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是中国医药产业的黄金十年。
影响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市场
这个市场未来的空间到底有多大?这是我们每次做行业研究时第一位要关注的问题。分析这一问题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健康问题、消费意识和支付能力。
第一个角度是健康问题,这决定了未来医药市场的需求容量。如果未来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多的话,这个市场就会变得越来越大。其背后的逻辑是中国的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而人的疾病主要就集中在老年阶段;另外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不良生活习惯问题等,都导致健康问题越来越多,我们发现有些慢性病,像高血压、糖尿病等,发病比例也越来越高,人数也越来越多。我前期曾经做过一个跟糖尿病相关的项目,竟然发现中国的糖尿病人有9200万之多,这个数据经过多次验证,发现是可信的,甚至还有专家说这个数字是保守的。我查阅国外的数据也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像糖尿病这样的慢性病发病比例是不断提高的。未来人的寿命可能会越来越长,但伴随着病症也会越来越多。
第二个角度是消费意识。一个人有了健康问题,但如果他没有消费意识的话,有病不去看,这也构不成市场需求。而消费意识显而易见是在增强,因为人们随着生活水平在提高,会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
第三个角度是支付能力。这一点也很重要,不管是自己支付、家人支付,还是通过保险来支付,这些都构成了需求最终形成的要件。随着人均GDP的不断提高,个人的支付能力在增强,国家在医疗保障上也在增加投入,保险公司也越来越关注这个领域,这都会提高人们对医疗需求的支付能力。
这三个角度决定了生物医药行业的市场需求势必会越来越大。我们在09年就提出未来十年是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黄金十年,目前这个行业的增长才刚刚开始。
影响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二:政策
医疗问题是民生问题,对哪一个政府都非常重要,奥巴马上台后也是主抓医改,这是国家稳定的根基,中国也不例外。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是治病救人的,国家基于民生的考虑,会用一些政策对这个行业进行监管和扶持,我将这些政策梳理后,归纳为三类政策:医改政策、产业政策和监管政策。
第一类是医改政策。2009年起,国家推动新医改,在这一过程中大家都能感受到国家对医疗的投入,医疗保障越来越健全,农民原来没人管,现在有了新农合,社区卫生机构越来越多。同时,国家在投入的同时也出台了很多限制措施,如价格等。
第二类是产业政策。如前一段发布的医药流通产业发展规划、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规划、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等,这些政策会在不同角度刺激行业的发展。
第三类是监管政策。对于药品来说,用得好是药品,用不好是毒品。因此在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等各个环节,国家都出台了各种政策去监管它。
这三类政策,对医药产业的影响可谓是全方位的,有时候甚至是消极的,但我们相信这个产业在政策的作用下还是会变得越来越规范。
影响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三:资本
资本是行业发展的助推剂。有人说“华尔街是全球经济的心脏”,为什么这样说?资本与产业是一个互动的关系,一旦金融资本发现了某一个行业的前景,那么资本就会往这个行业走,然后就有可能烧出来像微软、IBM这样的大公司。医药行业也是这样,像国外的基因泰克、安进这样的生物制药公司,都是依靠资本烧出来的。
自从2009年10月国内IPO重启以来,海内外资本市场新上市80多家中国医药上市公司。整个行业目前有200多家上市公司,这在中国上市公司的群落里占了很大的比例。而且每年都以30多家的速度在增长,这几年募集到的资金达到1000亿元。
2009年以来,医药产业VC/PE投资企业超过300家,投资金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如果加上上市或投资后信贷资金的跟进,医药产业近3年内新增了2000亿的资金。这个行业并不算非常大,一旦进入了2000亿资金,那会对这个行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可以想象,是不是能够烧出一些大公司?是不是能做一些产业整合?我们有一个生物制药的客户,上市时本来想融资4个亿,结果一下子融了20多个亿,超募了18个亿。这个企业拿了这么多钱,该怎么做?投生产、投研发、投营销、做收购……,看来资本足以改变一家企业的成长方式!
影响产业发展的因素之四:科技
生物医药毕竟是一个高科技的产业,它是由科技来驱动的。原来说中国的化学药物是完全仿制,现在已经有很多企业在仿创结合,甚至有所创新;医疗器械方面,原来我们谁也做不了核磁与CT等高端设备,全是进口的,现在中国已经能做了,从攒机开始,在某一点做些改良,慢慢就有了自己的技术;从销售一台机器开始,到销售系统解决方案,商业模式也在发生变化。我们有一个客户是做呼吸机、麻醉机的,原来只提供设备,现在做整个ICU系统,帮助医院的急救室、重症监护室采购呼吸机、麻醉机以外的设备然后再集成。
中药方面,原来我们看病是号脉后抓药,药材拿回家拿砂锅煎,多麻烦啊,现在省事了,医院有了煎药机,煎好后分装成袋,喝的时候一热即可。有的医院还有单方颗粒和配方机,它把每味中药做成颗粒,比如要开六味药,买回去是六袋颗粒,回家冲服就可以了。还有个企业把IT技术结合进来,为中医院提供成套设备和单方颗粒,直接把装配厂开进了医院,医生在开药的时候信息直接连到药房,药房在电脑上操作,混合好后六味药,患者就可以直接拿走了,这还符合中医辩证施治的要求,否则医生以前只能开中成药,现在可以根据不同体质的人用不同的配方和剂量,这项技术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另外,制药技术方面,剂型、生产工艺、质量标准都在进步;医药物流技术方面,信息技术在物流产业的广泛应用;医疗电子商务方面,网上药房、医患互动平台普及;医疗信息化方面,医院信息化、区域医疗信息化、远程医疗等方兴未艾。
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创新,支撑了这个行业的发展,为这个行业创造了很多增长点,提高了行业的含金量,企业盈利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综合上述四个要素,就可以看清楚中国医药产业未来该如何发展,市场的牵引、政策的规范、资本的推动、科技的支撑。基于这样的成长逻辑,我们判断中国医药行业未来发展有三个趋势:
第一,产业增长。
产业总量将持续增长,现在的规模约为1.5万亿元人民币,按照近几年的增速,“十二五”末增长到3万亿不成问题;现在有200家医药上市公司,“十二五”末估计可以达到400家;到2020年,市场规模可能超过10万亿;原来我们一直认为这是个几千亿规模的小行业,没想到短短时间内,就会到几万亿,甚至十万亿。
产业增长的同时也在不断细分。按照治疗领域,消费水平,人群,产业链……我们发现这个行业中各种各样的公司都有。它不像电器、钢铁,可能公司非常大,但基本上都是同质化的。医药行业非常特殊,比如医疗器械,就有上万个品种,你是生产核磁的,我是生产B超的,他是生产一次性注射器的,双方的差异会非常大。包括药品也是,我可以做治疗心脑血管的药品,也可以做抗肿瘤的药品,领域非常多;中国的层级非常多,消费水平也不同,新药有,基本药物也有;针对不同的人群,如儿童、妇女、老人,各有不同的要求。产业在按照各种维度在不断的细分。
企业量级不断提升。原来上百亿量级的企业是很少的,现在已经很普遍了,甚至千亿企业都出现了!目前,国药集团已经超过一千亿了。
中小型医药企业将异常活跃,融资和上市成为战略主题,这些企业都希望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做大做强。
第二,产业整合。
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分化越来越明显,品牌企业优势凸显。例如今年四月份的“毒胶囊”事件,至少会对行业带来两个影响,一是对一些企业产生局部的影响,尤其是胶囊药品的企业,销量会不同程度的下滑。二是对行业产生长期的影响,“毒胶囊”事件出来后,其实相关政府部门很被动,领导说“感谢媒体,是你们发现了这件事”,实际上他心里肯定是很不情愿的。接下来就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措施,现在胶囊变成批检验了,合格后才能出厂,这无疑会增加药厂的成本,提高门槛,因为还要去指定的机构进行检验,时间周期变长;另外,消费者对胶囊产品产生了信任危机,网上有人开玩笑说胶囊不能吃,那就把药倒出来直接服用吧,结果是大家会只认知名品牌,会认为小企业的产品不可信,未来会出现两极分化。4月份以来一些医药股的行情,像同仁堂、天士力等,估计是跟这件事是有关的。
流通领域整合加剧,将快速实现集中。在美国,三大家流通企业占到药品市场的96%,中国有上万家的流通企业,大部分早晚会被整合掉。目前国药、上药、华润正在做这样的整合。
工业企业除延续以往的产品型并购外,将沿着产业链进行整合。这有利于质量的把控和自身体量的增长,例如康美药业,联邦制药等。
不少规模企业开始进行相关多元化的扩张。像云南白药做牙膏,有人会觉得这些医药企业不务正业,其实这种扩张是这些企业必走之路,否则会错过产业发展的机会,你不做,别的企业也会做。
第三,产业升级。
首先是产品升级,如组方、工艺、标准、剂型等。公司上市拿到上亿元的资金,不可能存放银行里不动,股民都在盯着你,肯定要有部分投入到创新和研发上来。
还有就是经营模式升级,从供研产销争夺市场,到组建各类联盟,再到并购式成长;
中国医药产业在全球产业中的定位将逐渐发生变化:从全球制造基地到最有潜力的市场,制药企业全方位的角逐将陆续展开。医药产业最早发源在欧洲,美国在世界大战期间没收了德国在美国建立的一些医药企业,变成了它的产业,后来因为美国市场的拉动,政策的扶持,资本的推动和创新的支撑,美国制药产业就发展起来了。现在这一产业正在向中国、印度等地转移,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医药的制造基地,是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和出口国,很多制剂也在委托中国企业生产。中国也是最有潜力的市场,美国、欧洲、日本的医药市场增长率3~5%,甚至更少,中国达到20%以上。这导致国外的医药上市公司在召开董事会的时候必然要讨论中国市场,披露年报的时候如果没有关于中国的章节,股价都会受到影响。它们会越来越重视中国的市场,这也使得中国市场的竞争会不断加剧。
分析完行业的影响因素,我们的结论是什么?
产业增长、产业整合和产业升级,医药产业充满机会。这样的产业如果不投,还要投什么产业呢?从天使、VC、PE,到buyout、二级市场,各类资本都可以在医药产业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中国医药产业的投资意味
事实上,对医药产业,诸多资本早已是趋之若鹜,但这么多年,斩获颇丰者却不多。
近年来,每年投资案例上百起。以2011年为例,先后有九鼎、达晨、IDG、建银国际、深创投、启明创投、红杉、中经合、北极光创投、创东方、天图创投等几十家基金涉猎医药产业,共投出103个项目。一些基金专门成立了医药产业基金,如沃脉德、建银国际和九鼎投资等。
这么多投资下来,真正收益可观者屈指可数,而失败的案例却频频出现。
一位生物医药领域资深的投资者说,“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目前在中国,做生物医药投资,不是一个好生意,甚至,可以说都不是个生意。当然我真正特指的是探索、尝试的领域,赚的钱和投入的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为什么投资医药会叫好不叫座呢?这是因为医药产业的四个特点所决定的:
1、投资机会多:前边我们讲过,医药市场容量大且不断增长;细分领域多,催生大量的专业化公司,可选择的企业较多,例如生产肝素的就有海普瑞、千红制药、常山药业等好几家上市公司;同时医药行业因为是刚性需求,抗周期性强,是资金的避风港。
2、投资收益高:这个领域内的资本运作(IPO或并购)表现十分活跃。去年上市医药企业30多家,占整个上市企业数量的1/10,资本很容易退出;IPO时市盈率普遍较高,投资收益也相对较大,沃森生物上市时市盈率达130多倍,汤臣倍健也到了100多倍。正因为机会多,收益高,所以被投资机构普遍看好。
3、投资难度大:这个行业的专业性很强,需要的背景知识也很多,如医学、药学、生物学、机械制造等等;受政策影响大,产业不确定性强,有些是企业无法把控的,所以外部风险很大;同时很多企业还存在法律风险,行业内还存在灰色交易,像处方药的回扣,保健品的违法宣传等。对这个行业的投资有人比喻为“火中取栗”。
4、投资风险多:某些领域(如新药研发)投资周期较长,如新药开发,一做就是十多年;另外如果遭遇专利诉讼、不良反应等都可能使企业陷入困境。
所以用常规的投资逻辑投资这个行业,其结果可能并不好。什么是常规的投资逻辑?依靠机会筛选项目;凭借财务报表、市场情况、商业模式和管理团队等判断项目,投资之后进行简单包装退出项目。用这种思路在医药产业里进行投资,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投资收益都不会太大,但风险会很大。
热门平台推荐:医药供应链联盟
微信号:cmsu168
热门指数:★★★★★