲是一名白衣天使,文化程度也不算太高,自然不及孟母“三迁”的贤德,也不及岳母“以背示铸”的坚定,但母亲的“俗话说”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勤俭持家”的内涵。亦如雨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孩子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也才会在此刻语出惊人。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母亲专门给我上了堂“思想课”,反复叮嘱:单位是国家的,国家的就是自己的,做任何事情要站在单位的角度思考,要学会给单位节俭,俗话说“置家如同针挑土,败家如同浪打沙”,不要大手大脚浪费国家资源;做事要勤快,为人要正直,不要怕吃苦。见我只是点头示意,母亲生气了,额头皱纹深陷,敲着桌子,提高嗓门道:“我在和你说话,你要听,要做,不要敷衍我!”

从那以后几乎每到岁末,母亲就会对我“俗话说”,还总是问长问短,内容也是五花八门,从对病人有没有嘘寒问暖到跟同事间关系是否融洽,只要她觉得应该“啰嗦”一下的,一定会多说几句。

如果将“置家如同针挑土,败家如同浪打沙”视为母亲传承给我的勤俭家风,那么诚实可信就是父亲遗留给我的无价之宝。

“饱谷头下垂,瘪谷头朝天”这是父亲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记得小时候家里经济拮据,但父亲每个周末都会给我五毛钱,让我可以买点零食。有一次,我欢天喜地拿着钱去小卖铺买“泡饼”,递进去五毛钱,可售货员却找回了八毛,我一把攥住钱,头也不回地往家跑,一跨进家门就跟父亲炫耀:“今天真划算,五毛换八毛,还送泡饼!”

“什么?”父亲有些不解,开始追问。我眉飞色舞地讲述着我的“光辉史”,说完还自豪地加上一句:“爸爸,你说我今天划算不划算?”

“马上退回去!”父亲大发雷霆,满脸通红地训斥我:“从小就给你说‘饱谷头下垂,瘪谷头朝天’,不要弄虚作假,赚的是钱,亏的是品行,还有脸炫耀。”说着就起身朝门后走去——那地方我太熟悉了——门后的扫把,可没让我好受过。眼见父亲斜着身子把手探进去,我立即转身飞奔,身后传来父亲的阵阵责骂。

跑出去没多远,我便渐渐地放慢了脚步。心想:今天这顿揍肯定逃不掉了,按父亲的性格是不会就此罢休的。反正得挨揍,不如回家主动承认错误,争取宽大处理。于是,我拖着沉重的脚步往回走,远远地看见父亲手拿扫把倚门而站,见我主动回来父亲的怒气顿时消了一半,手中的扫把也慢慢放了下来。

“还有脸回来!”父亲大声吼道。

“爸爸,我错了!”我惭愧地低下了头,小声应和着。

“错哪儿了?”

“我不该贪小便宜!”

“那好,既然知道错了,爸爸今天不打你,给你一个改正的机会,我陪你一起去退钱”说完,爸爸用他有力的大手牵着我径直向小卖部走去……

其实,家风的形成,无关家庭贫富,也无关父母文化程度,所关涉的乃是父母的德行素养。就好比我母亲传给我儿子的“置家如同针挑土,败家如同浪打沙”,或者是父亲的“饱谷头下垂,瘪谷头朝天”。倘若儿子以后做人做事都能够秉承这“俗话说”,身上便处处烙有“俗话说”的印记。这就是一种传承,久而久之优良家风必然形成。进而我也会懂得,家风不是苦苦寻找来的,它是一代又一代沉淀下来的为人处世的一把标尺,存在于我们的举手投足之间,植根于父母的言传身教之中。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正才能民风淳,民风淳才能政风清。亲血传承,激浊扬清;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义方既训,家道颖颖。继而,家和兴旺,国泰民安。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总编:王昌哲

主编:龚华  许武才  宋军华

执行编辑:薛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