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献血会伤元气?不存在的!

来源: 磴口县人民医院/dkxrmyy

2018年6月12日下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专题发布会,介绍全国血液安全与供应情况。

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

大家好,我是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我想问一下目前来说,咱们国家主要献血的人群有哪些?大家现在对献血还存在哪些的误区?请专家为我们解读一下。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输血科主任纪宏文

你的问题很具有普遍性。第一个好多人担心献血过程中是不是会伤元气,觉得一出血就伤元气,今天上午在参加北京市表彰大会的时候有一个印象深刻中医科大夫连续献血20年,他本来是中医科大夫,他对元气损伤应该非常清楚,所以明确告诉献血对伤元气的说法是不存在的,为什么?因为我们肌体中的血液,是每天每秒钟都在进行代谢,总有一部分细胞会代谢衰老死亡。我们献血量比总血量比不超过10%,这是不会损伤健康的,所以这个担忧也是不必要的。还有人说献血会不会长胖,献血跟长胖瘦没关系,导致很多人献血之后会变胖,跟献血没关系,而是之后补充过多营养造成,谢谢你。


新华社记者:

我的问题是请教阜外医院的纪主任,有的老百姓想做完临床手术之后,是不是输血越多越好,给自己输血越多越有营养,这个想法您有没有什么需要跟大家分享的知识,在临床医生做手术、给病人输血的时候,用血量用血成分方面,它的区分是什么标准,又应该是什么呢?谢谢您!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输血科主任纪宏文

 

你问的问题也很有普遍性,第一个,我可以明确的回答,血液不是营养品,因为它是一种特殊的药品,为什么叫特殊的药品呢,它的特殊性在于输的血都是活着的细胞,包括红细胞,这些都是活着的细胞,它输到我们需要的患者身体会发生细胞移植,会发生看不见的反应,过敏或者溶血或者是肺损伤严重的不良反应可以致命。


还有,我们国家的血液安全知识不断地提升,实际上输血也有一些风险,风险在全球我们都是无法解决的难题,对于输血来讲,只有真正需要的时候才能输,全世界的原则是:第一个尽量不输。不输不代表不给他治疗,而是我们通过更细致的医疗,把我们贫血的患者用药物治疗,手术可能出血的,想尽办法用药物其他方式减少失血。综合措施下来很多患者不需要输血,对世界卫生组织推崇的患者血液管理的内容,管理患者自己的血,让它不贫血,少失血,失去回收回来这些措施。


第二个就是自体输血,自体输血大家很清楚,需要的时候输自己的血液,我们有几种方式,比如手术前采出来或者给它稀释,术中把他出的血回收回来再利用,这样首先是安全,没有不良反应,再就是节省大量的资源,这样治疗效果也好,这是我们输血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会有一些患者,急性大量失血,比如说创伤的,大的手术失血,还有产后失血这些无法避免的,还有一些重度贫血,不适合自体输血,或者自体输血,还不能满足需求的时候,这部分患者必须要输血,这种情况也是比较多见的,所以临床用血还是必需的。对于刚才讲关于手术患者,是不是输的越多越好,实际上这也有一个误区,早年对这种输血风险的认识还不够,甚至有些人认为,手术失血多,代表手术做得更大,实际上现在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实践也告诉我们,做一样的手术,如果出血少、输血少,甚至不输血,这样的患者实际上并发症更少,恢复更快,长期生存率相对高,实际上临床真正需要的时候才输血,而不是越多越好。


就像阜外医院,刚才刘主任也说了,阜外医院是心脏的专科医院,每年我们做心脏手术15000多例,我在二十年前刚到阜外的时候,我们刚到阜外的时候个个都要输血,现在我们70%的不需要输血了,这种转变就是一个理念的转变,还有输血文化和输血理念的转换。2009年我们院士又提出了,把输血量作为心脏外科医疗质量的一个考核指标,发动我们整个医院在做多学科血液管理,节约了可以说十万单位的红细胞,这样节约资源,患者愈后很好,这是多赢的一个结果。


还有术前备血这一块,比如欧洲国家像奥地利、意大利这样的国家,他们术前对贫血的患者不会马上给他输血的,是需要做准备,像刘江主任说的择期手术并不是马上要输,但是我们国家的医疗体制,好像患者今天来了,明天要手术,急着要输,其实有些是可以等的,也是需要等一等。


关于输血标准的问题,实际上我们现在都讲成分输血,从无偿献血者采的是全血,但血液中心会把它分成三个成分,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就会给三个不同的患者,这样就等于一个血给了三个人,提高了效率,还有它是不同的保存条件,一份血也是提高了效率,我们都有临床数据,像红细胞、血浆、血小板都有指南,这是我的回答。谢谢。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