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冬病夏治”
利用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之际,治疗某些属于虚性、寒性的疾病,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作用,从而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这就是“冬病夏治”。
“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辩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历 史 渊 源
中医传统贴敷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临床应用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远古时期,先民就已学会了用泥土、草根、树皮外敷伤口止血;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 ,民间常在夏季喝雄黄酒治疗疾病的方法与本方法相同;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载有许多外敷方剂,用以治疗创伤等疾患。
三伏贴及其疗法
三伏贴又称三伏天灸,是一种源于清朝的中医疗法,以“冬病夏治”为原理,在一年中最炎热的三天(“三伏天”)将中药敷贴在特定穴位上治疗秋冬发作的疾病。 敷贴的膏药一般四个为一组使用,针对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将四片膏药一起贴在后背的不同位置,保持八小时即可揭下。
三伏天是以农历推算,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十天后)为中伏,第五个庚日(再十天后)为末伏,均为一年内最炎热的日子,人体阳气最为旺盛。 进行三伏天灸时会使用辛温的外用药材,如生姜、白芥子、麝香、细辛,敷贴于特定的身体穴位上,可防治过敏性鼻炎、咽喉炎、哮喘、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秋冬发作的疾病。
三伏贴,是一种穴贴,一般四个为一组使用。在夏天农历的头伏日期贴在后背一些特定部 三伏贴位上,据信可以治疗预防冬天发作的某些疾病(如鼻三伏贴炎,气管炎,咽炎,哮喘等),针对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将四片膏药一起贴在后背的不同位置,保持八小时即可揭下。
三伏贴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法,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选择在三伏天贴敷,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冬天易发作的宿疾,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这段时间是人体阳气最盛的),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背部不同穴位治疗,可以减轻冬季哮喘发作的症状。
贴敷适应症
1、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咽炎、体虚感冒。
2、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
3、妇产科疾病:痛经、产后头痛、产后风等寒症。
4、“ 痹证 ”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等。
5、四肢寒凉怕冷,免疫力低下和亚健康患者。
贴敷时间:(1)穴贴:4—6小时,要贴过午时,可适当延长,一般不超过24小时。(2)颈肩腰腿疼帖:如无不适反应,可连续贴敷5—7天。
贴敷禁忌症
1、贴敷期间,忌烟、酒及生冷,油腻,海鲜,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贴敷期间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防止大量出汗。
3、贴敷当天禁止游泳、淋雨、使用冷气。洗浴时,局部用清水冲洗即可,不宜用肥皂、沐浴液等。
4、外用品忌入口, 孕妇及皮肤过敏者禁用、有心脏起搏器者禁用。 肺结核、肺癌咳血者禁用。急性咽喉炎、发烧、痰黄等急、热症患者 也不宜用此疗法。
5、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发红,微痒及烧灼感,属药物正常反应。 外用抗过敏软膏即可,少数病人皮肤贴敷部位出现浅色印记,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消退,个别病人贴敷部位出现起泡、起疹、化脓,禁止抓 挠,可局部涂擦红霉素、烧伤软膏。
2018年贴敷时间
7月17日—7月18日
7月27日—7月28日
8月 6日—8月 7日
每年夏季三伏期间连贴三次,连续三年为一个疗程。
咨询电话:18763636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